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验:患儿彭某某、女、10岁,于两年多以前即发现有腺样体肥大,家长对此不懂,亦不重视,故此未得到及时治疗,故两年间睡觉时常张口呼吸,鼾声阵阵,并已形成腺样体面容,其上嘴唇变厚、凸出,颌骨变长,腭骨稍凸出,现由人推荐,于24年2月18日来本人门诊处就诊。
主诉如上,另检查报告示堵塞70%,本人谓可以一治,察其舌质红,左手脉尚可,右手脉滑数,疏方如下:浙贝母10、黄芩10、鱼腥草20、辛夷花(包煎)10、苍耳子5、蒲公英20、砂仁(后下)3、皂角刺10、陈皮10、茯苓10、僵蚕10、夏枯草15、法半夏10、桔梗5、赤芍10、牛蒡子10、丹参10、甘草3.10剂。
2月28日复诊,疏方如下:苍耳子10、辛夷花(布包)10、白芷5、赤芍15、红花5、桃仁5、皂角刺10、猫爪草10、夏枯草15、王不留行15、蒲公英20、莪术10、板蓝根10、甘草3.5剂。
3月9日复诊,疏方如下:僵蚕10、蒲公英20、皂角刺8、浙贝母10、莪术10、夏枯草15、砂仁(后下)5、陈皮5、法半夏10、茯苓15、苍耳子5、赤芍15、太子参15、白术10、甘草3.10剂。
4月10号复诊,疏方如下:皂角刺10、浙贝母15、砂仁(后下)5、法半夏10、陈皮10、茯苓15、蒲公英20、太子参20、莪术10、夏枯草15、白术10、苍耳子5、辛夷花(布包)10、细辛3、海藻10、昆布10.7剂。
4月22号复诊,疏方如下:砂仁(后下)5、陈皮10、王不留行15、皂角刺10、红花10、桃仁5、蒲公英20、党参10、白术10、茯苓15、莪术10、丹参10、苍耳子5、辛夷花(包煎)5、白芷5、连翘10、赤芍15、甘草3.7剂。
5月2号复诊,疏方如下:砂仁(后下)5、白术10、皂角刺10、法半夏10、辛夷花(包煎)10、陈皮10、茯苓15、夏枯草30、僵蚕10、党参10、白芥子5、蒲公英15、苍耳子5、浙贝母15、甘草3.10剂。
5月14日复诊,疏方如下:金银花10、连翘10、薄荷(后下)10、皂角刺10、赤芍15、浙贝母15、莪术10、太子参20、蒲公英20、苍耳子5、辛夷花(包煎)5、桔梗10、王不留行10、甘草3.7剂。
5月25日复诊,疏方如下:浙贝母15、辛夷花(布包)5、桔梗10、蒲公英30、连翘10、莪术10、皂角刺10、夏枯草15、僵蚕10、苍耳子5、王不留行20、金银花10、甘草3.10.
此患儿经过上述治疗后,病情已得明显好转,晚上睡觉时已不打鼾,可喜的是经过治疗后上嘴唇已明显缩小,因家属觉得症状改善明显,因此并没有复查鼻咽镜进行对比。
按语:在临床上,小儿腺样体肥大已是常见病,在门诊工作中常会遇到。腺样体肥大是指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如鼻塞、睡时打鼾,张口呼吸等,严重者可致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时间的堵塞,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头部缺氧,故有可能影响智力发育。家长如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应及时重视,咨询医生及进行相关检查,以免错失治疗时机,此例患儿即因家长的忽视,而形成了腺样体面容。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有药物与手术两种方式,药物治疗以鼻喷糖皮质激素、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盐水冲洗鼻腔等;手术主要以鼻内镜下电动切割术、微波热凝术等。
然部分患儿经西医治疗不久后可出现腺样体再生现象,前述症状复作。而中医治疗亦能起到良好疗效,此例患儿始终以理气散结、活血通窍治疗为主,脾虚时加以补气补脾,热重时予鱼腥草、蒲公英、黄芩、薄荷等清热解毒通窍,随着患儿病情的变化而进行较细致的辨证论治,故收良效。
以上案例,仅为个人验案,不具备普适性,看病请找医生,切勿照方抓药。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865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