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后边呢,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也是苓桂术甘汤主之。那肾气丸也主。也可以治疗他。那金匮肾气丸就是我们的六味地黄丸,加上肉桂,和附子,那这种身上有点微饮,桂附本身就是温阳的药,阳一热起来,水就排掉了,所以肾气丸也可以。这里呢,因为肾气丸的方子,我们在妇人篇杂症的时候我们会介绍到,这里暂时不谈肾气丸,介绍到妇科的时候,我们再跟诸位详细介绍附桂八味丸的方义。
所以,苓桂术甘汤非常好用。这种昏眩呢,像你晕车晕船也可以用。
但是你如果说苓桂术甘汤吃下去以后,病人还是恶心想吐,苓桂术甘汤跟五苓散,五苓散也可以治疗晕眩呕吐,唯一的差异在哪里?五苓散是病人渴,小便不利,所以我们是利水用的。比如说有个人啦,中暑,本来我们就流汗流得很凶,可是他这个人呢,本来毛孔就很小,很细小。可能一般人来说毛孔,你们注意看啊?所会算命不错的,他这个八字啊,就农历的十二月和一月,二月,就是冬天的时候出生的,出生的冬天不单单是冬天,也不在台湾,出生在黑龙江或是北美或是加拿大,很冷的地方,又在冬天生,这种人生下来,天生毛孔就很小。好了,有一天到南方来啊,到佛罗里达,来玩,结果呢,佛罗里达太阳很大,一照射,很热,这水跑到皮肤表面,又没有流汗出来。跑到皮肤表面上以后,他里面很热,水又回不了头停在那个皮肤表面上面,哈,这个时候,小便也不出来,因为,表啊,这个水在上面,小便就不利,但中焦肠胃里面没有水,变得很口渴,口渴呢,那小便又不利,照理说你口渴,你喝水下去,是不是小便就出来了?但他口渴,小便又不利,这是五苓散证。
所以如果说病人不适合发表药,比如说你看这个病人,开了麻黄,桂枝下去,天啦,他一滴汗都不出,好,你就记得这个家伙,下次,你跟他说,用小便解,同样的,发烧感冒开五苓散给他。他不是病,他天生就这个样子吗,你不能跟他说,你下次生在南方,对不对?他已经生下来了,毛孔天生比较小,这个时候我们会用到五苓散。
所以五苓散的时候,我们有水肿啊,小便不利啊,这个苓桂术甘汤没有,就是昏眩好,昏眩,头疼,胸胁,支满,会感觉到胸肋这边很胀满。这胸胁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是基座,上面是平衡的地方,平衡点的地方。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病者脉伏,就是按他的脉,沉在底下,脉伏。如果这个伏脉,沉在底下是很细而且附骨,那是积脉哦。
他这个脉是伏,沉在底下,沉在骨边,你一按他就没有了,这就叫伏脉。其人呢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呢,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也,甘遂半夏汤。
诸位呢,你要什么时候用甘遂半夏汤?什么时候用十枣汤?你要问我最清楚,因为我常常在用。
我有个病人呢,跑来,小姐长得很漂亮,这个瘦瘦小小,你看他是瘦瘦小小,咳嗽,在我面前就是不断咳嗽。那咳嗽咳多久啊?咳了好几年啦,气喘啊,一直气喘,气喘二十几年,哈,然后咳嗽是商声,商声就是,我发个声音你听听看,我们咳嗽有几种,(做咳嗽状)这个声音是胸腔里面有脓痰,是抽烟哪。那如果是水,(做咳嗽状),咳嗽是散开来,这就是商声,我们宫商角征羽吗,一摸他的眩是弦脉,知道是水。然后病人呈现的症状呢,他说,我就摸他的肋(画图)我说你胸肋会痛,她说对,她说我呢感觉上身跟下身是分开来的,我是两个人,上半身一个人,下半身一个人,中间呢,一个东西梗到,我就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是就是难过了二十几年,十枣汤证嘛。对不对?看到这小姐那么瘦小,十枣汤,开一剂,8颗,大约一钱的量,就吃下去啊,有好很多,但是没有完全排掉。剂量不够。你看,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
十枣汤我们在用的时候,后面介绍十枣汤我再跟诸位讲剂量如何。她水一清掉以后,只一剂,给她吃一剂啊,她第二天来的时候说,哇我二十几年都没有这么轻松过,可是呢,吃完你这药以后,我很奇怪,我可以感觉到,说,我只要喝水,水就又回到胃里边来,就是这里讲得,(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我们把它清掉以后,她上吐下泄,不是自利吗?但是利完了,水还是在那个地方,又跑回来,这就是有留饮,还在里面,所以它又跑回来胃里面,胃里面一直在累积水,我一看,把他改为甘遂半夏汤。
十枣汤和甘遂半夏汤的区别。
如果我们严格来区分的时候,十枣汤是在肺底下有水,病人不能平躺,一定是坐在那里。甘遂半夏汤呢是在肋间里面有积水,肋膜的地方有积水。哈,那你区分,这样你会比较好处理。
所以甘遂半夏汤呢,病人还可以平躺,十枣汤病人不能躺平的,这是帮你区分这两个的最好的一方式。
那这里,甘遂半夏汤呢,好,这个诸位呢,剂量呢,一般来说,一剂的剂量,甘遂是一钱,半夏呢,两钱,芍药呢也是两钱,甘草呢,也是两钱,那这几味药呢,用水,两碗水去煮成一碗,好,把渣渣去掉,然后再放蜂蜜,两个混在一起,再煮成一碗。这个煮法是不是跟乌头的煮法一样?这个时候一定要用蜂蜜来煮这个甘遂半夏汤。才是真正的甘遂半夏汤。这是原方是这样的。
那病人吃了这个药之后,有甘遂这个药,病人一定会吐泻同时来。这个蜂蜜来煮,蜂蜜可以解甘遂的毒,好,甘遂的毒,这个甘遂啊,芜花,大戟这都是很凶的药,哈,但是呢,这种病人呢如果你没有用到甘遂半夏汤的话,这病不会好的。所以肋间,这个在肋间有积水的时候,甘遂半夏汤开给病人,这个药开出时候,诸位,一剂一剂的开,给他一付就好了。你不要给他说,老师,他住在很远,给他三付,那吃得太过了,这个不好,这是留饮用的。
你看这个处方,你说用白芍厉不厉害?他这个处方怎么来的?利用白芍在肋骨的地方,我们这个在肺的下方,我讲过了,肺的下方,任何的脏的下方,都是阴,所以你用白芍这个酸收的药,白芍一下去等于是,这个里面好象海绵一样,白芍一下去好像把它一挤,水就跑出来了。我有用白芍。以后后面还有很多地方用了白芍。那这不用桂枝什么?就用白芍,用白芍酸收,一挤他水出来,出来以后呢,这个加了半夏,好,半夏利水,然后甘遂把他整个通通导出来。那怕甘遂呢,半夏呢利水的药很强,造成胃里面,肠胃的津液没有了,就放甘草下去,这个处方就这样来的。
所以诸位呢,用处方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如何用药搭配起来,来调和病人身体里面的阴阳,当你把病人身体里面的阴阳调和到正常的时候,病人的病就好了。
所以一定要知道什么药叫做阴,什么药叫做阳,什么药跟什么药配在一起是阳药,什么药跟什么药配在一起是阴药。好,一定要知道这个,这就是技巧。我们经方家这样讲,温病派没有这样子的,温病派反正都是滋阴哪。
脉浮而细滑,伤饮。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接着下来呢,看,脉浮而细滑,这个十枣汤时的脉啊,一摸上去,很细,那个手上摸到脉啊,脉是这个样子的,(手执教鞭做脉纵向移动)脉的速度很快,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经验很多,诸位只要看过几个就会了,我摸病人脉,一摸,你就十枣汤,已经讲完了,那你不能说,病人什么都不问。十枣汤开完,病人会说你这个医生很差,你没有问我其他,你怎么知道,因为经验多了,可是呢,你还是要假装一下,帮他检查一下,其实心里已经有数了。
从脉可以得到,我们知道这个病人是伤于饮,按照伤寒论的定义,十枣汤症怎么来的?是因为病人被误下。本来是伤寒,好,我是麻黄汤症,秘便,对不对?那按照伤寒论的原则,有表症,兼有里症的时候,我们先解表,再去攻里,对不对?那一种情形是,医生开错了,一看哎呀,你这个便秘有大承气汤,他没有注意到他有表症在这边,还有一种情形是,病人自己造成的,去买个便当,便当是坏的,或是吃了死猪肉,诸如此类的,结果,上吐下泻,他本来不想泻的,结果吃坏东西,泻掉了,变成误下,也等于是误下,结果呢,表邪,表的寒邪下陷了。从表,皮肤上,本来是麻黄汤症,这个水呢,陷下来,陷到肺的下方,造成,跑到肺里面去,也是十枣汤证的来源。
所以脉弦数,全是水啦,数,就是累积在里边。有寒饮,冬夏难治,冬天,夏天,你用十枣汤开的时候比较难治,那难治你不能说老师这样子,我们等到春天,秋天再开十枣汤,没有那么糊涂嘛,它只是比较难治,并不是说不治啊。你千万不可以给他说,我要等一定要等春天和秋天再去开十枣汤。哈,这样不对。那冬天和夏天不好治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这个十枣汤开出去的时候,是温阳利水的药,那你冬天的时候是寒啊,好,表面有寒,那你在里面清它,好,外边寒水会再回来,比较容易回头,比较不容易根治,夏天呢,太热啦,如果温阳利水的下去,外面很热,里面又很热,都不是很适合的时机。
脉呢,比较沉,比较弦,这是里面有水吗。好,悬饮内痛,好,这个是十枣汤证。那继续介绍,因这个汤很重要,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要知道,一些利水的药?比如说你在治疗肺癌的时候,他的状况都很好啊,但突然一下,肺里面有积水,你要瞬间把水排掉,那你在那面怀疑犹豫,你怀疑犹豫的时候,这个水就会滋养癌症,一下癌症就扩散了。所以你要瞬间一下把水排掉,这个十枣汤进去的话,三个小时那些水就全部清光光了。清光光。那后面,剂量该怎么用?我们下次,明天来跟诸位介绍。
文式易筋经第七式
为了避免身上有留饮,对不对?留饮都不好。第七个动作呢是脚手要一起动。我们平常脚是摆平的,腿是这样,对不对?
第七个动作,拉的时候呢,因为有关系到跷脉,跟阳维脉,那你往后仰的时候脚要往上提,好,脚要往上提。
什么叫往后仰?正面做给你看。这个不象前面这样停在这边啊,下半身还是绷紧,手提上来以后转过来,往后,撤出去啊,吸气(做动作),看到没有?身体这样往后拉一下,脚是往上扳,好,身体这样,第七个动作,连续做49下,知道吧?好,你看这脚,看到没有,后边绷紧。练功夫要有一点慧根。汗水源头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427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