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中医对直肠、乙状结肠癌的治疗经验
2024
04-01

老中医对直肠、乙状结肠癌的治疗经验

        直肠、乙状结肠癌是下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症候表现与痢疾相近似,另见长期便血,贫血,消瘦,直肠指诊可触及质硬不光滑的肿块。目前患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在35~45岁为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一、病因病理

        直肠、乙状结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  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有密切联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脂肪饮食,大肠癌的发病率高。大肠癌发病有家族史。另外,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也为大肠癌高发区。大肠腺癌与溃疡性直肠炎或结肠炎的关系密切。根据腹痛,排便异常,肠内癥结,便下纯血,全身赢瘦的临床特征,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肠蕈”、“便血”、“痢疾”等范畴。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排便性状异常,扁细不等,干稀交替。里急后重,或为痢疾样脓血便。腹痛在右下腹部,性质为隐痛、钝痛,左侧易见梗阻,出现下腹绞痛,有肠型,不排气,不排便。晚期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及腹水等。

        (2)体征:结肠区有肿块,质硬大小不等,后期固定呈结节状,肠管狭窄,可有腹水,呈移动性浊音。舌暗红,苔薄,脉沉涩。

      (3)实验室检查:直肠指诊可触及肿块,边缘不光滑,质硬。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晚期可见纯血便。乙状结肠镜检查配合活检,可确认癌肿及其组织学分类,并观察其肿块的大小及溃疡和狭窄的程度。

       (4)X线检查:显示癌肿部位,黏膜破坏程度,肠壁僵硬度,充盈缺损和肠管狭窄。

          三、主病辨治

        证候:腹痛下坠,便脓血,随病情发展便下纯血,腹痛,里急后重,痛在中下腹部,性质为钝痛,并有压痛,呈进行性消瘦,面苍不荣,气短乏力,四肢疲惫,头晕心悸。舌淡暗,苔黄腻,脉沉弦滑。腹触诊结肠区有质硬肿块,压痛,无腹水。指诊可触及肿块质硬,边缘不光滑。

        辨证:湿热蕴毒,积癖肠道,瘀结成块,灼膜伤络。

        治法:攻毒拔毒,活血祛瘀,消散肿块,敛疮止血。

        方药:消癌汤(自拟方)。

        组成:干蟾皮12克,全蝎9克,蜈蚣3条,秦皮20克,白头翁30克,黄连7克,大黄6克,海螵蛸15克,浙贝母15克,重楼8克,犀黄丸2粒,分2次化服,中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

        临证加减:便血重者,加汉三七、生地榆、椿根皮、炒槐花等;腹坠,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片、山楂炭、柴胡等;腹钝痛坠感,加延胡索、荔枝核、川楝子、五灵脂等;苔浊积垢,黄腻纳呆,加白蔻、藿香、厚朴等;肠癖积块,加水蛭、莪术、鳖甲等;四肢乏力,气短心悸,加黄芪、当归、鸡血藤、紫河车等。

            四、辅症辨治

        1、脏毒瘀结

       证候:腹痛大便下血,色紫黑且暗,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烦热口渴,面垢憔悴,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泄脏毒,凉血化瘀。

         方药:消癌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组成:槐角2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赤小豆20克,黄连9克,大黄7克,白头翁30克,生地榆18克,双花30克,栀子12克,蜈蚣3条,蟾蜍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2、肠癌硬结

        证候:腹痛便血,扪之肠壁僵硬,肠管狭窄,便细不畅,腹部肿块,质硬压痛,面容灰暗,形肉大脱。舌暗有瘀班,脉沉涩。

          治法:杀癌拔毒,化瘀散结。

          方药:消癌汤合大黄䗪虫丸加减。

         组成:硇砂5克,莪术15克,大黄6克,汉三七6克(冲服),蟾蜍10克,蜈蚣3条,鳖甲18克,丹参15克,生南星3克,土鳖虫12克,人参12克(另煎兑入),生姜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3、气血失荣

         证候:面色不华,呈恶病质,腹痛便血,下坠脱肛,头晕心悸,气短汗出。舌淡薄白苔,脉沉弱。

          治法:抗癌排毒,补气养血。

          方药:消癌汤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组成:黄芪20克,人参12克(另煎兑入),白术15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白芍12克,熟地15克,天冬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服。

          五、思路与体会

        1、攻毒与泻下

        直肠、乙状结肠癌乃恶疮毒聚之例,传统医学治疮毒,常用剧毒之药以毒攻毒。直肠、乙状结肠癌,病灶在肠,肠为腑,腑以通为用,故通肠泻腑,攻逐癌毒,自然取效。通腾泻下的目的,并非攻下阳明里实,而是借腑传癌顺趋下行,给癌以去路。消癌汤具有攻毒杀癌、通便泻毒的双重疗效。服药后保持大便每日2~3次,质稀无妨,若稀便日行超过5次以上者,药当减量。尤其是大肠癌,便血甚多,更当慎下。作为通便治癌,不可概用,当视患者病情酌定,如果癌毒致体弱至极,通便泻水则当量之,切不可猛浪杂下,峻攻无度,肠壁穿孔,后果严重,故当戒之。

         2、破瘀与杀癌

        肠乃传导之腑,癌毒居肠,坠胀便血,大便滞垢难行,癌毒蓄积肠内,灼膜窜血,易酿毒入血。治宜凉血解毒,通便排毒,药用“消癌汤”配服犀黄丸,显效。若病患日久,溃膜增生,肠壁僵硬,肠管狭窄,形成积癖,法当活血破瘀,软坚散结,拓宽狭窄,松缓其僵硬度,药用水蛭、大黄、五灵脂、三棱、莪术、丹参、喜树果等。若气短汗出,动感疲乏,头晕心悸,腹满少食者,可择用补脾益气之四君子汤、养荣汤类。破瘀活血药应斟酌用量,不可攻伐过剂,有伤于正。尤其肠癌发展至瘢痕阶段,治疗非朝夕所能取效,只能缓中见功。

        3、收敛与愈溃

        大肠癌灶多为肠壁斑块样增生和黏膜糜烂性溃疡,所以既有腹泻便血的表现,又有实体瘤组织样改变,常因便血严重而出现恶性贫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似痢非痢等症状。故治疗时还要兼顾收敛黏膜,愈合溃疡,一是减少肠道感染,二是控制出血。不过,这个阶段也有寒热证型的不同,宜区别对待。比如,毒热炽盛,可见壮热,头晕汗出,便血灼肛,口渴心烦等症状,应用黄连解毒汤加味,配合愈溃灌肠液,效佳。

         4、补气扶正

        大肠癌本身就是消耗性病,病深日久可致人于死地,故不可不慎。病程之中,患者不是耗气就是伤血,补气者,治宜四君、补中;补血者,四物、八珍类。用药取汁浓味厚之品,膳食尤须血肉有情之品;若见气短腹坠,又有便血滑脱之势,可与参芪升柴配真人养脏汤,固涩举陷。固涩法为固脱扶正、益气举陷而设,其中有扶正安邪的特点,有助固守正气之要,减缓险势。治癌杀癌是第一要务,但须分清病与人之间的关系,力求权衡,不可不顾一切地大肆杀癌,置正气于不顾。对肠癌兼症和患者体质状况要通盘考虑,扶正毕竟不是直接杀癌,而是调动体内的有利因素,共同参与抗癌,这种标本兼治、互得益彰的治法方为可取。

          ——《老中医经验实录》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举杯邀明月,坐看白云生;

轻抚广陵散,牵谁梦中魂。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