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经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输穴
输穴,同腧穴。泛指全身穴位。输,古与俞、腧通。故亦称俞穴或腧穴。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
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
输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阴经的输穴是本经的原穴,阳经的则不是。
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难经·六十八难》曰:“输主体重节痛。”
说明输穴适用病情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六阴经输穴五行属土,脾属土,“体重节痛”是脾失健运,水湿阻滞为患。
脾与胃相表里,其他由此而产生的病症,
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恶心,肢体浮肿,大便溏稀,就可以健脾和胃,运化水湿。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
“病在藏者取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
“荥俞治外经,合治内府。”意指各经的荥穴和俞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
输穴主治症
1. “输主体重节痛“,十二经的输(土)穴,能治疗肢体重痛。
阴经输穴属土,内应于脾,主运化,故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而见体重等症。
阳经输穴属木,肝属木,若肝气郁滞则气血痹阻,不通则痛,故输穴可用于止痛。(阴经的腧穴也是本经原穴)
现临床多用于各种风湿痹证,肿胀疼痛的治疗,但阴经输穴与阳经输穴治疗肿胀疼痛有所不同。
阳经之输穴在治疗肿胀疼痛方面,可治疗循经通路上的多处病痛且病位较表浅之”外经“病变。
阴经之输穴治疗肿胀疼痛的病位较深,治疗疼痛的范围也较为局限,主要为相应脏器的疼痛
2.治疗脾胃病
输穴属土,内应于脾,脾胃之疾故可取输穴治之。
3.治疗出血证
脾主统血,如脾之统血功能失职则可出现各种出血症,故可取其输穴。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233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