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仰堂主 东方掌景 2024年08月27日 23:20 北京
“ 六经辨证是八纲辨证的系统化、具体化。六经辨证涵盖了脏腑、经络辨证。大抵而言,六经病中,三阳病表示正气盛、抗病力强、邪气实、病情一般呈亢奋状态,因而三阳病多属热证、实证,概况为阳证。三阴病表示正气衰、抗病力弱、病邪未除、病情一般呈虚弱状态,因而三阴病多属虚证、寒证、概况为阴证。”
-
表,就是体表,就是由皮肤、肌肉、筋骨组成的躯壳,它在人体的最外面。
-
里,就是指的胃肠这个消化道,它在人身的极里。
-
半表半里,就是表之内,里之外,就是胸腹腔间,里有很多脏腑。
疾病万变,但反应到人体上,不出以上这三个病位,不在表,就在里,或者在半表半里。
- 阳,太过,如亢奋,发烧,兴奋,脉洪、数、滑,叫阳性病。
-
阴,不及,如抑制、寒冷、衰沉,脉微、迟、细、涩,叫阴性病。
-
虚,就是精气虚,是正虚。
-
实,就是病气实,是邪实。
-
寒、热,寒热有常,虚实无常。
-
营,血管内的血叫营或荣。
-
卫,血外的律液叫卫或气,也叫阳或阳气。
01
—
六经与六经辨证
-
六经
- 六经辨证
以阴阳为总纲,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辨证方法。
02
—
六经提纲
-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03
—
六经病情
- 太阳病,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8字为提纲。以恶寒2字为病情。
-
阳明病,以胃家实3字为提纲,以恶热2字为病情。
-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6字为提纲,以喜呕2字为病情。
-
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3字为提纲;以食不下3字为病情。
-
少阴病,以脉细微,但欲寐6字为提纲,以但欲寐3字为病情。
-
厥阴病,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24字为提纲,以不欲食3字为病情。
来源:《经方今注》等
整理:大仰堂主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028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