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听百家言—汇集名家伤寒论条文注解】第17条 酒客病
2024
05-28

【听百家言—汇集名家伤寒论条文注解】第17条 酒客病

原创 郑老叟整理 大龄岐黄学童 2024-01-26 13:04 广东

[17]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酒客内热,喜辛而恶甘,桂枝汤甘,酒客得之,则中满而呕。

卢之颐《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秫谷成酒,气偏慓悍,饮则令人气高。姜桂性成,炎上作火,更兼芍药,骈驰疾驱,大枣甘草,濡迟中土,得之转激其性矣。自尔引气上行,致作呕逆,如石击水,搏之过颡,理势然也。

柯琴《伤寒论注》:平素好酒,湿热在中,故得甘必呕,仲景用方慎重如此,言外当知有葛根连芩以解肌之法矣。

尤怡《伤寒贯珠集》:《本草》云:酒性热而善上,又忌诸甜物。饮酒之人,甘味积中而热气时上,故虽有桂枝证,不得服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而桂枝汤味甘,能增满而致呕,亦一大禁也。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桂枝本为解肌,以汗自出为据,然亦有不可固执者。若酒客病,湿热蕴于内,其无病时,热气熏蒸,固多汗出,及其病也,脉缓汗出可知矣。然其病却不在肌腠之内,故不可与桂枝汤。若误与之,得此汤以助湿热,甘能壅满,且则为呕。盖以酒客喜苦,而不喜甘故也。推之不必酒客,凡素患湿热之病者,皆可作酒客翻也。

黄元御《伤寒悬解》:大枣、甘草,甘味动呕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经》云:饮酒者,随卫气先行皮毛,先充络脉。若酒客者,盖假酒客以喻病在皮毛络脉也。在皮毛则涉肌腠之外,在络脉则涉肌腠之内,故不可与桂枝汤。盖桂枝本为解肌,又主辛甘发散之剂,得之则皮毛之邪从肌腠而入于中胃,故呕。夫辛走气而甘缓中,得之则呕者,以酒客不喜甘味以缓中故也。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酒客者,酒性湿热,所谓胃家湿热甚者,无喻此也。呕,亦吐也,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然即酒客不喜甘,得汤则呕而推之,则凡服桂枝汤而吐者,其义皆可以比类而察识矣。

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不特此也,前证之误,以未识脉之缓与紧,汗之出与不出耳。至若酒客病,则亦有脉浮汗自出,似桂枝证者。不知由湿热蒸使然,肌不致虚,误与桂枝汤,虽辛热未经怫郁其营血,而甘能助涌,得汤而呕,此必然也。夫桂枝本为解肌,未尝令人呕也,而今呕者,此非桂枝之误,而用桂枝者之误也。

吴谦《医宗金鉴》:酒客,谓好饮之人也。酒客病,谓过饮而病也。其病之状:头痛、发热、汗出、呕吐,乃湿热熏蒸使然,非风邪也。若误与桂枝汤服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喻嘉言《尚论篇》:辛甘发散为阳,《内经》之旨也。仲景遵之制方,重申辛甘之戒,可谓虑周千变矣。如酒客平素湿与热搏结胸中,才挟外邪必增满逆,所以辛甘之法遇此辈即不可用。辛甘不可用,则用辛凉以彻其热,辛苦以消其满,自不待言矣。后人不察,偏诋桂枝为难用,即不遇酒客,无端变乱《内经》定法,可胜诛哉!葛根虽酒客所宜,然犯太阳经禁,又不可用。

张璐《伤寒缵论》:辛甘之法不可用,则用辛凉以撤其热,辛苦以消其满,自不待言矣。后人不察,每以葛根为酒客所宜,殊不知又犯太阳经之大禁也。

陈恭溥《伤寒论章句》:酒客皮毛空疏,邪中之先伤皮毛,未入肌理,且中胃虚而多湿,桂枝开肌理,开则邪入中胃,故不可与之。得之得呕,中胃虚不受甘味,故上逆。

钱潢《伤寒溯源集》:此条辞义明显,不须注解,其特设此义者,所以别上文服桂枝汤吐者之不同也。前以热邪上塞胸而吐,此以酒客之湿热,常在胸隔而呕。前以不受温而吐,此以不喜甘而呕,如此则吐脓血与不吐脓血,亦自明矣。凡酒客中风,风性本温,酒性湿热,此真所谓两热相合也。《至真要大论》云: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辛散之,但不必以甘缓之矣。其于桂枝汤,则当谨避之耳。

高学山《伤寒尚论辨似》:酒之为性,体湿气热,湿则留滞而易致满,热则炎上而易致逆,甘者浮而缓,缓能增其留滞而愈满,浮能益其炎上而愈逆,故酒家得汤则呕也。然此条,当与中篇四条,呕家不可兴建中汤合看,盖风寒之在太阳者,正宜保此阳明胃府之元气,以为内拒后应,倘只顾一边,而忘其为酒客呕家,投以甘甜之剂,引其呕吐,而药仍不受,一则欲解肌而反虚其中气,一则欲建中而转伤其胃元,是非治太阳,而速之入阳明也。其爲祸可胜道哉。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此承上文桂枝本为解肌而言,桂枝又非络脉之剂也。《经》云: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若酒客病,则病邪亦随卫气而入于皮肤络脉之间矣,故不可与桂枝汤,以病不在肌腠之内也,有病病当,无病胃伤,是以得之则呕,况桂枝汤味甘,甘能缓中,以酒客又不喜甘故也。此不必泥定酒客,总以见桂枝能解肌而不能解络也。

魏荔彤《伤寒论本义》:此条乃申明太阳中风病,桂枝汤有用之不效,则未尝细察其人,平日蓄有湿热之故也。酒家曲之毒积为湿,自雍盛于内,辛甘两有不宜病,虽中风应与桂枝,其如湿热先拒而不受于胸隔之间矣。仲景发明酒客不喜甘之理,正所以善桂枝汤之用也。喻说若遇是证,易辛甘为辛凉辛苦,则予前说桂枝汤加连芩葛根之类是也。虽程说谓酒客脉浮汗自出似风伤卫,实非风伤卫矣。况酒客焉有恶风之一证,是虽发热汗出,酒客之常,并无恶风,必伤风而后恶风,自以酒客伤风为正义也。所以用桂枝汤必应斟酌于其间,方可奏效也。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上言坏病则桂枝之治法不适用,紧脉则桂枝之脉法不相符,为反对桂枝之两陪客,此外殆无陪客矣乎。若酒客病,又与桂枝汤为难矣。桂枝长于解病,非长于解酒也。毋宁解酒未解病,其病或可以不解解之。以其以酒气受邪,俨代太阳为病主,何必以桂枝汤为尝试,转令酒客生疑乎。盖得汤则呕者其常,为酒呕,非为汤呕,为酒气与药味不相投则呕。若疑为药性与病情不相得,则桂枝汤太不值矣。申言之曰: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喜酒不喜甘,吾惜其中央之稼穑无羡余,必无裨于地气之奉上。上言下后气不上冲者,度亦酒客之流也。点甘字,桂枝汤可以谢绝乎哉?不可与云者,非迎合其嗜好,曲为迁就也。不喜甘云者,殆屏酒客于言外者也。

黎庇留《伤寒论崇正篇》:要之,酒客病自有见证,当按证拟方,不必泥其为酒客也。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酒客,谓素常嗜饮之人。病,谓太阳中风也。此条所言,殊不可泥。愚尝治酒客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证悉具,以本论有酒客不可与桂枝汤之戒,乃书防风、苏叶等俗方与之,明日,病如故。因思本论所以禁用桂枝,谓酒客不喜甘故也,桂枝汤之所以甘,以有甘草、大枣故也,甘、大枣既非桂枝汤之主药,可以酌去取,乃于桂枝汤中去草、枣,加葛花、枳椇子以解酒,应手而愈。其后又遇酒客中风,问其平日是否不喜甘,乃殊不然,遂用桂枝汤原方仍加葛花、枳椇子与之,其病亦霍然而愈。又其后遇酒客,则用桂枝原方,不复加味,虽愈期有迟速,从无得之而呕者。因知酒客服桂枝汤而呕者,盖偶然之事,不可执以为常。

曹颖甫《伤寒发微》:酒之为气,标热而本寒。初饮则身热,酒后则形寒。标热伤肺,则为喘;本寒伤脾,则为痰。故治酒客病者,法当利肺而舒脾。肺气利,则标热泄而喘满除;脾气舒,则本寒化而湿痰解。桂枝汤方中加厚朴之苦温,以去脾脏之湿;杏仁之苦泄,以疏肺脏之热,或可用之。否则肺、脾二脏多湿热之人,本不喜甘,更用大枣以助脾湿而壅肺气,无论服汤必呕,而标热一盛再盛,肺痈既成,必吐脓血。如不得已而用桂枝汤,或加厚朴、杏仁而去大枣,理亦可通,以肺、脾多湿热之人,本兼痰喘故也。故仲师首节言“不可与”,言其正也。

承淡安《伤寒论新注》:酒客指好饮者。酒性热烈,能使胃壁硬化,失去分泌与吸收作用;胃中水液不化,则聚而为湿,与热交合,则为湿热。桂枝辛温,能助其热;甘、枣甘缓,能助其湿;胃中湿热弥漫,则雍而为呕;病未除而呕增,故仲景诫不可与也。

酒客何以不喜甘?以酒含有酒精胃神经被酒精之刺激成为麻痹状态,非经酒精之刺激,不能发挥其作用;甘味之品,更使神经缓滞,失却消化力,故厌甘也。试观好酒者之食前,苟不饮酒,饮食无味,而食后极不舒,以神经未得酒精之刺激,其分泌量不足消化食物也。然则酒客有中风之证时,以何方为适宜?曰:可与葛根黄芩黄连汤,以芩连化湿热,葛根散风邪以为治虽然,好酒者量有大小,酒有浓淡,未可一概论也。宜以舌苔为标准舌苔浊腻、黄腻、厚腻者,桂枝汤当忌与。若舌苔薄白者,证明其胃之消化力未弱,仍可与桂枝汤也,葛、苓、连反为不妥矣。本条之酒客病,乃指胃神经呆滞,有湿热久留不去为戒。仲师未定舌证,致后人疑信参半,有谓可用,有谓不可用,甚有谓非仲景之原文,众说纠纷不清矣。

苏世屏《伤寒论原文真义》:《灵枢·经脉篇》云:“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灵枢·营卫生会篇》云:“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是酒客平素多汗,乃其自然。此若酒客病,虽有汗出一证,不可误与桂枝汤,得汤则阖其皮毛,酒气无从宣泄,更加以桂枝汤之甘能雍满,必上逆而为呕。以酒客之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不喜甘热之药故也。

本节论酒客,乃对胃中素有湿热之酒积而言,非谓凡嗜酒人,即忌用桂枝汤也。夫酒乃熟谷之液,其气热,其质冷,热脏人饮之,两热相合,则化为湿热,寒脏人饮之,两寒相合,则化为寒湿,是随脏腑之气化而转变。故饮酒人,有愈饮愈热者,亦有愈饮愈寒者,若属寒湿,则桂枝汤不在此例矣。

陈逊斋《伤寒论改正并注》:酒客,气急血躁,服桂枝汤,则气益急而血益躁势必上逆而作呕。不喜甘者,甘能塞满,增加其上逆之故也。

朱壶山《伤寒论通注》:酒具湿热二毒,久饮过量,其毒直入肝胆血分,肝气随督脉上头入脑,所以头痛。胆为肝所生,肝郁则胆横,胆汁溢入血分,所以成黄疽。湿甚则脉缓,湿久则热生,湿热内蒸,所以发热汗出。湿重则脾不升而肝益郁,何以受枣、草之甘?热甚则胃不降而胆益横,何以胜姜、桂之辛?热则上炎甘则上塞,所以得汤则呕,甚则吐也。或有因酒客不喜甘,用桂枝汤汤,去枣、草,加葛花、枳椇子,以解酒毒者,然亦未必奏效。因酒客最喜凉能胜热、苦能胜湿之治法,南阳特告诫之日:不可与。以头痛发热,汗出脉缓,颇似太阳中风症。

包识生《伤寒论讲义》:酒客者,营血素盛之人也。桂枝为养营之品,酒客服之,益增其营血,营血内,必变生他病,故不可与桂枝实其实也。营挛之人多恶甘,服桂枝汤作呕,亦营实使之也。营实之人不可与桂枝实其实之法也。按先师以酒客喻营实,不可与桂枝汤并非酒客真不可与桂枝汤也盖桂枝汤扶卫益营之药,卫虚营实者虽必用桂枝之处,亦当加攻营之药而方不致偾事也,当以下法参看。

刘绍武《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酒客,即平素嗜酒之人。酒客多内热,内热之人,常自汗出,时发热。发热、汗出为阳盛热迫津泄之表现。表虚中风为虚阳外越,发热翕翕,汗出肤冷,与阳盛发热、汗出有本质区别,临床需进行鉴别。临床多以陈皮、半夏、生姜、葛花、栀子解酒降逆。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本条以酒客病为例论述桂枝汤禁忌证一一里热证。酒客,即病酒之人。饮酒无度之人易患酒病,症见大便不通而汗出,其人喜清凉而恶甘温。酒之为物,蕴湿蕴热,多服之后,酒力外蒸,亦见汗出,病位在里,桂枝汤虽可解热,但所解之热必是外热,若内热者服之,桂枝汤甘温之性反助其热雍逆于上,则有呕势。临床上,不能片面地一见汗出辄用桂枝汤,必须全面观察,确定是在太阳病这一前提下的发热汗出,方可使用桂枝汤。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酒客为平素嗜酒之人,得病又在酒后,不可不增减桂枝汤与之,否则药不得下。盖酒客内有温热,不喜甘药,宜去桂枝汤中之甘草、大枣,或随证加味治之。酒客中风,不用桂枝汤也。

倪海厦《人纪-伤寒论》:对于所谓酒客,就是平常喜欢喝酒的人,酒喝多了,胃的神经都被酒麻痹了,成了习惯以后,吃饭之前一定要先喝酒,等酒精浓度够了,胃才会开始蠕动,所以酒客一定先喝酒才吃饭。酒客一定不喜欢吃甜的,因为酒本身表热里寒,酒喝下去的时候感觉很热很热,这是当时感觉起来热,实际喝到身体里面酒是寒,这就是酒的性。阳热跑到上面,就是胃阳跑到上面了,造成胃阳不够,当化水的力量不够的时候,水会停在胃里面,水停久了,就变成湿,桂枝汤里面有红枣,红枣黏黏甜甜的会增湿增腻;酒客喝酒多伤到胃以后,吃到桂枝的时候胃会感觉到很不舒服,内经中有苍术加泽泻可以解酒,治酒客病;那如果酒客得到中风证,能不能把苍术、泽泻加到桂枝汤来治疗?还是不行。因为他已经伤到胃了,桂枝汤加上苍术、泽泻还是会让胃不舒服。所以喜欢喝酒的人,最好不要用桂枝,这里的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这里的甘指的是桂枝,不是炙甘草。

酒客的病人,一喝桂枝汤会吐出来,喝桂枝汤会吐的一定是酒客病或是有胃癌、胃长肿瘤的人,或胃溃疡,所以喝桂枝汤会吐的人,胃一定有问题。酒客不给桂枝汤,可给葛芩连汤,黄芩黄连化湿热,酒量的大小,可看舌苔,如果舌苔浊腻,乌乌浊浊的,又黄又厚,这种不用桂枝汤,正常的舌头的颜色是很红清很亮,很新鲜的感觉,舌头上一层薄薄的白苔,舌苔薄白就是胃消化能力比较强的。平常桂枝汤可做补药,张仲景认为药就是药,所以张仲景的处方,大多开的是药,因为人的阴阳是平衡的,阴不足的时候,不用滋阴要壮阳,阳一壮就把阴拉起来了,阳不足的时候,也是要壮阳的。所以张仲景都是在阳上面治疗,不管病在哪里,开的大多是用阳药。

吕英《伤寒一元解》:酒客土中湿热偏重,加之“气有余便是火”,致过盛之气向上熏蒸,胃失和降。而甘味药补土助湿生热,故原文有“酒客不喜甘”。此种情况下若服桂枝汤,既助土壅,又助湿热向上熏蒸,胆胃之气最易不降,故“得之则呕”。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酒客”,为平素嗜酒之人,多是酒湿内留,郁久化热,以致湿热稽留中焦,见舌质胖而紫暗,舌苔黄腻,鼻头红赤等证。“酒客病”,有两种解释:一为酒客患太阳中风,由于外有风邪,内有湿热,故虽可用桂枝汤解肌祛风,但当去甘草、大枣之甘温补腻,加葛花、枳椇子等清解酒湿之品。若单用桂枝汤,则因其为甘温之药,助湿增热,使中焦湿热益甚,以致胃气上逆而呕吐。一谓“酒客病”乃中风之类证,非酒客患中风。过嗜酒醴,湿热内蕴,导致气血失调,营卫不和,而见头痛、身热、汗出、恶心、呕吐等证。证类外感,实非外感。治当清热化湿,理脾和中。若误诊为中风而用桂枝汤,则因甘可助湿,温可增热,正如火上加油,亦必然加重病情而出现胃气上逆之呕吐。以上两种情况,均不适于用桂枝汤,责其原因只有一个,即“酒客不喜甘故也”。

从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引申推广,可以说凡素体湿热内盛者,使用桂枝汤时都应谨慎。

陈亦人《伤寒论译释》:平素嗜酒的人,多内蕴湿热,即使是典型的桂枝汤证,也忌用桂枝汤。因为桂枝汤中桂枝辛温,芍药酸寒,甘草大枣甘性壅满,皆不利于湿热,误用反而助热恋湿,就会湿热壅遏,胃气上逆,发生呕吐。所谓“酒客不喜甘”,是对得汤则呕机制的补充说明。本条的重要意义,是示人治病用方,不但要方与证符,而且要注意患者的平素嗜好,否则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但也应当活看,嗜酒的人并不一定都不喜甘甜,相反,不是酒客,也会内蕴湿热,桂枝汤同样忌用,还应作具体分析,要在领会其精神实质。

酒客病,当以嗜酒之人患太阳中风的解释为妥。喻、柯二氏补充的治法和方剂,未必允当,仅可备考。《金鉴》释为饮酒而病,虽然言之成理,恐怕不符原文精神。

李克绍《伤寒论讲义》:酒性湿热,故平素酒的人,必内蕴湿热。桂枝汤中的桂枝,辛温助热,甘草、大枣,甘能雍满,又不利于湿,故酒客病,不宜用桂枝汤。

本条是举酒客为例,说明内有湿热者忌用桂枝汤。古人有主张酒客外感用葛根苓连汤的,我们可领会其精神,临床灵活运用。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以酒客病为例,提示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嗜酒之人,多湿热蕴郁中焦,湿热内盛,阻遏营卫气血,使营卫气血失和,而见烦热,多汗,周身酸楚,头痛等等类似太阳中风的病证。如果把这些症状误认作为太阳中风证,而错用桂枝汤,则桂枝汤为辛甘温之剂,辛温易助热,甘味则增湿,这就可以使湿热雍滞更加严重,致使胃气上逆而生呕吐这里虽然以酒客病禁用桂枝汤为名,但推而广之,是在提示凡是湿热内蕴者皆当禁用桂枝汤。

姜建国《伤寒论讲稿》:本条提示酒客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酒具有辛甘温热的特性,所以平素嗜好饮酒的人,其体质大多属于湿热内蕴。而桂枝汤本身也属于辛甘温之剂,辛温助热,甘温助湿,因此酒客是湿热乘遏的,服用桂枝汤的时候,容易导致胃气上逆,从而产生呕吐的现象。

“酒客”,应该看作一种举例,仲师在这里以“酒客不喜甘”,阐述禁用桂枝汤的道理,实际上是在提示临床治疗疾病处方用药,要注意患者的嗜好和体质等问题。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本条以酒客为例,说明里蕴湿热者禁用桂枝汤。酒客多湿热,桂枝汤为辛甘温之剂,辛温生热,甘能生湿,故可加重湿热。湿热困阻中焦,可致胃气上逆而呕吐。此处禁在湿热,不在酒客。因酒客多湿热,故以此为例而言。虽非酒客,却有湿热内蕴,桂枝汤不可用;虽为酒客,却无湿热,桂枝汤可用。

素有湿热,又患太阳病中风证,治之应辨别二者之主次轻重,分别对待。湿热为主者,当先清湿热或以清利湿热为主;若中风为主者,当以桂枝汤为主,酌加清利湿热之品。酒客还可以加解酒之药,如葛花、枳椇子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