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音
1.简述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
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属实证,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失清肃,邪闭清窍所致。 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 暴怒喊叫或持续高声宣讲,伤及喉咙所致喑哑或失音,属气阴耗伤。 久病重病,突见语声嘶哑,多是脏气将绝之危象。
妇女妊娠末期出现喑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子喑),系因胎儿渐长,压迫肾之络脉,肾精不能上荣于舌咽所致。
2.什么是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其临床意义如何?
谵语:神昏,声音粗壮有力,妄言乱语,语无伦次,为实证。乃因热邪扰乱心神所致,多见于温热病,邪人心包或阳明腑实证。
独语:痴呆喜静,自言自语,喃喃不休,遇人则止,属阴证癫病。多因忧思气结痰凝,蒙蔽心神所致。 郑声:神志时明时昧,声音细微低弱,时断时续,语多重复,属虚证。多为久病,脏腑衰败,心神之气涣散的表现。 错语:精神恍惚,语言错乱,说后自知有错,属虚证。为心气虚,不养心神所致。
3.何谓短气、少气?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短气指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能接续,似喘而不抬肩,喉中无痰鸣音。短气当辨虚实,饮停胸中,则短气而渴,四肢关节痛,脉沉,属实证;肺气不足,则体虚气短,小便不利,属虚证。 少气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短而声低,虚虚怯怯,非如短气之不相连续,形体状态一般无改变,少气主诸虚不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
4.何谓哮、喘?如何从闻诊中辨别哮喘?
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痰鸣音。多因痰饮内伏,复感外邪所诱发,或因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 喘: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甚至鼻翼煽动,难以平卧。常由肺、心病变及白喉、急喉风等导致,而辨证还与脾、肾有关。喘有虚实之分。 (1)实喘:发作急骤,呼吸声长,息粗声高,唯以呼出为快,属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痰饮停肺、肺失宣肃或水气凌心。 (2)虚喘:病势缓慢,呼吸短浅,急促难续,息微声低,唯以深吸为快,动则喘甚,多属肺肾虚损、气失摄纳,或心阳气虚。 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哮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临床上哮与喘同时出现,所以常并称为哮喘。
5.不同特征咳嗽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咳声重浊沉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所致。咳声重浊沉闷,痰白清稀,多属外感风寒,多因风寒束肺,肺失肃降所致。咳声轻清低微多属虚证,多因久病肺气虚损,失于宣降所致。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多属热证,多因热邪犯肺,肺津被灼所致。
咳有痰声,痰多易咳,多属痰湿阻肺所致。干咳无痰或少痰,不易咳出,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所致。顿咳又称百日咳,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咳声终止时声如鸡啼,多因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阻遏气道所致,常见于小儿。咳声如犬吠,多因肺肾阴虚,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
6.试述呃逆的临床意义。
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
呃声低沉,声弱无力者,多属虚证。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者,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 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者,属胃气衰败之危候。 突发呃逆,呃声不高不低,无其他病史及兼症者,多属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一般为时短暂,不治自愈。
7.试述嗳气的临床意义。
嗳气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 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属实证,多因宿食内停。 嗳气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属实证,多为肝气犯胃。嗳气频作,兼脘腹冷痛,得温痛减者,属寒证,多为寒邪犯胃,或因胃阳亏虚。 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属虚证,多为脾胃气虚,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多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弱之人。 饱食之后,或饮汽水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者,是饮食入胃排挤胃中气体上出所致,不属病态。
8.试述呕吐的临床意义。
呕声微弱,吐势徐缓,吐物呈清水痰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呕声壮厉,吐势较猛,吐物呈黏稠黄水,胃失濡养所致。 呕吐呈喷射状,多为热扰神明,或头颅外伤,颅内有瘀血、肿瘤,使颅内压力增高。 呕吐酸腐味的食糜,多因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以致食滞胃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共同进餐者皆发吐泻,多为食物中毒。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胃反,多属脾胃阳虚证。 口干欲饮,饮后则吐称水逆,多属痰饮停胃、胃气上逆。
嗅气味
9.试述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病室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充满一室,多为瘟疫类疾病。
病室有尸臭气味者,多为脏腑败坏,病属危重。
病室散发腐臭气味,多为患者患有疮疡溃烂之疾。
病室有血腥气味,多为失血证。 病室有尿骚气,多见于水肿病晚期患者。
病室有烂苹果味,多见于消渴并发症患者。
病室有蒜臭气味,多见于有机磷中毒。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672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