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连根拔,3碗龙抬头,6碗海里游,宗筋最爱。
湿热连根拔,3碗龙抬头,6碗海里游,宗筋最爱。夏色渐郁,即将呈现的是牡丹披红衣,百合穿黄衫,荷花着盛装的秀丽多姿。但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烦人的湿热。湿热喜向下走,往往让身体下部得病,最典型的莫过于’软趴趴,快枪手’。小小湿热,为什么大家都治不好?根本问题就在于忽略了这3个点,大家学起来,少走20年弯路。
·1.忽略滋阴。湿性黏滞,缠绵难愈,日久必伤阴津。治疗时要注意顾护阴津,以避免病情进展。
·2.根本在脾。湿热由脾伤而生,反之湿热又困脾。治疗需注意健补脾胃,谷气充则其势雄壮坚举。
·3.避免滋腻。燥脾亦伤阴,而滋阴之品多滋腻厚味,碍胃又恋邪。所以治疗时,选利湿不伤阴,燥脾不伤阴之品,效果更佳,更能起举延时。
做好这三点,想多硬就能多硬。此前一位来自四川的粉丝’井井**’,33岁主诉PE,刻诊:起而不坚,不足1分钟,腰酸口干,喜食辛辣,少腹胀痛,肛周紧缩,尿频尿不尽,大便黏滞,舌红、苔薄白,脉咸。证属:肾气不足,湿热下注,瘀血肉阻。治宜:补足肾气,清利湿热,活血通脉,湿祛则热清,宗筋得以作强。
从豆腐到黄瓜,只用了三步:
·1.清湿热,加硬度。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苍术健脾化湿,从根源杜绝了湿气的产生。茯苓利水渗湿且不伤阴精经。三药合用,壮大男根。
·2.去淤血,加韧性。再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三棱破血消瘀,莪术破气力大,散瘀消积。合用祛瘀行气,让宗筋恢复本来的韧性。
·3.补肾气加时间。故用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桂枝温通筋脉,助阳化气。最后以龙牡收敛固涩,时间持久。服药后,腰酸、少腹,胀痛消失,起而有力,火势大开,25分患者满意。
本期医案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714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