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笔录第三篇
2024
05-11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笔录第三篇

————————————————————

六、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²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各三两,右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一服,腹中未热,益增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頃,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揭衣被。

这个呢,你看哈,霍乱,病人有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你看,“头痛、发热、身疼”,这不是太阳表证吗?病人呢热多欲饮水,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这里提到两个处方,一个是理中丸,不是理中汤,是丸剂。一个是五苓散。

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大家都学过五苓散。我们现在把五苓散放大给大家看,读图给你看。这五苓散的目的干嘛?热多,想喝水,实际上中间还有个主症,主症还没有写出来,小便不利。病人呢,因为新的水,没有办法去取代旧的水。五苓散在出现的时候,这个水是停在皮肤表面上,停在肌肉上面,而中焦没有水,这个水又没办法回头。结果,胃里面,肠胃里面没有水,很口渴,想喝水,喝水下去呢,可是他身上有很多的积水在那边,水没有办法排掉,所以喝水就吐掉。

所以我们五苓散常常用在小孩子,小儿科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吐奶吐得很凶,五苓散一下去,很奇怪哦,他喝什么都吐,就是吃五苓散不吐。所以五苓散的方子是这样子来的,泽泻,泽泻呢,本来就是能够把表水,全身的水,集中到腹腔来,四肢上末梢的水集中过来。然后呢,茯苓呢,是能通利三焦的水。所以,我们过去有饮,身上有饮病的时候,我们会用茯苓。所以茯苓呢入中焦,三焦的中焦。猪苓是下焦。由于我们全身肺主皮毛,从泽泻,茯苓,猪苓三个是把水统统集中在小便里面,对不对?桂枝,还有白术。这桂枝呢,目的是干嘛?就是强他的心脏,强他的肌肉。所以我们处方在使用桂枝的时候,不单单是桂枝说能够解肌,还要强心。但桂枝这个强心,跟肉桂的强心不一样。桂枝的强心,桂枝只是强心,只是让动脉里的血液循环加速而已,肉桂就不是这样子,肉桂是让心脏的喷射的力量会加强。好象车子平常开的引擎不够快,你要把它加个涡轮引擎,那个就是肉桂,肉桂。我们后边介绍,还会介绍,再介绍这个肉桂。那白术呢,茯苓这两个健脾的,健脾。我举个例给你听,这个脾脏呢,什么叫做健脾?脾藏意,意念。你如果说,肾是藏志,我要做美国总统,哇,这个人真有志向,这叫做肾。这个人消沉,什么都不想做,肾气不够。意念是什么?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注意力。这个儿子怎么读书,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这个时候我们要强脾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白术跟茯苓。白术跟茯苓。这不单单是脾脏功能恢复,让胃口开,他有意志方面都有相关的,你的确啊,可以用白术跟茯苓把他胃口打开来。那我们白术能够去湿,能够去他的湿。那,桂枝呢,能够入肌肉。所以湿,去湿的药,配合入肌肉的药,一到了,吃到这两个药下去以后呢,其他药会到肌肉上面。那泽泻就把那个湿呢,统统集中起来,集中到中焦,中焦再交给茯苓,茯苓再交给猪苓,小便就排出来了。处方是这样来的。所以,他得水则(利),你要开小半夏,半夏都还是吐。所以我们临床上,尤其小孩子,你开五苓散,你就用散,不用汤,用药粉给他吃。像小孩子我刚才讲,吐奶,还有呢,小孩子全身水肿,你要看到小孩子全身水肿,你用五苓散一下去就退掉了。轻轻一推就好了,因为小朋友的病啊,很简单。为什么简单?小朋友有没有吃牛排啊?对不对?你想想就知道他吃东西很简单。就好象我们治疗那个小动物一样,对不对?还有那牛都是吃草的呀,对不对?你不会给牛也吃牛排。所以我们治人的药跟治动物不太一样。那治小朋友也一样,小朋友吃东西也很简单,所以你有很多药,轻轻推一下他就好了。也就是说,你如果吃得很简单,你也是会长寿的,也是会长寿。这个就是五苓散最常用的地方。

所以说,五苓散也可以退热,退烧。一般来说,临床上你只要看到,病人呢,得水则吐,喝水呢,则吐,就是五苓散证。小便不利啊,全身水肿,这就是五苓散证。

如果是有里寒的,寒多,肠胃里面有寒的,就是,所谓寒的定义是什么?以后在临床上你摸脉的时候,这病人的脉是一息四至。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吸气,吸,肠,那个(胃)呢,刚好两次,吐气,刚好两次,所以是四次。寒呢,就是你吸气的时候变成一次,吐气变成一次,速度变慢。解释中医给病人听的时候,你不要跟他讲说,你是表虚里寒,他什么都不会讲,他不知道你讲什么。用速度讲给他听,刚刚讲用心脏,心脏的温度不够,所以会恶寒。这个时候我们要用生附子。

那肠胃里面呢,如呢果胃寒,就是胃的蠕动变慢,寒就是慢下来嘛。你看天气很热,大家都走路很快,为什么?想赶快回来躲到冷气间里面去,天气冷的时候,比较慢,因为走快,冷风吹的更冷,对不对?所以说寒会比较慢,速度比较慢。这个是理中丸。

理中丸呢,是个丸剂。中医用丸剂的时候,是采用它的药缓,药性比较缓,力量会比较专一。所以经方里面呢,有的地方用汤剂,有的地方用散剂,如五苓散,有的地方会用到丸剂,这里用丸剂。

那人参、甘草,白术、干姜,这个甘草一定是炙甘草,干姜,让肠胃,干姜下去能够让胃温起来。

干姜和生姜的差异在哪里呢?干姜是胃寒的时候温胃用的,所以如果是寒,寒则缩,你速度变慢,或者病人不会口渴,吃不下东西,胃口不好,都是寒证。那,这个我们会用干姜温胃。温胃,意思就是让胃的速度变回来。如果用生姜呢,生姜是散胃里面的水,老师,我胃里面有停水,常常感觉有水在里面,恶心恶心的,用生姜下去,把水散掉,生姜和干姜不太一样。那白术呢,能去湿。人参,把好的肠胃津液补回来。所以说,干姜把这寒去掉;干姜,炙甘草能够把里寒去掉,甘草也是能够温中,颜色是黄的,能够健脾胃。这个白术呢把那个湿去掉,寒去掉。人参呢,把好的肠胃的津液补回来。

所以这个处方,虽然只有四味药,但补泻兼顾在里面,把它排掉,同时把津液补回来,这是我们用到人参的地方。

当你看到轻症的时候,人参,可以用一些党参来取代,真正救命时,你不要用党参,直接用人参,高丽参最好。

理中丸最有意思的就在这里,这后面的说明。

诸位看,他把理中丸这四味药,把它打成粉末,用蜂蜜给他调和起来。调和起来以后,像鸡蛋黄那么大一个,用滚汤,用汤来滚它,然后温服,然后白天3-4次,晚上吃一次,如果肚子里面没热起来,再增至三四丸。当然了,他说,你不及汤,汤法呢以四个药来煮,你看这里,用水8升,去煮取3升。为什么我们常常用8碗9碗去煮取3碗的原因,跟这个是一样的。因为药,你如果说6碗,你先煮成2碗,或者是3碗煮1碗,药力没有完全出来,你用8碗9碗煮3碗,药力会比较浓一些比较平均。比较平均。如果病情需要,你一天吃3碗都没关系,三餐饭前吃,第二服药,晚上半夜再吃都没关系,这都是温胃的,滋补的,能去胃家的寒症。

你看哈,如果说,“其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桂,四两”。画图,这个圆圈代表肚脐,肚脐以上是桂枝,因为肚脐上的悸是心悸,动悸是肾气,所谓肾气引起就是肾脏的水,应该停在下面,可肾脏的水,回逆到心脏,等于是心脏是汽车引擎,很热,一直在跑。我们的心脏,人的心脏不会停下来,一直在跑,原来设计好的是给你用一百年,心脏是君主之官,不会有病的,现在为什么有心脏病?除了我们情志,因为人太多了嘛,你像隔壁邻居,经常吵架,以前呢,乡村里面就这么几户,也没什么好吵,每天还见见面。现在住公寓,一票人住里面,大伙开始吵,心情很不好,然后,吃东西也吃不对,西药又多,都是会害到心脏,所以本来心脏不应该有病,被环境造成有病。

当你肚脐上方的时候,上方是水,肾气往上走的时候,产生动悸,肚脐以下动悸的时候,我们用茯苓,这两个不太一样的地方。所以,如果是遇到病人,肚脐以上有悸的时候,把白术去掉,白术是除湿的,加桂枝。如果吐多的,把白术去掉加生姜,你看到没有,加减嘛。生姜本来就是止呕的,如果下多者,再回头用(白)术。所谓下多者,就是你大便太多了。我们为什么会用白术,白术一下去后,白术是除湿的,所以让胃肠里面的大便里面的湿,一下,收起来,水从肠胃里面出来,跑到膀胱里面去,这个时候下利就会停下来。

我们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介绍过,当你在止利的时候,止不住的时候,最后的方法就是利尿,把水从小便导出来,那个利就止掉了。但是也不要随便乱止利,你要先确定他需要止利,不然明明是大承气汤症,对不对?就是下利,下的都是水,“老师,他水很多”。你看,我用白术下去,他的大承气汤症,结果他的下痢是因为便秘引起的,结果你白术一下去,那个干燥的大便,更硬,更凶,如果是你的病人也就罢了,是你的岳母,你就完了,所以要看小心点。

这个呢,悸者加茯苓二两,这个悸讲的是脐下,肚脐以下的动悸。我们后面还会介绍为什么,现在诸位先这样记一下。所以诸位只要看到动悸,比方说,现在这个人是桂枝汤,老师,我说总是怕风,风吹得很难过,流汗,有一点发烧,桂枝汤症。诶,老师,等一下,我肚脐以下常常有跳来跳去,感觉里面有跳动。神经病啊,那肚脐下面有什么好跳的?那是水在里面,茯苓。我们后面会介绍,上下左右都会有。这个大气怎么转。

如果腹中有痛加人参,这个腹痛为什么痛加人参?这个腹痛,不是便秘引起的痛,而是津液不够的痛,才会用到人参。哦。如果寒者,把干姜加重(加量),如果腹满胀满加附子一枚,这个腹满者,因为这里是寒,因为这个处方是理中丸,他里面腹中胀满本身就是寒的,寒的很严重的时候,寒湿累积很多的时候,附子呢,还只能去湿,干姜只能去胃里面的寒,这时候要加炮附子。为什么要加炮附子?就是能让下焦的寒也去掉,所以会加到附子。

如果吃了这个汤药以后呢,再喝稀饭,让它慢慢把寒去掉,同时被子盖起来,让他流一点点汗,从表出来,寒湿就会排掉,这是正治。就是说我们在治疗,在开理中丸或理中汤的时候,我们会要运用到一些加减,诸位看起来好像加减很多,实际上你只要掌握到精神,是不是自己会加减呢?你只要是知道它的功能是什么就知道了。

所以医生啊。医者父母心。那你一定要懂这个,不然就开错了,开错了就不好,当然可以救得回来,这个不是很严重嘛。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