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五苓散,治口干无味!名家手笔,用药如用兵,值得一学
2024
04-19

五苓散,治口干无味!名家手笔,用药如用兵,值得一学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曾几何时,年少的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大将军。届时,我指挥千军万马,号令如山,实在是威风。现在,我的人生基本过了大半程,发现年少当将军的梦,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尽管如此,我当个“指挥官”,还是可以的。只不过,我这个指挥官,只能指挥“药”。我所面对的敌人,是病情。说来,既感慨,又好笑。事实上,确实如此。一个好的中医人,他必须会用和善用手下的药。这些药,只有在高明的指挥官手下,才能攻城拔寨、药到病除。我给你说一个案例,你来感受一下这里的门道。

医家,是石冠卿教授。他是河南的杏林巨擘,影响深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阅一下。一次,石冠卿前辈接待一个患者,姓王,是一个教师。怎么回事呢?最近这几年来,此患经常感觉到口中干燥,时轻时重。干燥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道。最近这几天,此患的口干加剧了。虽然口干,但是不想喝太多水。同时,全身乏力,食欲几废。没办法了,此人慕名求治于石冠卿教授。刻诊,患者脉象浮细无力,舌苔白,中间腻,形体较为肥胖。而且,就诊的时候,此人手持手帕,不时擦拭嘴角,因为那里总有口水流出来。面对这个患者,石冠卿教授询问其从前的治疗经历。没想到,患者从兜子里拿出好大一叠处方。石冠卿教授仔细看,全都是滋阴养液的。看到这里,石冠卿教授连连摇头说,此脾胃有湿,津液不升,用增液生津之法治疗,如拨雨助湿,怎能获效呢?于是,石冠卿前辈悬腕处方。但见——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泽泻12克,猪苓9克,益智仁15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大枣少许为引,温服。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喜笑颜开来告,说口干竟然完全好了,一点都感觉不到了。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2年的《河南中医》上。现在,我们简单探讨一下这个患者的情况。其实,石冠卿教授对此病例的批语,已经非常到位了。这就是“脾胃有湿,津液不升,用增液生津之法治疗,如拨雨助湿……”。怎么理解呢?你看,患者的问题,是口干。为什么口干?因为患者缺少津液的濡养。那又为什么缺少津液滋养?第一个,就是患者身体里缺少水液。水液不足,津液就无法化生出来。那么,这个患者是不是缺少津液呢?不是。因为患者有一个特点,是口干,但不想喝水。这很说明问题。如果患者确实体内缺少水液,那他一定是能喝下水的。所以,这个特点提示我们,患者极有可能不属于水液的缺失。那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患者体内有湿。湿邪困阻,阻碍了津液的升发和输布。

如何知道患者体内有湿?因为体胖、舌质胖大、舌苔白,舌中腻。脉象浮细无力,这叫濡脉,主湿。这些都是湿邪困阻于内的体现啊。再看,患者就诊的时候,时不时嘴角流涎,需要用手绢来擦拭。涎为脾之液。脾开窍于口。脾主肌肉。湿邪困脾,脾不能主口唇肌肉,导致涎液流出。而涎液之所以分泌旺盛,其实是痰湿上犯所致。总之,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患者的问题在于湿邪困脾,阻碍了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所以,治疗的根本方法,在于健脾化湿。你看当时石冠卿前辈的用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泽泻12克,猪苓9克,益智仁15克,党参10克,甘草6克。这里头,其实利用了五苓散加味。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猪苓,这就是五苓散。它出自《伤寒论》,原始配伍是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其中,泽泻利水渗湿,茯苓、猪苓协助泽泻利水。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可以促进水湿阴邪的化散。五苓散最初,治疗太阳蓄水证。就是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到里头,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后世医家,多用它治疗痰饮病或水湿内停。医案里这个患者,其基本病因,就是痰湿内停。所以,用五苓散来化解。在这个基础上,加益智仁摄唾,加党参健脾益气,加姜枣来固护脾胃。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非常简单。从这个小医案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必须建立在对病因病机的正确把握上。你看准了这个事儿,用药就准了,那药到病除。你没看准,就用不准药,下进去于事无补。这就是用药如用兵啊。当一个好的将军,难。当一个好的中医,也是很不容易。道行的修炼,得是一辈子的事儿。临床,因为脾虚湿困导致口干的患者,还真不少。石冠卿教授上面的医案和用方,值得借鉴。好了,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