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曰三敏:
①心要敏,如怒狸之扑鼠,则能随机应变。
②眼要敏,如饥鹰之捉兔,能顾,能盼,视察机宜。
③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先发制人。是谓之三敏。
五曰三抱:
①丹田要抱,使气不外散,击敌必准。
②心气要抱,遇敌心中有主,临变不变。
③两肘要抱,出入不乱,遇敌无险。
是谓之三抱。
六曰三垂:
①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
②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力摧肘。
③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
是谓之三垂。七曰三曲:
①两肱宜曲,弓如半月则力富。
②膝宜曲蹲,如弯半月则力厚。
③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则力凑。
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力不断之意,是谓之三曲。
八曰三挺:
①颈项要挺,使头部正直,精神贯顶。
②脊骨腰要挺,挺则力达四稍,亦能气鼓全身。
③膝盖要挺,挺则气恬神怡,如树生根。是谓之三挺。
总之,八字法要在拳法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拳法。
拳诀曰:攥拳如卷饼,掌伸似瓦垄。拳由口吐,手护胸,肘磨肋。
三、形意拳的呼吸法
形意拳是属于内功拳法,有意识地控制呼吸,是称之为“内功”。所以,形意拳对内练呼吸法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因为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源,以肾为蒂。中医《黄帝内经》讲:“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又说:“一呼百脉皆开,一吸百脉皆合。”总之,天地运化万物,不外乎阴阳造化之功。阴阳造化之功,亦不出呼吸二字之理。所以,先人们常把呼吸划分为三步功或称之为三节之道理:即“内功”。
(一)练拳术之准绳,呼吸是任其自然,呼吸有形于外,所谓调息,俗称练精化气之功夫。
(二)呼吸有形于内,有意识注意丹田,是为息调,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
(三)如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嗅之静息,谓之胎息,是为练神还虚之功夫。
呼吸虽有三节之道理,此法取之于自然,功成自就,不可刻意追求。
四、形意拳的三步功
达摩老祖传有三部经:“洗髓经、易筋经、摩膜经”。这三部经只是教人练功的,因而又称为“无字经”。
即谓: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在经中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武术因此而造化,从此开扩和发展了拳艺和拳理,武道前辈因此尊崇达摩为武圣人。
形意拳之三步功,亦称三劲,即称明、暗、化三劲,和“易筋经”是相通的。明劲易骨,暗劲易筋,化劲洗髓。
(一)明是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姿势,而有形于外,即外现刚猛,是谓之明劲。
(二)暗劲是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含形于内,是谓之内劲(暗劲)。
(三)是无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称为神化,是为随劲。
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的根本实际道理,是练出来的,也是对习者的功夫考量,亦称“用、动、随”三合之三步功,实为功夫之谈,也实是功到自然成之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517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