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90后青年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目前坐诊于乐清市人民医院,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擅长以经方思维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前言:为医者,先善医技,尚能谈医理,否则徒为纸上谈兵耳。临床实用口诀的特点,便是拿来就可以直接用之临床,笔者在跟诊良师、会谈同道、研读典籍过程中对临床口诀多有记录,故分享于此。1.痔疮出血是临床常见病,这里推荐一张专方,由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日本的乙字汤组合而成,具体组成如下:生黄芪50g,当归15g,党参15g,白术15g,柴胡15g,黄芩30g,升麻10g,陈皮10g,生甘草10g,大黄10g
2.治疗崩漏除了应用常规中医思维之外,还可以引入西医使用雌激素、黄体酮的理念,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含有雌激素的中药,比如杜仲、续断、紫河车、菟丝子等药物,有事半功倍之效。一年轻女患者,功能性子宫出血半个月仍然淋漓不止,头晕乏力,面色发白,恶心纳差,脉沉细无力,处方归脾汤+三七、仙鹤草加减,服时有效,但一停就又反复,于是加入杜仲炭、蚤休和菟丝子,2剂后便止住,随访再无反复。
3.对于肺结核、肺癌等肺部重疾出现发热,地骨皮是一味好药。谢继增医师发现部分肺癌患者出现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8—40℃之间,以午后和夜间发作为主,用抗生素或解热药疗效较差,或认为是肿瘤热,此时把地骨皮当作主药使用往往能退热,但基本用量不小于50g,否则疗效较差。王幸福教授在治疗肺结核发热时,一开始也是根据教科书的推荐用15-20g地骨皮,疗效不明显,后将此药增加至50-90g,收效显著。地骨皮之所以能退肺部疾患之热,主要在于此药入肺经,且有退热除蒸之功效,用于肺痨、骨蒸劳热,这些发热跟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外感发热显然不是一个层面,所以在药证的选择上,一旦碰到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引起的发热,千万不要忘了地骨皮。
4.在治疗银屑病时,朱树宽教授常重用紫草90-120g,他认为,此药是取效的关键,9—15g偏于清热透疹;15—30g凉血活血;30g以上则用于解毒化斑,而治疗银屑病,只有用到90—120g,其解毒化斑力量才能最强。一农民,周身出现大量皮疹,瘙痒,夜间尤甚,心烦,难以入睡,皮疹舌红,上面覆盖大量白色鳞屑,处方:紫草120g、金银花90g、玄参60g、当归30g、生甘草30g。控制住了病情。
5.《江苏中医药》杂志记载一男子患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处方中含有钩藤30g,但患者误将7付药当做1剂,直接煎服了210g钩藤方,却感觉神清气爽,行走稳当,于是王幸福教授借用此误服经验,在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时,重用钩藤50—150g,屡屡获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930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