首页 > 健康养生 > 田间芳草白头翁,清热解毒有奇功(诗词中的白头翁及其药用价值)
2024
12-26

田间芳草白头翁,清热解毒有奇功(诗词中的白头翁及其药用价值)

弱骨怯天冬,满地黄花憔悴同。云母屏边休伫立,防风。乌头却似白头翁。

自笑寄生穷,愁脉难将草木通。泉石膏肓甘遂老,从容。领取云山药饵功。

这首《南乡子·其二·病集药名》是明末清初词人尤侗的作品,描写因病而产生的愁思,如同白头老翁一般。词中提到的白头翁,为毛茛科白头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

诗中芳草白头翁

白头翁因近根处有白色茸毛如老翁的衰鬓而得名,《本草纲目》引弘景曰:“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李白《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如何青草里,亦有白头翁。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古代将老年男子尊称为丈人,故白头翁又名野丈人。古代使者多选老成持重之人,以期不辱使命,故白头翁又名胡王使者。老年人气血衰弱,遇到不平事常无可奈何,故白头翁又名奈何草。李时珍说:“丈人、胡使、奈何,皆状老翁之意。”白头翁又名白头公、羊胡子花、老公花,等,也与老翁之意相关。明代李睟光《咏白头翁草名》:“鬓丝萧瑟落花风,少日妍华一梦空。须识青春元易老,草中还有白头翁。”

古代诗人常通过白头翁草,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对人生易老的感叹。如唐代张祜《穷居》:“竹下喜逢青眼士,草中甘作白头翁。佳期日暮不知处,把钓徒吟江上风。”明末清初屈大均《癸酉秋怀·其六》:“地下身应佚,人间路已穷。霜华满青草,肯放白头翁。”更有诗人反其意而用之,借白头翁表达老当益壮之心、淡泊宁静之意,如明末清初吴竣《夜坐呼韵·其二》:“莫恨世间人独老,草名还有白头翁。”《呼韵·其二》:“新曦添线觉春融,三杵钟声殷夜栊。万物世间无不老,草中还有白头翁。”屈大均《癸酉元日作·其一》:“无限春晖在芳草,青青先到白头翁。”宋琬《咏老少年》:“寄语夜郎狂李白,草中休诮白头翁。”

白头翁为早春观花植物,花期长,花朵看上去如微缩版的郁金香,乖巧可爱。《本草纲目》引恭曰:“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由于白头翁的花呈骨朵形,故又名毛骨朵花。白头翁花凋落,也预示着春天的结束,给诗人留下无限遗憾,明代王绂《花上白头翁》:“欲诉芳心未肯休,不知春色去难留。东君亦是无情物,莫向花间怨白头。”白头翁喜凉爽干燥的环境,耐寒、耐旱,不耐高温和水涝,元末明初丁鹤年《题落花芳草白头翁》:“草长连朝雨,花残一夜风。青春留不住,啼杀白头翁。”

白头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载其“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伤寒杂病论》中有白头翁汤,是治疗热毒血痢的经典名方。《本草纲目》引李东垣语曰:“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

作为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白头翁也是药名诗中最常见的药名之一,如宋代王安石《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冬。”黄庭坚《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其三》:“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孔平仲《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其一》:“行当归老去,已逼白头翁。”《寄芸叟年兄》:“黄精久饵助冰雪,与君同作白头翁。”《亶父寄示与谯冲元唱和药名诗因作一篇奉寄》:“频以青琅玕寄我,不须怊怅白头翁。”晁说之《药裹》:“药裹白头翁,孜孜离乱中。”洪咨夔《新秋药名·其一》:“老色苍苍耳向聋,秋声欺得白头翁。”戴炳《山家小憩即景效药名体》:“傍涧牵牛饮,白头翁自闲。”明代金安老《药名诗,效古人体,古人每一句,用一药名,今用二药名,遂成对偶,为一律》:“窄地不容亦无患,白头翁老当归哉。”清末叶璧华《浣溪沙·集药名》:“祗事郎君怀远志,首乌容易白头翁。当归时节忆天冬。”

清热解毒白头翁

“白毛披向野田中,一望皤然似老翁。管取积瘕消隐隐,莫愁热痢下匆匆。脓疮可令头无秃,阴痛从教气便通。坚肾急投纯苦剂,世医善用亦多功。”(清代赵瑾叔《本草诗·白头翁》)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赤白痢疾、鼻衄、崩漏、血痔、寒热温疟、带下阴痒、瘰疬、湿疹痈疮、眼目赤痛的治疗。近代王剑宾《国药诠证》载:“白头翁之治痢,其效在燥而不在温或寒。凡利由肠必挟湿而失其收缩之力,故不问寒热,湿重皆当用燥湿收缩之药。白头翁以燥肠湿见长,故为治痢之要药,寒者可与温药同用,热者可与清药同用。”

“苦温坚肾白头翁,毒痢阴㿗最有功。截疟破癥兼逐血,膻腥白秃愈孩童。”(清代王如鉴《本草约编·白头翁》)白头翁苦寒降泄,专入胃、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清泄湿热、散瘀化滞,凉血止痢,尤善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对热毒血痢和湿热痢疾均有良好疗效,为治痢良药。白头翁单用或配伍黄连、黄柏、秦皮等,可治疗热毒血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如《伤寒论》之白头翁汤;配伍阿胶、干姜、赤石脂等,可治疗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

“苦寒凉血白头翁,坚肾能将热毒攻。血痔疝瘕俱可治,兼疗疟痢止肠风。”(清代徐爔《药性诗解·白头翁》)白头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之功,配伍苦参、白鲜皮、秦皮等,可治疗下焦湿热所致的阴痒、带下。

“白头翁寒,散癥逐血,瘿疬疟疝,止痛百节。”(明代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白头翁》)白头翁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配伍蒲公英、连翘等,可治疗痄腮、瘰疬、疮痈肿痛。

“苦寒降泄原无毒,手足阳明血分通。温疟狂易诚有效,癥瘕积聚岂无功。不教疝坠遗男子,忍使伤残累小童。老幼相资兼止痢,丈人雅号白头翁。”(清代朱钥《本草诗笺·白头翁》)《外台秘要》载,鲜白头翁根捣烂外敷,可治疗阴㿗偏肿。《肘后方》载,白头翁根捣敷,可治疗小儿秃疮。白头翁性寒,湿寒泻痢患者慎服。

“白头翁苦温无毒,赤痢衄血得效速。男子偏肿阴疝长,小儿膻腥头燥秃。”(明代刘纯《药性指掌九十首·白头翁》)白头翁花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疟疾、头疮、白秃疮的治疗。

“白头翁可治诸疟,项有瘿瘤点得落。逐寒兼能止血痢,骨节疼痛随处着。”(明代沈应旸《药性诗诀·白头翁》)白头翁茎叶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泻火解毒、止痛、利尿消肿的功效,用于风火牙痛、四肢关节疼痛、秃疮、浮肿的治疗。(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