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三鹊经方:史上最全伤寒注解(1)
2024
07-04

三鹊经方:史上最全伤寒注解(1)

第一篇最全名家注解《伤寒论》已经整理好了。共包含古今中外 37 位医家的注解,都是精选的医家,精选的注解,并且制作了思维导图。欢迎大家反馈意见,在接下来的条文中继续完善。条文后序号说明:条文末尾所标的序号,均是依据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中的原文顺序编码,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开始,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结束,共 398 条。目的是进行分类研究时,即使打乱条文顺序,根据条文序号也能快速找到条文所在原书中的位置。赵开美所刻原书,并没有标记条文序号。【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三鹊经方

成无己: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病也。《注解伤寒论》三鹊经方万全:太阳者,足膀胱,壬寒水也,一曰巨阳,其标热,其本寒,此经行身之后,从头下至足,乃有头疼脊强恶风寒之证。专主表,是一身之网维,为诸阳之主气,四通八达,贯五脏六腑之俞,邪从此入,能巡经传,亦能越经传,治之若逆,其变不可胜言矣。其脉浮,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浮而缓者为中风,风性解缓也;浮而紧者为伤寒,寒性劲急也。其证有汗恶风者,风伤卫,为表虚,宜解表;无汗恶寒者,寒惕营,为表实,宜发表。《伤寒摘锦·卷上·太阳经脉证治法》三鹊经方方有执:太阳者,膀胱经也。乃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荣卫。所以为受病之始也。《难经》曰:浮脉在肉上行也。滑氏曰:脉在肉上行,主表也。表即皮肤,荣术丽焉,故脉见尺寸俱浮,知为病在太阳之诊也。项,颈后也,强痛者,皮肤荣卫一有感受,经络随感而应,邪正争扰也。恶寒者,该风而言也。风寒初袭表而郁于表,故不胜复被风寒外迕而畏恶之。及其过表而入里,则不复恶。仇雠之义也。以下凡首称太阳病者,皆指此而言之也。《伤寒论条辨·卷一·太阳上篇第一》三鹊经方喻嘉言:太阳病之总脉总证,统中风伤寒为言也。太阳,膀胱经,乃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营卫,所以为受病之始。《尚论篇·卷一》三鹊经方卢之颐:之为二字,内含八字(脉症),惟除“而”字。如云太阳之脉为浮,太阳之经证为头顶强痛,太阳之化气为恶寒,则下凡云太阳病者,虽略“之为”二字,总一“病”字该摄之,则八字在其中矣。《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卷三·辨太阳第三》三鹊经方张璐:脉浮者,邪气并于肌表也。《伤寒缵论》三鹊经方高学山:太阳者,其包裹如天之体,其高明如日之象,常应在上在外之用,故受病居六经之首,而为风寒从入之门户也。脉浮者,资性好高骛外,一经邪触而面目自露也。头为太阳之都会,项为太阳之要冲,阳得阴则和软而不强,阴得阳则通畅而不痛,客邪犯之,则不受阴偶而不为阴用,故强痛。太阳持于邪气,不能掌卫外之权,而阴气夹呈于阳分,故恶寒也。斯风寒之因未分,故但曰为病耳。《伤寒尚论辨似·太阳经上篇》三鹊经方尤在泾:人身十二经络,本相连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仲景首定太阳脉证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盖太阳居三阳之表,而其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其初病,无论中风伤寒,其脉证皆如是也。《伤寒贯珠集·卷一·太阳正治法第一》三鹊经方柯琴:仲景立六经总纲法与《内经·热论》不同,太阳只重在表证表脉,不重在经络主病,看诸总纲各立门户,其意可知。《伤寒来苏集》三鹊经方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书者须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只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太阳提纲提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八字,是太阳受病之正面,读者要知三阳之脉俱浮,三阳具有头痛症,六经受寒俱各恶寒,惟头项强痛,是太阳所独也,故见头连项强痛,知是太阳受病。盖太阳为诸阳主气,头为诸阳之会,项为太阳之会故也。如脉浮恶寒发热,而头不痛。项不强,便知非太阳病;如头但痛不及于项,亦非太阳定局。如头项强痛反不恶寒,脉反沉。不可谓非太阳病,或温邪内发,或吐后内烦,或湿流关节,或病关少阴,法当救里者也。因当浮不浮,当恶不恶,故谓之反,所谓看出底板法者以此。《伤寒论翼·卷下·太阳病解第一》三鹊经方程应旄:太阳在六经为纲,牧皮肤而主表,凡外邪之来,必先犯之,捍御在我,纵有盛衰,终不能越我疆而侵彼界,故凡云太阳病,便知为皮肤受邪,病在腠理营卫间而未涉乎府藏也。病固莫可形似,而脉与证则有以验之。脉浮者,太阳主表,浮为阳为表故也。头项强痛者,太阳经脉行头项,邪客则触动其经脉故也。恶寒者,太阳为邪所袭,郁而不宣故也。《伤寒论后条辩·卷四·辨太阳》三鹊经方吴谦: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太阳主表,表统荣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恶寒者,因风寒所伤,故恶之也。首揭此条,为太阳病之提纲。凡上、中、下三篇内称太阳病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医宗金鉴·卷一·太阳上篇》三鹊经方沈明宗:此互太阳风寒脉证之总纲也。……以后凡言太阳一经,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必具此脉证也。三鹊经方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属太阳脉证,若浮缓汗出恶风,乃风伤卫气而为中风;浮紧而无汗恶寒,乃寒伤营血而为伤寒;若浮紧无汗而见烦躁,乃风寒两伤,寒多风少之证;或伤寒脉浮缓,即风多寒少之证也。或见本证而无本脉,不可直施麻桂青龙等汤,当察气血阴阳虚实之偏,或挟旧疾致病,当固元气为主。然太阳一经,非惟冬月,而四时皆有,但分风寒火热燥湿之异。若在春月,头项强痛,恶风脉缓或弦,为风;夏月脉浮而洪,为火;季夏脉沉而细,为湿;秋月脉浮细紧,为燥。若以篇中六经风伤卫证推治春夏感风温热诸病,易如反掌。但邪入腠理,太阳为先,而当今之经,应接显病,不可不识。《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卷一·太阳上篇》三鹊经方徐灵胎: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八字,为太阳一经受病之纲领,无论风寒温热,疫疠杂病,皆当仿此,以分经定证也。《伤寒约编·卷一·太阳篇》三鹊经方张锡驹:太阳者,三阳也,太阳之为病,兼气与经而言也。何谓气,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是也。何谓经,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挟脊抵腰至足,循身之背是也。脉浮者,太阳之气主表而主外,故弦应之而浮也。头项强痛者,太阳之经脉不和也。太阳以寒为本,恶寒者,恶本气之寒也。此太阳经气之为病而为太阳之总纲也。三鹊经方《天元纪大论》云: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又曰: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天有此六气,人亦有此六气,与天同体者也。天之寒气感于人,人即以己之寒气应之,所谓两寒相得,两气相从者也。《灵枢·本藏篇》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是太阳又主通体之毫毛而为肤表之第一层,故必首伤太阳也。然亦有不从太阳而竟至于阳明少阳以及于三阴者,此又值三阴三阳所主之部位而受之也。如《灵枢·病形篇》云: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又曰:中于阴者,常从䟰臂始。此皆不必拘于首伤太阳者也。《伤寒论直解·卷二·辨太阳脉证篇》三鹊经方黄元御:太阳以寒水主令,外在皮肤,卫护周身,为六经之纲领,故其脉浮。一被风寒,皮毛闭塞,此经先病。其经起目内眦,自头下项,行身之背,挟脊抵腰,由外踝走足小趾。风寒外束,经脉不舒,故头项腰脊筋骨疼痛。其脉连督脉之风府穴,穴在头后,其窍常开。风寒伤人,皆自风府传入太阳。肝司营血,行于经络,肺司卫气,行于皮毛,而皆统于太阳。营卫伤感,太阳始病。《伤寒说意》三鹊经方陈修园: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人身最外一层,有通体、分部之不同;有经之为病,有气之为病。运行于周身之肤表,病通体之表阳,故脉应之而浮。《内经》: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挟脊,抵腰,至足,循人身之背。病在表而涉于经脉所循之分部,故强痛。恶寒者,恶本气之寒也。《内经》:太阳之上,寒气主之。人周身八万四千毛窍。太阳,卫外之气也。若病太阳之经,则背恶寒;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伤寒论浅注》三鹊经方胡嗣超:《经》曰,太阳为开,开折则肉节溃而暴疾起者,以其是阳之表而为诸阳之主也。诸阳者何?上焦卫阳,中焦胃阳,下焦肾阳是也。诸阳周流于人身,各有部署而不紊,皆太阳为之统摄,而捍于表,故曰诸阳之主。病者,气血不调于内之谓也。之为病,言太阳经之一切病也。脉者,气血之循环,随呼吸而自为于寸口者也。盖经有阴阳,脉亦有阴阳,浮,阳脉也,得浮脉即知是太阳病者,以太阳为阳经,浮为阳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者,邪伤经络也。无论伤寒杂病,得此脉症,即谓之太阳病,或见此一二症与脉,亦谓之太阳病。无论始得之,谓之太阳病,即日久而有此脉症,亦谓之太阳病,或汗吐下和温后,此脉此症犹在者,总谓之太阳病也。夫病无定体,治有经权,必须将脉症虚实处处为之忖度,一一为之印合,丝毫无差,心指了然,纵使内外之邪变态万千,而范园在我,何难由内因外因而识其经病邪伤之分合哉?《伤寒杂病论·卷四·太阳上篇》三鹊经方


陈伯坛:特书首五字,重挈“太阳”二字,统标阳本阴而言也。“发于阳”、“发于阴”之省文曰“为病”,发病在太阳,先与邪以可乘之隙,故不曰寒病,曰太阳之为病。病则太阳浮,阳浮故脉浮。指出走头之脉,一望而见其浮,两手之浮脉在言外,以脉浮非如下文“阴阳俱浮”之比,下两条“脉缓”、“脉紧”,又浮脉在言外故也。阳浮显与寒邪相搏击,则痛在太阳。太阳不甘受痛,极力以御邪,遂移其痛于头项,故不独曰痛曰强痛。既犯寒,又不胜寒,纵有强忍之力以耐痛,却无强忍之力以耐寒,形容其与邪相得而不相得,曰而恶寒。“而”字合首句语气,似有微憾之词,吾谓仲圣爱惜太阳之第一声,字字悉载福音而出也。《读过伤寒论·太阳篇豁解》三鹊经方朱壶山:时人谓机能亢盛于肌表及上部者,为太阳病。浅层动脉之血液充盈,故脉浮。头部充血,三叉神经受压迫,故头痛,项部亦因充血而凝滞,项背之神经肌肉麻痹,故项强。病由抵抗风寒之刺激而起,故恶寒。太阳诸症,皆因气血向外向上所致。可知是自然疗能欲驱病毒于肌表,使从汗腺而出。故发汗为太阳病之正治法。然机能亢盛,展何器官?肌表上部不尽属太阳。动脉充血,岂只浅层?浅层充血,岂只脉浮?头项将背,本太阳经属,而肌肉麻痹,非风寒专症。恶寒为营卫虚,其气血已无抵抗之能力,发汗为驱邪方,而解表又非充血之主治。中医兼重气化,强加以西医之病症名词,根本不同,支流难合。研究经脉者,将迷其从入之途径。《伤寒论通注》三鹊经方曹颖甫:此节太阳病总纲,故但言脉浮,而不备言兼见之脉。兼见之脉,如中风脉浮而必兼缓、伤寒脉浮而必兼紧之类。盖无论所受何等外邪,始病必在肌表,皆当见此浮脉,不惟合本篇太阳病言之,并赅“痉湿暍篇”太阳病言之也。外邪束于肌表,内部阳气被遏,则上冲头项,于是有头项强痛之证。皮毛肌腠之中,皆有未泄之汗液从淋巴管输泄而出,医家谓之太阳寒水。邪犯肌表,必阻遏其外出之路,此水内停即有恶寒之证。无论伤寒恶寒,中风亦有时恶寒,即温病之初起亦必微恶寒也。《伤寒发微》三鹊经方包识生:(太阳)者,大阳也,一曰巨阳;(脉浮)脉在皮肤之间,轻手按之即得,愈按愈隐,愈举愈现;(头项强痛)头连项,木强作痛而头不便左顾右视也;(恶寒)身体缩搐,畏冷而欲加衣被也。三鹊经方问曰:太阳之为病,何以发现脉浮?答曰:太阳属表,表者,最高最外之谓也。人身最高最外之地莫若于头项背与皮肤,故头项背与皮肤,皆为太阳所主,故其脉外浮于皮肤之间也。三鹊经方问曰:头项强痛何因?答曰:太阳之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循脑后下行项背经脉伤邪则营卫不通不通则作痛也。三鹊经方问曰:恶寒何因?答曰:太阳为寒水之经,寒水性寒,伤于人身则寒气司令寒多而热少,故太阳受邪必恶寒也。三鹊经方此言太阳寒水之经为病,发现脉症之确据总法也。夫太阳寒水之病,有气、有经、有质,三者之别,脉浮,即气病也;头项强痛,即经病也;恶寒,即质病也。总论虽言三证,但三证不必悉具,即现一证亦可谓为太阳病矣。以后所谓太阳病者,皆指此三证而言也。《伤寒论讲义· 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一· 表病五规总论章第一·寒水病法第一》三鹊经方陈逊斋:此篇专论太阳病之脉证。脉浮,即太阳病之脉也;头项强痛,恶寒,即太阳病之证也。太阳病是表病,身体之表部感受外邪,故为太阳病。三鹊经方脉者,血管也,血不能自动,赖卫气以鼓之。卫气向内伏,则脉沉;卫气向外迫,则脉浮。表部受邪,卫气郁而不达,愈郁则愈急,愈急则愈向外迫,故脉浮也。头项强痛者,头痛而项强也。太阳经之脉,上头下项,外邪循太阳之脉而循行,故头为之痛,而项为之强也。恶寒者,身体表部感受寒邪也。凡人衣服单薄,或遇天气骤寒,则体外之冷气加增,体内之温度不敌体外之冷气,故有畏寒之现象。寒自外得,而皮肤最先受之,故曰“表病”。《伤寒论改正并注》三鹊经方陆渊雷:太阳病者,正气抗病之趋势向上向表,其目的欲令出汗,而从汗液中排除毒害性物质也。……抗毒力产生时,必恶寒发热。恶寒既常与发热同时发作,且伤寒以发热为主证,则知经文“恶寒”二字,即含发热在内。……人体种种机能,表之与上,里之与下,常相联系。又汗腺之排列,上半身较多,故气血向表以求出汗者,同时必向上。气血向上,则上部充血,而头为之痛,项之强,剧者且见鼻衄(本论四十七条、五十六条)。《伤寒论今释》三鹊经方内藤希哲:此以后称太阳病者,指此脉此证一二见者而言,非单指脉证悉具者而言也(山田氏引)。三鹊经方山田正珍:太阳指表而言,盖伤寒以六经言之,古来医家相传之说,不可遽易者也。夫人之常情,每信于其所习见,而疑于其所未尝习见者。故仲景氏亦不得已而袭其旧名,实则非经络之谓也,借此配表里脉证已,故论中无一及经络者。可见此书以六经立名,犹数家者流以甲乙为记号,注家不察,解以《素》《灵》经络之说,可谓不解事矣。太阳病有伤寒,有中风,此条统而论之,故惟云脉浮,而未分其紧与缓也;其所谓恶寒,亦兼恶风言之,恶风轻恶寒重,舍轻取重,所谓举大而小从者也;其惟称恶寒,而不言发热者,以太阳伤寒之初证,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之异也。后凡称太阳病者,皆指斯条之脉证而言。《伤寒论集成》三鹊经方吉益南涯:太者,大甚也。阳气盛于表位,谓之太阳,脉浮,头项强痛,此其候也。气盛而血不通畅,故致强痛,发表则不项强、不恶寒、发热、汗出矣。经过日时则传于内。盖表位,气之末也,末气常不足。今气盛甚于其末者,阳气大之状也,因名之曰太阳。三鹊经方丹波元坚:太阳病者,表热证是也。盖邪之初感,必先犯表,则正气不畅并而为热矣。三鹊经方汤本求真:不论何种病证,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时,得以之为太阳病,而实示太阳病之大纲也。脉浮者,为血液充盈于浅在动脉之候;头项强痛者,头部、项部比于其他体部血液充盈之度强,而为凝滞之所致;恶寒者,将欲发热而不能发热之征也。是以太阳病者,为病毒集中于上半身之体表,则治之者,用发汗解热药而自汗腺排除之。《皇汉医学》三鹊经方


胡希恕:平常见到的感冒、流感、伤寒、瘾疹,一开始发作都有这种症状,具备这种特征的病症都叫太阳病,按照太阳病的方法治疗,是不会错的。脉浮,即脉向外浮出,就是浅在动脉充血,实际不是病后血液增加,而是水分体液增加。尤其是头项部,充血更加厉害,这种充血是上半身厉害,且越向上越厉害,大家都有体会,感冒时头部血管都会膨胀起来,说明浅在动脉都充血,以上半身更为严重。恶寒是因体表有热,平时人体体表温度与外界气温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差距,所以人体能够适应,体表温度升高,与外界气温的差距骤然加大,就会感觉外界空气寒冷,就会恶寒。人在出汗以前,血管要扩张,大量体液往外来,这时脉就浮,而上体部面积较大,容易出汗,这样体液就被大量输送到上体,热就随着液体一起波动,使体表温度升高,就会感到寒冷。通过描述可以看出这是出汗前驱的一种证候。三鹊经方刘渡舟:太阳,指足太阳膀胱。太阳膀胱,其位居于下焦,内藏津液。肾阳蒸化膀胱津液,形成一种雾露之气,达于体表,叫做“太阳之气”。太阳之气,行于体表,具有温煦肌表,管理汗孔开合,防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故又称为“卫气”。太阳之气行于表,是由少阴肾气所化,经肺气的宣发敷布外达皮毛,所以说肺气合于表而太阳之气则主表。太阳之气行于体表,行使其温煦卫外的功能,太阳受邪,温煦卫外的功能失常,故见恶寒。恶寒,是各种外感疾病的初起阶段,即表证阶段的必见证,它对判断病邪是在表还是已经入里,有重要的鉴别意义。三鹊经方太阳为病,卫阳之气被郁,正气奋起与邪气斗争,还应见发热。而太阳病提纲中并未提发热,这是因为外邪入侵人体,卫阳被遏伤在先,故恶寒每先见于发热。《伤寒论》中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就指出了太阳病发热可有迟早,但恶寒是必见的。太阳病是邪在表未入于里,故舌苔以薄白为多见。三鹊经方倪海厦: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八纲辨证中表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热的。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三鹊经方陈亦人:以后凡条首冠有太阳病三字,即包含此种脉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表证提纲中没有提到“发热”一证,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太阳病初起,发热较恶寒出现稍晚,早期未必都能见到。如论中第3条描述太阳伤寒表实证就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的说法,提示太阳病发热有迟有早,而恶寒则是早期的必见之症。三鹊经方李培生:太阳包括手足两太阳与小肠膀胱两腑说。太阳经气的特性以寒水为本而标属阳。太阳主一身之表,统摄荣卫,以固护于外,为诸经藩篱。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出现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证,叫做太阳病。三鹊经方姜建国:太阳病提纲证中没有提及发热的问题,一定要与第3条太阳伤寒证的“或未发热”和第7 条的“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联系起来,用整体辩证思维分析。三鹊经方所谓的提纲,就应该提纲挈领,不能面面俱到,这叫做纲举目张。如果在提纲证中将本经病的所有脉症一一罗列,那就是“纲目”并举了。一旦纲目并举的话,也就失去“提纲”的意思了。三鹊经方孙曼之:包括了风与寒两种病证,可知恶寒是风寒共有的证候。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伤寒论》中对于恶风恶寒的用法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一般程度的中风病证,只说恶风不说恶寒,可是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如第38条,则说恶寒。由此可见,中风一证,病情较轻的时候只是恶风,病情严重的时候才会恶寒。三鹊经方郝万山:强,jiàng,音绛,强直不柔和。头项强痛,即头痛并伴有后项部拘紧不柔和之感。本证成因:风寒外袭。此三证反映了风寒邪气侵袭太阳经脉和肌表,正气奋起与邪气抗争的病机。三鹊经方吴雄志:浮脉,是太阳病的主脉,见到浮脉多是有表证。浮脉的机理是病毒感染以后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脉位表浅出现浮脉。肾上腺素增加是机体抵抗感冒的一个反应,会导致血管收缩出现恶寒,之后就是体温升高、发热,这就是太阳病脉浮恶寒发热的机理。见到浮脉就一定有表证吗?《金匮要略》讲太阴虚劳,脉浮大无力,所以浮而有力的脉才是太阳表证。太阳表证一定脉浮吗?不见得,少阴病脉沉者,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因为少阴阳虚的人得了外感,不能够托邪外出,导致脉不浮反沉。肾阳虚的病人得了感冒,肾上腺素水平不足,他的脉不能够变成一个浮脉,反而是一个沉脉,所以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浮脉是太阳表证的一个主脉,但要与三种情况进行区别:第一,太阴虚劳,浮大无力的脉。第二,少阴阳虚可以出现脉不浮反沉。第三,要与太阳病类证相鉴别。一些类似太阳病的疾病也可以出现脉浮、头项强痛、发热恶寒,但不是太阳病。三鹊经方头项强痛指的是头疼和项背强几几。风池、风府穴是太阳病的主穴,这是麻黄汤证的特点。三鹊经方“恶寒”,记住“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恶寒的原因是什么?西医讲是因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收缩,所以会恶寒。发热的原因是什么?是血管收缩以后机体产热增加。所以,只要有恶寒,就还有表邪未尽。三鹊经方为什么不说“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也就是说太阳病是可以没有发热的。但是这种没有发热不是不发热,而是“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未发热”是指将要发热,但是还没有发热。我们讲恶寒发热,是先恶寒后发热。病人由外周血管收缩,产热增加发展到发热,有一个过程,可以是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在这个过程期间可能没有发热,但是几十分钟后,病人就会发热,所以叫“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不管有没有发热,必恶寒。三鹊经方

– 全文完 –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