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藏医放血疗法 「放血脉位解说」(头颈部)
2024
12-23

藏医放血疗法 「放血脉位解说」(头颈部)

青藏高原孕育了藏族晶莹的雪域文明,其中藏医放血疗法独放异彩。藏族的先辈从偶尔被石块或犄角等尖物刺破肿胀或溃脓部位,排出血或脓,病情得到缓解的启发下,有意识的用尖石骨针割刺放血来治疗病痛,这样便产生了原始的放血疗法。


藏医认为,人固有的血和赤巴等物质因内外因素引起紊乱,失去平衡而发生扩散伤热、波动热、炎肿、疮疡、痛风、黄水病等许多疾病。这些病变使体内精微运化功能衰弱,血液不能正常生化而变成坏血,造成脉管障碍,肌肤等组织炎肿、充血、瘀血及溃烂。放血疗法以脉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割刺有关脉道和痛点,将坏血等排出体外,达到调整血的性质和流通情况,起到“协调三因,平衡阴阳,促进精华与糟粕的分离,清洁血管; 下泻病血,祛除病气,驱逐脉病,通脉活血,调节气血循环;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新”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14 年 11 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病理状态下,微循环内血流速度变慢,红细胞则聚合在一起,造成血液黏度增加,血液停滞。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细胞聚集通常是可逆的,并依赖于速度梯度以及红细胞膜的表面性质。当速度梯度增大时,红细胞呈分散状态,即解聚或单个存在。通过刺破局部血管壁,改变了血管内外原有病理压力梯度状态,改变了局部微循环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生理状况,达到调整机体的作用治疗病痛。藏医放血脉位共有140多个,今天小编遴选头部和颈部放血脉位,作介绍。




一、囟门脉(མཚོགས་གསང་།)

【脉位】前额发际正中向上量4横指处,1口(单穴,以下同)。

【体表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

【脉位层次解剖】

    (1) 皮肤:由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分布。

    (2) 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外,还有左、右颞浅动、静脉的顶支吻合成网,颞浅静脉的属支、顶支为此脉。

   (3) 帽状腱膜:此脉坚韧致密,连于枕肌和额肌之间,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浅层,腱膜与其浅部两层紧密愈着,即谓头皮。

   (4)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下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个潜在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含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隙。此隙内有若干导静脉,分别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膜窦相通。若发感染,炎症通过此途径扩散到颅内。

   (5) 颅骨外膜: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与颅骨表面借少量结缔组织相连,在颅缝处愈着紧密,而其他区容易剥离。

【鼓脉法】剃净前囟处头发;将细绳经两眉、两耳尖于后囟处扎结,用木棍撬紧。

【割刺法】用凹背刀将本脉向上略划破即可。

【放血量】视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

【术后处理】用止血药物、药垫妥善处理,出血不止者,于刀口处艾灸。

【注意事项】手术刀不能用力直划。此脉位于皮下组织,与其他脉有广泛吻合,加之皮肤血管丰富,放血后必须加压止血。小儿该处为前囟,由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若切口过深,会伤及颅内结构,前囟出生1-2岁期闭合。

【主治】囟门沉重,眼睑刺痛,时疫头昏,培根与赤巴症引起的前额刺痛,饮酒和烤火日晒引起的头痛等。

二、鼻尖脉 (སྣ་རྩེ།)

【脉位】鼻尖正中略下,1口。

【体表定位】在面部,当鼻尖正中央下0.5分。

【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筛前神经的鼻外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和面动、静脉的鼻背支,上唇动、静脉的隔支。此脉为面静脉鼻背支与上唇静脉隔支间的吻合支。

   (3)鼻中隔软骨和鼻外侧软骨。

【鼓脉法】医生用拇指和食指紧掐鼻尖,或用两木棍紧夹鼻尖。

【割刺法】用突刃刀略压割刺。

【放血量】放血少许。

【术后处理】用防止感染法和止血法处理。

【注意事项】严禁刀口过大和放血过多。

【主治】鼻塞不通,眼睛干涩。

三、通脉 (ཐོང་རྩ།)

【脉位】胸骨上窝正中上1寸,1口。【体表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上1寸处。【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颈横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除有上述神经,还有颈前静脉及其附近的颈前浅淋巴结。    (3)封套筋膜:呈圆桶状,环绕颈部,为颈深筋膜浅层。  (4)胸骨上间隙:由封套筋膜在胸骨柄上缘分两层形成。颈前静脉的下段进入此隙,两静脉之间有一横行的交通支,即颈静脉弓。有的人两侧颈前静脉在颈前正中线合为一条,为颈前正中静脉。颈前静脉弓或颈前正中静脉为此脉。    (5)舌骨下肌群:由颈袢支配。     (6)气管前筋膜。     (7)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有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鼓脉法】将细绳在胸骨上窝处缠绕,在项部扎结,并用木棍撬紧。【割刺法】先划破皮肤,然后用弯头针勾住静脉血管缓缓上提,再用月牙刀顺脉直划。【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术后处理】用防止感染法和止血法处理。【注意事项】定位必须准确,尤谨慎将黑尖脉误认为本脉。本脉放血严禁直接割刺,刀口不宜过深、过大,否则会伤及甲状腺奇静脉丛、气管等结构。【主治】心热引起的癫狂症,肺炎,咳嗽,哮喘,喑哑,血紊乱上雍,高血压等。

四、金枪脉 (གསེར་གདུང་།)

【脉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印堂)向右1寸,再直向发际方向4横指处,1口。

【体表定位】额部矢状线,两眉间连线中点向右1寸,再向上2寸处。

【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眶上神经分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和眶上动、静脉。动脉位于外侧,神经居中,静脉在内侧。上述血管、神经埋在脂肪组织内。眶上静脉为此脉。

   (3)额肌和帽状腱膜延续部: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

   (4)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详见囟门脉。

   (5)颅骨外膜:详见囟门脉。

【鼓脉法】将绳经两眉向后囟缠绕扎紧,用手揉搓前额,前额右侧暴突的血管即为本脉。

【割刺法】将斧刃刀放在血管上用指弹击刀背放血。

【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

【术后处理】用防止感染法和止血法处理。

【注意事项】不能用力割刺,勿伤及与其毗邻的动脉和神经。

【主治】沙眼,眼睛红肿发炎,妇科病引起的眉毛脱落,眼险沉重、无力。

五、金枪脉 (དངུལ་གདུང་།)

【脉位】印堂向左1寸,再直向发际方向4横指处,1口。【体表定位】额部矢状线,两眉连线中点向左1寸,再向上2寸。【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眶上神经分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和眶上动、静脉。动脉位于外侧,神经居中,静脉在内侧。上述血管、神经埋在脂肪组织内。眶上静脉为此脉。   (3)额肌和帽状腱膜延续部: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   (4)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详见囟门脉。   (5)颅骨外膜:详见囟门脉。【鼓脉法】将绳经两眉向后囟缠绕扎紧,揉搓前额,前额左侧暴突的血管即为本脉。【割刺法】将斧刃刀放在血管上;用指弹击刀背放血。【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术后处理】用防止感染法和止血法处理。【注意事项】不能用力割刺,勿伤及与其毗邻的动脉和神经。【主治】沙眼,眼睛红肿发炎,妇科病引起的眉毛脱落,眼险沉重、无力。

六、枕辫脉 (ལྟག་རལ།)

【脉位】颞颥(太阳穴)处靠耳侧肌肉凸突后侧,与耳尖平行的鬓发中的静脉。勿与眼脉相混淆,2口(左右侧双穴,以下同)。

【体表定位】在头部,颧弓正中上1寸处。 

【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从后到前依次为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的额支。颞浅静脉的额支为此脉。

    (3)颞筋膜:起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浅层止于颧弓的浅面,深层止于颧弓深面。浅深层间富含脂肪。

    (4)颞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此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

【鼓脉法】同金枪脉。

【割刺法】同金枪脉。

【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

【术后处理】严格按止血法处理,防止感染。

【注意事项】此处有“尼洛”脉(睡眠脉)分支出的四凶险经纬脉的主干动脉,谨慎察辨,切勿混淆。

【主治】头部充血,赤巴增盛,牙齿、眼睛、耳朵及腮部疼痛,头虫等。

七、枕骨脉 (ལྟག་རྩ།)

【脉位】后囟(经两耳尖绕枕外隆突连线正中)左右3横指处,再向上量3横指,2口。

【体表定位】头部,枕外隆突外3横指,向前上3横指。

【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枕大神经分布,该神经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皮支。

 (2)皮下组织:内含脂肪,连接在皮肤和帽状腱膜的纤维束把脂肪组织分成许多小格,内有上述神经和枕动、静脉。枕静脉为此脉。

 (3)帽状腱膜:详见囟门脉。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详见囟门脉。

 (5)颅骨外膜:详见囟门脉。

【鼓脉法】剃净后囟部头发;用细绳从耳背经两眉缠绕拉紧打结。

【割刺法】此处有三条动脉和水脉(神经)并列分布,因此,要用圆头铲刀复切(先将皮肤划破,认准本脉,然后顺脉直划)。

【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和血象而定。

【术后处理】放血后需在刀口艾灸。

【注意事项】切勿伤及动脉和水脉。

【主治】颈项强直,脖子不能转动,大筋外伤而致的头颈向后弯曲等。

八、耳内树脉、耳外树脉 (རྣ་བའི་ཕྱི་ནང་ལྗོན་ཤིང་།)

【脉位】耳孔正前方1寸左右处静脉为内树脉,耳孔平对的耳廓背面1寸左右处静脉为外树脉,左右共4口。

【体表定位】

1.耳内树脉:闭口耳屏前方,下颌颈前缘靠近颧弓处。

2.耳外树脉:在耳廓后方,乳突根部,即平外耳道口耳廓后0.5寸处。

【脉位层次解剖】

1.耳内树脉

(1)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颞浅动脉、颞浅静脉。

(3)腮腺鞘:来自颈部深筋膜浅层,致密,上附颧弓,向前续于咬肌筋膜,向后续于胸锁乳突肌鞘膜。近颧弓处,从腮腺上缘由后到前依次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颞浅静脉、面神经颞支、颧支,从此鞘浅出到皮下组织。颞浅静脉为此脉。

(4)腮腺:系浆液性腺体,其周围有腮腺鞘,鞘与腮腺紧密相连,腮腺鞘向腮腺实质发出许多小隔,使之分隔成为许多小叶。腮腺实质内有诸多血管、神经穿过。

2.耳外树脉

(1)皮肤:由枕小神经分布,该神经来自第二、三颈神经前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耳后动、静脉。耳后静脉为此脉。

(3)帽状腱膜:详见囟门脉。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详见囟门脉。

(5)颅骨外膜:详见囟门脉。

【鼓脉法】用力按压颈部小尖脉即可行术。

【割刺法】内树脉与动脉并列分布,因而要用复切法放血。

【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少许放血。

【术后处理】按止血法处理,防止感染。

【注意事项】操作要谨慎,不要误伤内树脉邻近的动脉和外树脉毗邻的水脉。

【主治】耳流脓血,偏头痛,前额或头后部疼痛。

九、舌脉 (ལྕེ་རྩ།)

【脉位】舌头上卷,中缝(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左为山羊脉(金津),右为绵羊脉(玉液)两脉,割刺两脉的较粗部位,2口。

【体表定位】正坐张口,舌尖转卷后方,于舌下面,舌系带两旁之静脉为该脉。

【脉位层次解剖】   (1)舌下面粘膜:覆盖在舌体下面的粘膜,平滑而薄弱,光滑细腻。粘膜自舌转折移行于口腔底,经下颌骨体及牙槽突的内面,连于牙龈。舌下面的粘膜在正中线形成一条明显连于口腔底的皱襞为舌系带。在舌系带的两侧各有一条与舌侧缘平行的小皱襞,其边缘不齐,有许多锯齿状小突起,称为伞襞。伞襞和舌系带间粘膜深处,透过粘膜可见有浅蓝色的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2)粘膜下结构:粘膜下自内向外依次为:舌神经、舌深动脉、舌深静脉。分别为: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舌动脉的分支、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舌深静脉为此脉。  (3)颏舌肌:起于下颌骨体的颏棘,纤维向上辐射状进入舌内,止于舌中线两侧,由舌神经支配。【鼓脉法】令患者用温水洗漱口腔,舌头上卷。医者用两根木棍不松不紧地夹住舌体。【割刺法】用月牙刀尖从脉侧穿透。【放血量】此脉的血象察辨较难,放血少许。【术后处理】防止刀口感染,或将骨片烧热外熨刀口。【注意事项】刀口不宜过大,禁忌用直划法、横断法和斜割法等。

【主治】口齿结巴,言语艰难,口渴,舌裂,舌体后缩,舌肿,剧 烈呕吐,心肌炎等。

十、眼脉 (མིག་རྩ།)

【脉位】从眉尾向上量1寸处,有动脉“仲吾”,察找此动脉放血,2口。【体表定位】在头部,当眉梢凹陷向上1寸。【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来自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颧神经支配。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颞浅动脉和静脉的额支。颞浅动脉的额支为此脉。从后下斜向前上行走,活体可触及此脉的搏动(术后注意止血)。  (3)颞筋膜:起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浅、深两层,分别止于颧弓浅面和深面,两层之间有脂肪组织充填。 (4)颞肌:由颞深神经支配,此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5)骨膜:紧贴颞骨表面。骨膜与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为颞下间隙。【鼓脉法】用力揉搓黑尖脉,然后按压耳内树脉,将细绳从两眉经两耳尖打结于脑后,用木棒撬紧。【割刺法】用月牙刀尖从脉侧穿透。【放血量】放血少许(此脉放血不须察看血象)。【术后处理】防止刀口感染,用止血法处理,因是动脉放血,术后应竭尽全力止血。【注意事项】刀口不宜过大,禁忌断切。

【主治】眼球充血,眼睛红肿,视物不清。

十一、齿脉 (སོ་རྩ།)

【脉位】颏唇沟的中央凹陷向两侧各量1寸处(也有4横指处的说法),寻找动脉放血,2口。【体表定位】在下颌正中线,下唇缘下方,颏唇沟中央凹陷旁开1寸处。【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下牙槽神经的终支颏神经分布,下牙槽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颏动、静脉。颏动、静脉分别为下牙槽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颏动脉为此脉。  (3)口轮匝肌:由面神经颊支支配。  (4)降下唇肌:由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颊支支配。  (5)颏肌:位于降下唇肌深面,由面神经下颌缘支支配。6.骨膜:紧贴于下颌骨体骨面。【鼓脉法】用细绳缠绕颈项,向侧面紧拉(绳子紧拉后马上行术,不然时间过长可引起昏迷)。【割刺法】用月牙刀尖从脉侧穿透。【放血量】放血少许。【术后处理】竭尽全力止血。【注意事项】禁用直刺和横断法。【主治】血病所致的牙病,虫牙,牙龈充血等。

十二、小尖脉 (རྩེ་ཆུང་།)

【脉位】从锁骨正中向颈部方向量4横指处,或上提耳朵随即有一动脉显露,此动脉的外侧半横指处即为本脉,2口。

【体表定位】颈外侧部,当头正中位,经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作一条垂线,此线与胸锁乳突肌的交界线为此脉的体表投影。【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颈横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含有脂肪,其深面有一层菲薄肌为颈阔肌,属表情肌,其深面的面神经颈支支配,此肌深面还有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颈外静脉以及伴颈外静脉排列的颈外浅淋巴。颈外静脉是由下颌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经胸锁乳突肌的表面斜向后下,到该肌后缘,锁骨中点的上方,穿颈部固有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耳大神经和颈横神经从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从深筋膜浅出;颈横神经从胸锁乳突肌中份表面和颈外静脉深面向前行;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伴颈外静脉上行(神经位于静脉后侧)。颈外静脉为此脉。

 (3)颈深筋膜浅层:即封套筋膜,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分两层,包绕此肌。 (4)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当头向一侧倾斜,面部转向对侧时,此肌的前、后缘十分明显,为颈部的重要体表标志 之一。(5)颈动脉鞘及其内容:此鞘上起于颅底,下续纵隔,内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行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行经其下部。胸锁乳突肌的上份前缘可触及颈内动脉的搏动。【鼓脉法】左小尖脉放血,则将细绳经左侧颈部和右侧腋窝缠绕-圈打结,用木棒撬紧;右小尖脉放血,则经右侧颈部和左侧腋窝缠绕打结,撬紧。【割刺法】用月牙刀尖复切,刀口要小。【放血量】视患者体质和血象情况而定。【术后处理】刀口要严格消毒,严格按止血法处理。【注意事项】此处动脉和静脉分布特别密集,故须谨慎,禁止用脉顶横割法和横断法。【主治】本脉是头和脏腑脉管枢纽之所在,先辈医者喻为上体放血治疗之二户。主治脑虫,胸腔内出血浸及脏器,热症,肺波动热,肺扩散伤热,肺和心包、肝脏等充血和血病所致的疼痛,血液循环系统病变所致的全身颤栗,高烧,牙龈炎肿,外伤引起的颅骨骨折,脉管损伤等上体疾病,疽痈肿胀,胸腔创伤积血,脏腑和感觉器官失去知觉等。

 ✦

十三、额脉 (དཔྲལ་རྩ།)

【脉位】从额头正中的发际下1寸处(又名金枪胆脉),1口。

【体表定位】在额部,前发际正中下1寸处。【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额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分布,额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两侧滑车上动脉、滑车上静脉的吻合支,滑车上静脉的吻合支为此脉。   (3)左右额肌之间: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见囟门脉。   (5)颅骨外膜:见囟门脉。【鼓脉法】用细绳从眉上绕枕骨一周绑扎,并以小木棍于颈后绞紧。【割刺法】将斧刃刀对准脉管,手指弹击刀背切割。【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与血象而定。【术后处理】防止刀口感染,用止血法处理。【注意事项】禁止用月牙刀割切和用横断法放血(若血出不止者,艾灸涌泉穴)。【主治】赤巴引起的头痛即火烤日晒头痛,囟门部位沉重,特别于春秋时节和酒后头痛,抬不起眼皮,感冒迁延不愈,鼻腔疾病等。

十四、中分脉 (དབྱེ་རྩ།)

【脉位】百会与鼻尖的连线中点,1口。【体表定位】在头部,当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百会穴)与鼻尖连线中点为此脉。【脉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额神经的分支滑车上神经分布。额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滑车上动脉、滑车上静脉,两侧滑车上静脉的吻合支为此脉。

   (3)额肌肌腹: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见囟门脉。   (5)颅骨外膜:见囟门脉【鼓脉法】用细绳从眉上绕枕骨一周绑扎,并以小木棍于颈后绞紧。【割刺法】将斧刃刀对准脉管,用手指弹击刀背切割。【放血量】根据患者体质与血象而定。【术后处理】刀口处艾灸并用止血法处理。【注意事项】禁用突刃刀放血。【主治】血病所致的眼睛疾病。

十五、腭脉 (རྐན་རྩ།)

【脉位】上腭正中凹陷处,1口。【体表定位】在口腔顶部,硬腭正中凹陷处。【脉位层次解剖】

  (1)粘膜:由腭大神经分布。  (2)粘膜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两侧腭大动脉、腭大静脉的吻合支,在硬腭后部中央区有纯粘液性的腭腺。腭大静脉为此脉。  (3)硬腭:由上颌骨的腭突和愕骨的水平板构成。【割刺法】用月牙刀刃适度压刺。【放血量】放血少许。【术后处理】若血出不止则烧骨块热熨刀口。【注意事项】.刀口不宜过大,不能深刺。【主治】舌、唇充血,胃病,寒性痈疽,中毒症等。

本文转自:原创赵当智青海中藏医传统外治疗法中心

五源宣媒社团

审核:贡保东知

   编辑:娘七合才让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