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原】临床常用一针特效穴—-(五)癔症
2024
10-02

【原】临床常用一针特效穴—-(五)癔症

癔症,又名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可分为精神障碍和躯体功能障碍两大类。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感暴发、精神错乱、哭笑无常、手舞足蹈、乱唱乱骂、捶胸顿足等,或出现昏厥、木儒。痴呆、朦胧和精神病状

躯体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瘫痪、失语、失音、失明、耳聋、痉挛等。态等症状。

癔症患者以女性多见,常在精神受刺激后突然发病,呈阵发性发作,历时数分钟至数天(偶达数周)而逐渐恢复。

其精神症状发作相当于中医学的“脏躁”,主要是因情志所伤,引起七情变动,造成脏腑阴阳气机遗乱。西医学认为是由于大脑皮层功能与皮层下相应关系失调而产生,表现为精神、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经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治疗癔症常用一针特效穴有涌泉、后溪、间使、百会、其黄穴等。

涌泉

【位置】在足掌心中,约当足底2、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取穴时以趾跳屈,在足掌之中心发现凹陷处是穴。(附图20)

【针法】直刺,从足心刺向足背,针深3~5分,得气后施以强刺激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提插捻转1次。

【解析与经验】本穴为肾经井穴,井穴是经脉气血流注的终点和起点,是阴阳脉气交通之处,尤善调节阴阳。肾主脑,肾与脑关系密切,本穴亦善于开窍醒脑。涌泉也是回阳九针之一,急救及镇静作用极强,“病在脏者取之井”,常用治各种厥逆(《百症赋》——厥寒厥热)及痫证(《席弘赋》——五般痫)、小儿惊风(《杂病穴法歌》)等,善于治疗神志病。又“井主心下满”,能开畅胸中之气,本穴配以语言诱导,则癔症自除。

后溪

【位置】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附图14)

【针法】发病时用毫针刺入,直刺,握拳,从外侧向内进针,针深3~5分,针尖向掌心。得气后施以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10分钟提插捻转1次。

【解析与经验】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督脉并于脊里,入于脑,所以有醒脑清神之功。又督脉与肝经会于颠,本穴为输木穴,亦能疏肝气,故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症、癫痫类精神病及中风不语等疾患,《兰江赋》说:“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针刺后溪治疗精神疾病如癔症、癫狂有效。

间使

【位置】在内关穴上1寸,两筋之间。(附图24)

【针法】用毫针直刺1寸深,强刺激行针30秒。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提插捻转1次。

【解析与经验】间使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经穴,为十三鬼穴之一.素为镇定神志要穴。《肘后歌》说:“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始便下针。”《灵光赋》说:“水沟间使治邪癫。”《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说:“如中鬼邪先间使。”癔症,又名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其症状如同中鬼邪。间使为心包经之经穴,属金,理气化痰作用甚好,刺间使有理气化痰、宁心安神之功,亦治痰迷心窍之神志病变,故治疗癔症甚效。

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上,从前发际至后发际分12寸,距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后发际中点上7寸,即当两耳尖连线与矢状线交叉点凹陷中。取穴应以头顶的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为准。(附图28)

【针法】患者端坐,横刺,从前向后沿皮刺入5分,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提插捻转1次。

【解析与经验】百会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督脉“并于脊里……入脑”,脑为元神之府,百会穴具有宁心安神、健脑宁神之作用。又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颠顶,本穴能息肝风,潜肝阳,清神志,苏厥逆,升举下陷之阳气,对于肝气上逆者刺之则平肝安神,对于气血虚弱者则能益气升阳,使其脑清神明。

百会治疗各种脑脊髓神经系统疾病均有效验,是治疗各种精神疾患不可少的代表穴。

其黄穴(董氏奇穴)

【位置】大腿内侧之正中央为明黄穴,明黄穴直下3寸为其黄穴。(附图55)【针法】患者采用坐式体位或卧位(有人在旁扶护尤佳),深刺1.5~2寸,提插捻转行针,中等刺激,5分钟捻针1次。

【解析与经验】其黄穴位于肝经上,治肝经疾病确实有效。董师谓其黄有平肝息风镇定之作用,治疗梅尼埃病(重症头晕)、帕金森症、舞蹈病、失眠皆有一定疗效,治癔症有较好疗效。

本节小结

心主神,肾主脑,督脉亦主脑,治疗精神、神志疾病选穴多与此三经有关。涌泉穴系肾经井穴,在全息对应与头顶对应。后溪穴是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百会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又督脉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颠顶,刺之则平肝降逆安神。间使位于心包经,为十三鬼穴之一,素为镇定神志要穴。其黄穴在肝经上,董师谓其黄有平肝息风镇定之作用,治癔症有较好疗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