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麻子仁丸-《经方100首》
2024
08-12

麻子仁丸-《经方100首》

麻子仁丸

【组成用法】

大黄10~20克、枳实10~15克、厚朴10~20克、火麻仁10~30克、白芍10~20克、杏仁10~20克。上六味,如法蜜丸,或斟酌剂量为汤亦可。

【方证】

腹胀满、小便频数、汗出多、便秘、趺阳脉浮而涩、舌苔厚而干者。

【现代应用】

1、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老年性便秘;

2、痔疮、痔疮术后出血;

3、神经性尿频;

4、夜尿多;

5、术后肠麻痹;

6、肛门术后防止便秘;

7、萎缩肾。

【经验参考】

《伤寒论》关于麻子仁丸的条方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胃气”,可以理解为整个消化机能;“胃气强”提示病人饮食多而且容易消化。既然饮食多,则大小便应当相应地一样增加。“小便数”,字面上含义是指次数频繁,但如果每次排尿量不少的情况下,排尿总量也是很多的。“大便则硬”,《古本康平伤寒论》作“大便则难”;《金匮要略》作“大便则坚”。从经文来看,小便数,大便硬是麻子仁丸的主证。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推测是大便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度吸收,导致大便干结而小便增多。同时,大便越积越多,占据较大的腹腔空间,必然对邻近脏器造成压迫。当压迫(直接或间接压迫)膀胱时,导致膀胱容积减少,结果是膀胱储存尿液达不到正常容量就要排出,从而导致排尿次数增多。另外,对于肾萎缩等疾病,肾浓缩机能下降而小便频多,导致大便水分过度吸收,也会出现大便干结。从经文来看,应该是先有小便数,后有大便硬的。因此,后一种理解更接近原意。

除经文明示的方证外,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也给予不断的补充,如《古方药囊》载“胃中有热,小便频数,大便坚者,汗出皮肤湿润者为宜。无汗皮肤干者无效”。补充了“汗出皮肤湿润”一证。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医家的证实,如刘渡舟治一男,大便燥结,五六日一行。每次大便困难异常,往往因用力太劳而汗出如雨,口唇发干,以舌津舐之则厚皮如痂,撕则唇破血出。其脉沉滑,舌苔黄。辨证属胃强脾弱之脾约证。因脾荣在唇,故脾阴不足,则唇燥干裂。处方:麻子仁丸,服之而愈(《伤寒论十四讲》)。此汗出为用力排便所致。曹颖甫诊治徐某,能食,夜卧则汗出,不寐,脉大,大便难,此为脾约,与麻子仁丸一两,分三服,开水送下(《经方实验录》)。此种汗出当为内热所致,也是符合阳明病病理特征的。

麻子仁丸证以“胃中有热”为必备,但其整体病理状态没有承气汤急迫,故改汤剂为丸,意在缓下其热。《吴仪洛方论》说本方治素惯脾约之人复感外邪,预防燥结之法。并认为必因客邪加热者用之为合辙。因此,本方的经典应用应该在热性病中。如许叔微治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用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许至,问小便如何?现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曰:脾约证也,此属太阳阳明。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仁丸不可易也,予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伤寒九十法》)。

麻子仁是药品,不是养颜排毒的保健品。因此,临床应用要注意四点,一是虽为津枯血燥之便秘,若无内热也要慎用。二是不能仅仅凭着“十几日 不大便”就使用本证,把它看作便秘的专方。三是不要轻易改变剂型而失去立方原意,把润 下剂变为攻下剂。四是原方说“渐加,以知为度”,提示不要急功近利而加大剂量,以免药过病所。

【注论精选】

王晋三:下法不比承气,而曰麻仁者,明指脾约为脾土为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而法中用渐加者,脾燥宜用丸法逐脾欲,非曰胃实当急下。(《绛雪园古方选注》)

浅田宗伯:治老人之便秘最佳,然本方虽和缓,究属攻破之剂,常见有误 用致死者;老人血津枯燥而便秘者,得大剂肉苁蓉辄通利,若用本方,虽取快一时,不旋踵而秘益甚,不可不知;惟体弱人病肠窒扶斯,于初期见下证,不堪承气之峻者,可用此丸入煎剂。(《勿误药室方函口诀》)

大塚敬节等:本方乃和缓之泻剂,用于习惯性便秘者,老人体力衰弱者、病后便秘者。尿量多,大便硬,亦为本方目标。本方由麻子仁、芍药、枳实、厚朴、大黄、杏仁六味组成。麻子仁乃粘滑性泻剂,协助大黄之泻下作用。芍药、枳实、厚朴能缓和肠管紧张,调整蠕动。杏仁有粘骨剂作用。根据以上目标,除用于习惯性便秘外,亦用于痔核、萎缩肾等。(《中医诊疗要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