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四诊八钢,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四气五味,升降沉浮
2024
05-04

四诊八钢,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四气五味,升降沉浮

1.四诊八纲的含义是什么?

2.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理论的内容各有哪些?3.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所治的病证有什么关系?

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是中医学诊察疾病和分析病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① 四诊

即望、闻、问、切,这是中医调查病人疾病表现的主要方法。

望诊,是对人体的精神、气色、形态、舌象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等外在情况的观察;

闻诊,是对病人语言、气息、呃逆等声音和病人口气、分泌物与排泄物气味的辨别;

问诊,是询问病人或家属有关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过程、既往病史、家属病史、生活习惯、饮食爱好以及病人的主要病痛情况,如恶寒(怕冷)、发热、头痛或头晕、出汗、身体疼痛、睡眠、饮食、口渴、大小便、月经、带下等;切诊,是对病人的脉及其他有关部位进行触、摸、按压。

其中尤以望舌象与切脉是中医诊病的特点。

② 八纲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对人体病变部位,性质和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的最基本概括,也是把四诊所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所得到的诊断结论,又称为八纲辨证。

所谓表、里,是指病位的浅深。一般在初病时,病位在人体浅表,常见表证;表证不解或病时较久,体内的脏腑、气血就会出现明显的病变,称为里证。

所谓寒、热,是指病证的性质。如人体表现为功能活动过分亢进而有发热、口渴、面目红赤等症状者,多属热证;如表现为功能活动衰退而有肢体清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等症状者,多属寒证。

所谓虚、实,是反映了人体内正气与病邪的盛衰情况。如人体正气明显不足,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及各脏腑功能的衰弱,都属于虚证;

如病邪过盛,包括火热亢盛、痰饮、水湿、瘀血、食滞、积粪等停留于体内者,多属于实证。

由此六纲又可组合出许多病证类型,如表里同病、半表半里、表寒、里寒、表热、里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虚实错杂、真虚假实、真实假虚、虚寒、虚热、实热、实寒等。

而所谓阴、阳,则是对其他六纲的概括,即表、热、实证属阳证,里、寒、虚证属阴证。但是在习惯上,如提阳证一般是指实热证,阴证则多指虚寒证。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是主要用于外感病辨证的纲领,也就是对外感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症状,按其内在规律进行的分析、归类方法。

① 六经

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是六类脏腑、经络的名称,用以概括外感病的发展规律和各种证候类型。

太阳病证主要是指风寒外邪侵犯人体后出现的一种表证,以发热、恶寒、脉浮等为特征;

阳明病证是指病邪已入里,邪正剧烈相争,此时属邪势强盛,而正气也全力以赴抵御抗争的病变高峰阶段,以热势炽烈而津液耗伤为特征;

少阳病证是指邪正相争于表里之间,引起胆火内盛、胃气上逆的病证,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脉弦为特征;

太阴病证是由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所致,以腹满吐泻、舌淡苔白、脉迟或缓为特征;

少阴病证是指病的后期,心肾阳气已衰,功能渐趋衰竭的病证,以手足发冷、神萎形寒、小便清长、舌淡、脉沉微等为特征;

厥阴病证也多见于病之后期,此时正气衰竭而病邪未尽,每表现为寒热并见、虚实错杂,以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肢冷腹泻、呕吐等为特征。

③ 卫气营血

指外感热性病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病邪初犯于体表时,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表证,称为卫分证;

如在表之邪进一步深入脏腑,引起邪正剧烈相争,热势亢盛,各脏腑的气机功能障碍,出现热势亢盛、口渴、苔黄、脉洪数有力等里热证,则为气分证;

如病情继续发展,影响到营阴和心,出现神志异常、体表肌肤隐隐有斑疹,则为营分证;

营分证的病变进一步加重,斑疹大片发生,口、鼻等处或大小便出血,则为血分证。

③ 三焦

指把人体的脏腑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并非为六腑之一的三焦。上焦病证包括肺和心包(心)的病变,中焦病证包括脾、胃、大肠等的病变,下焦病证则包括肝、肾的病变。

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是论述中药性质的主要理论。

① 四气

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其中温热属阳,热甚于温;寒凉属阴,寒甚于凉。以药性的偏热或偏寒,来纠正人体发病后的寒热偏颇状态,这是中医学用药治病的重要理论。

实际上,药性的寒、热、温、凉,正是通过这些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寒热偏颇状态所发生的影响而推断出来的。如凡是能纠正人体阳热亢盛,或加重人体阳气衰微的药物,其性质属寒凉;凡是能解除人体的寒凉征,或能振奋人体阳气的药物,其性质则属温热。

② 五味指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

其中辛味药发散、宣通的作用较强,适用于各种毛窍闭塞、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

苦味药有性燥祛除湿邪、降火或降气的作用,适用于湿邪内停、火热上炎或气向上逆的病证;

甘味药有补益人体、缓解拘急等作用,适用于各种虚衰和拘急疼痛的病证;

酸味药有收涩的作用,适用于津气外泄、盗汗自汗、久咳、久泻、遗精、遗尿等病证;

咸味药有软化坚块的作用,因而适用于各种肿瘤积块、大便秘结等病证。

除上述五味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淡味主要有通下小便的作用,涩味则有收敛的作用。五味是用来说明药物作用的,指出了味与功效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

四气与五味结合起来,就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的性质及其功效。如黄连性寒味苦,其性寒能清热,苦能燥湿、降火,因而黄连有清热、燥湿、降火的作用;麻黄性温味辛,其温能去寒,辛能发散、宣通,因而麻黄有发散风寒、宣通肺气的作用。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用以说明中药作用各种趋势的理论。不论何种病变,其病位有上、下、表、里之别;病势有上逆、下陷之分。药物的作用就要针对病情,使上逆者能下行,下陷者能上升。

药物的升,指药物有升提、向上的作用,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病证;

降,指药物有下降、降逆的作用,治疗各种脏腑之气上逆之证,如气喘、呕吐、呃逆等;

浮,指药物有上行、发散的作用,治疗病邪在表、在上的病证;

沉,指药物有下行、通利大小便的作用,治疗病邪在里、在下的病证,如便秘、小便不利、水肿等。

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质与药物的性味、质地有一定的关系。性质升浮的药物,多数味辛、甘,性温热,或为花、叶及质轻者;沉降的药物,多数味苦、酸、咸,性寒凉,或为种子、矿物、贝壳者。

同时,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质还受炮制的影响。

如以盐制则性下行,以姜制则性发散,以醋制则性收敛,以酒制则性上浮等。

​本文为读书笔记摘抄,内容仅供养生参考,有病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