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要活得好、活得久,在中国文化的引领下,走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之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有可能。
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阴阳为文化支柱,天地人,以人为本,生命息息相关,要是能够影响文化、决定社会价值取向的强势精英们能够醒悟,走出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兽道,走上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人道,确立起“法于阴阳”的文化原则,发明创造和实践运用科学等文化之术,具备“和于术数”的自觉性,也许还有救。
文化生存时代,人类命运取决于文化精神,个人的健康取决于观念理性。文化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人类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意识,个人就有什么样的健康状况。沉溺于西方文化,人没有生命觉悟,没有生命理性,执迷不悟地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而且贪婪无度,不仅整个人类的理性作为与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之道背道而驰,就是个人自己的理性作用也不利于健康养生。
养生,终归要个人有所作为。个人作为与个人的生命境界密切有关,与文化依从性、客观性认同密切相关。
没有我命在我的生命意识,依从西方文化、认同形态理论,就会把自己物质化,无法形成“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维生、护生、养生的理性作为。我有我命在我的生命意识,依从中国文化,认同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才能养成“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维生、护生、养生的理性作为。
养生是因人而异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境界有四个层次:
1.真人境界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类经》:“真,天真也,不假修为,故曰真人。心同太极,德契两仪,故能斡旋造化,燮理阴阳,是即提挈把握之谓。”
天人合一者为真,人的主观性和于天地的客观,不以自己的主观为客观,主动地和于天地阴阳,如是,文化是人文真实的文化,人便是以命为重的人。
真人,要靠个体修为。顺应阴阳之根本,养精、养神、养气,令生命之生气,根于天地之自然,而精气内生;令自我的志意,专一内守于神机,形体全之于外,身心合于道而肌肉若一。
精气神,为养生之本。真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活生生的人,“神有元神,气有元气,精得无元精乎?盖精依气生,精实而气融,元精失则元气不生,元阳不见,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此言元精元气元神者,求精气神于化生之初也。”
“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谁能做到?古往今来,可能还没有一个人做到了。长寿老祖彭祖,“长年八百,绵寿永世”,也就八百岁;就是老子,出函谷关后,也是“莫知其所终”。
“弊,尽也。真人体合于道,故后天地而生,原天地之始,先天地而化,要天地而终,形去而心在,气散而神存,故能寿敝天地而与道俱生也。”
“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应该是指整个人类。人类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文化原则指导下,物质生活适可而止,情感生活仁义爱人,精神生活维护生存关系之和,本欲生活有度有节,就能够实现“寿敝天地,无有终时”的生命目的。
维生、护生、养生的文化精神,需要天人合一的文化传承。文化不以人为本,没有天人合一的生命智慧,就不知道生之本,本于阴阳,根植于天地自然的道理,就没有生命真实,没有生命客观,文化不真,人不真,维生、护生、养生的门都找不到。
维生、护生、养生是人道文化的宗旨,具有真人的生命境界,人类循其道则“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个人循其道则“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走人道不走物道,远离兽道,科学等文化之术便能服从“莫贵于人”的文化原则,人们在利用科学等文化之术获得物质利益,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就能够维护好自然,和谐好社会,人能够拥有美好的生存环境,和谐的生存状况。
西方文化的物道、兽道,使人们背上沉重的物质包袱,明显的、隐蔽的野性之争渗透到了每一角落。熙熙攘攘之人,莫不为利而来,为利而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莫不你争我夺,贪婪自利。人类不维生、护生、养生,人不维生、护生、养生,完全寄托于科学等文化之术,连原始自然的生命能动性都丧失了,躺在科学的身上,无所作为。
人来自自然,演化在自然,经历数百万年饥寒交迫、风霜雨雪,人具有了耐受饥寒的生命本能,五藏气化活动的能动性因时空变化而不断增强。进入文化生存时代,拥有了物质生存能力,在减少了饥寒危害人的同时,人滋生了贪婪的功利之心,生活依赖科学等文化之术,生存依赖科学等文化之术,养生陷在实验室的泥沼里,举手投足之间,没有科学等文化之术的规范,就茫然不知所从。
西方文化环境里,恐怕不可能有真人。真人是指净化灵魂,内有仁心外有人形,能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人。
进入西方文化掌控下的科学主导的生存时代,除了那些远离尘世的修行者,恐怕没有真人。即便是远离尘世的修行者,能够成就真人的,恐怕也是凤毛麟角。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78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