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胸腔闭式引流瓶——单腔、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的区别及注意事项
2024
04-18

胸腔闭式引流瓶——单腔、双腔、三腔胸腔引流瓶的区别及注意事项

胸腔闭式引流瓶有引流胸腔积液或气体积聚的作用。胸腔闭式引流瓶上端连接有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穿过胸壁的皮肤和肌肉,置于胸膜腔内,起到引流胸腔积液或气体积聚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1单腔型胸腔引流瓶

“单腔:用于积气/气胸的治疗 ”

主要引流积气

水封液淹没内管2-3cm

严防病人走动或家属挪位时造成开放性气胸

单腔引流瓶可以用来引流积液和气体,但不建议引流大量胸腔积液。

引流积液的原理:只要我们把这套装置放在低于胸腔的位置(比如病人半卧位时,水封瓶放在地上),就可以把胸水引流出来,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单纯引流胸水时,一个瓶就足够了,很多时候临床上使用一个负压引流袋便可。但一般不用于大量引流积液,原因是用于是随着水封瓶液面的增高,胸腔需要很大的压力才能排出液体。

而如果是引流气体(气胸),也是可以的,但这个瓶必须要有“水封”作用,也就是说引流管末端必须埋在水下,否则引流管直接与大气相通,就人为地造成开放性气胸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要加多少水呢?

答案:2-3cm。加水越多,胸腔内气体就要克服越大的压力(周围水柱对导管末端的压力)才能逸出水面,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胸腔内气体排出,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隔绝空气。当呼气或咳嗽等胸腔压力大于水柱压力时,气体便排出。水太多的话气体和液体不容易排出,太少的话,只要水封瓶稍微摇晃一下,就容易造成开放性气胸,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02二腔型胸腔引流瓶

“双腔:用于积气/气胸+积液的治疗 ”

积气+积液引流

水封液淹没内管2-3cm

严防病人或家属走动或挪位时造成开放性气胸

基于如上对单腔引流瓶结构原理及使用特点的认知,二腔型的胸腔引流瓶除了可以引流气体外,还可以引流胸腔积液,且可以实现“气液分流”(积气、积液分流)。

胸腔积液流入积液腔(积液腔被分为3个相互连通的腔体,积液流入第1个腔体满液后,才会自动流入第2个腔体,待第2个腔体满液后会自动流入第3个腔体,整个积液腔最大引流液体积为1600ml ),积液腔均设计有刻度示值,用以记录患者引流液的相关数据。

二腔型和单腔型胸腔引流瓶的引流原理相同:只要我们把这套装置放在低于胸腔的位置(比如病人半卧位时,水封瓶放在地上),就可以把积气和积液引流出来,因为水往低处流。

如上图所示:第一个瓶是积液瓶/积液腔,积液经胸管流入该腔体,直至达到最大容积刻度。第二个瓶是水封瓶,气体从胸腔1号管,经过2号管来到3号管末端时要克服2-3cm水柱压力才能逸出,不直接与大气接触,所以称之为“水封”。

为什么3号管要浸入水中,是为了不让胸腔内气体直接与大气相通,以免形成开放性气胸了(交通性气胸)。那为什么是埋入2-3 cm,而不是3-4 cm、4-5 cm或者更深呢?事实上,有的专著认为2-3 cm也是合理的,但更深就不合适了,因为3号管埋得越深,胸腔内气体就要克服越大的压力(周围水柱对导管末端的压力)才能逸出水面。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胸腔内气体排出,加2-3cm水柱是为了隔绝空气。正常胸内呼气压力一般不超过2mmHg,折合约2.7cm水柱,所以一旦病理状态下胸膜腔压力稍升高,多余的气体就可逸出,如果管子太深,则胸膜腔的多余气体不能排出。既然如此,那么更浅的水柱(比如0.5cm)是不是更容易逸出呢?是的!但如果这么浅的水柱,只要水封瓶稍微摇晃一下都可能与空气接触造成开放性气胸了。

当经水封瓶引流后胸膜破口仍未愈合,1周以后水封瓶中仍持续有气泡逸出,那就考虑加用“负压吸引”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第三个腔了(负压腔,或者叫调压腔)!所以就诞生了“三腔型引流瓶”!

03三腔型胸腔引流瓶

“三腔比双腔多了调压腔”

先连接导管

加液:水封腔200ml+调压腔500ml

水封腔和调压腔的液位差在10cm左右为最佳

△请务必注意气体通过的路径(相邻的2个腔体互通)!

三腔引流瓶可以用于引流胸腔积液也可用于排出气体。第一个是积液收集瓶,是用来收集积液的。第二个是水封瓶,原理和单腔水封瓶一样,当气体通过时,会逸出气泡。

第三个是调压瓶。调压瓶的存在,就是为了安全。调压瓶的盖子上有三个口,左边口接水封瓶,右边口接负压吸引器,中间口则接压力调节管(一端没入水下8-12cm,一端连通大气),调压瓶的压力调节管就好比高压锅的限压阀。

当我们用负压吸引器时,如果吸引机形成的负压过大,而又没有压力调节管时,那么这个过大的负压直接传递到胸腔,极端情况下是可能造成肺脏组织破坏的。而如果我们有压力调节管,那就高枕无忧了。

因为一旦调节的负压过大,超出了我们设定的8-12 cm水柱的压力时,空气就会从压力调节管进来,缓冲调压瓶里面的压力,那么胸腔承受的负压就不会超过预设值。为什么是8-12 cm水柱?因为这个时候负压效果已经很明显,而且很安全。

用漏斗加入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在加液口1加200ml液至水封腔的0水位线,此时水封管淹没入液面约1-2cm,须盖紧塞头;在加液口2加500ml液至调压腔的8-12水位线,此时调压管淹没入液面约11cm,盖好防尘帽。

加液结束后,水封腔和调压腔之间的液位差在10cm左右为最佳!

临床上当我们使用三腔引流瓶时,很多人总以为我们将负压调得越大,患者胸腔实际得到的负压就会更大,实际上经过调压瓶,患者胸腔所得到负压只和水没过管子的高度有关。所以,负压吸引器负压增大并不会造成患者胸腔所得到的负压增大,也不会造成患者肺损伤、引流量增多等医源性负压伤。正确的压力计算公式:患者胸腔实际得到的负压=调压瓶中压力调节管插入水中的深度(cm)−水封瓶中管子插入水中的深度(cm)(前提:有负压持续吸引,并能使水封瓶逸出气泡)。

所以说,决定患者胸腔实际得到的负压压力,只取决于两边水面高度的差值。当你懂得这些后,也当然不会闹出临床上的笑话了。

04临床再谈胸腔引流瓶

“护理有等级、防范最高级”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了解产品结构掌握护理要领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是我们对工作最大的敬意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 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 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 cm,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为防止胸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强烈建议使用专用的塑料导管夹!

2, 保持胸闭引流的通畅性:

(1) 观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动情况:水柱波动不仅可以观察胸闭引流的通畅性,还可反映肺膨胀的程度。正常平静呼吸时水柱波动为3~10cm,而咳嗽时及深呼吸波动幅度可增至12—16cm。胸腔内残腔大的患者,水柱波动较大,有的高达20cm,甚至水封瓶内的液体会吸人到储液瓶中。随着余肺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水柱波动的范围愈大,提示胸腔内残腔较大,肺膨胀不好。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要指征之一;而当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考虑可能是管路不通畅或阻塞。

(2) 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当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操作时双手握住引流管l0~ 15 cm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或用滑石粉捋管:将滑石粉涂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后右手松开。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块或凝固的纤维素。

3, 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漏气可分为3度:患者用力咳嗽、屏气时,引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Ⅰ度;深呼吸、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Ⅱ度;平静呼吸时有气泡排出为Ⅲ度。Ⅰ-Ⅱ度漏气在2-5天后即可自愈;Ⅲ度可逐渐转为Ⅱ度、Ⅰ度,于5-7天后自愈,若有大的支气管瘘或残端瘘会出现持续有Ⅲ度漏气及出血或感染征象,需另行处理。

4, 持续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般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负压吸引,应以超过吸气末胸腔负压5-10cm即可。若患者肺弹性较差、压缩时间较长或肺表面有薄纤维膜覆盖致肺复张困难、肺段切除肺断面持续漏气较多或气胸患者,负压可适当加大至10-15cm。负压吸引开始应设置在低负压水平,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缓慢微调。负压吸引时应严密观察胸腔压力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发绀、血性引流液增多等情况,判断气管是否居中,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负压吸引一般应在术后24 h以后开始使用,防止出现胸腔内渗血。在临床工作中,不要随意调整或中断负压吸引,防止复张的肺泡再次发生萎陷。

5, 预防感染: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感染。

6, 拔管指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封住伤口,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

7.拔管后并发症:胸膜反应及胸膜休克,通常与疼痛、情绪紧张、胸膜刺激、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有关,常发生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结束后5min内。症状包括:头晕、冷汗、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通常症状轻微,给予止痛及静卧后可缓解。严重者,可能发生胸膜休克,需立即终止操作,予吸氧、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皮下注射等,症状多可缓解。充分局麻能够减少局部反应。必要时操作前予静脉注射阿托品,可以防止抽液时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水柱波动的意义

1、不仅反映引流的通畅性,还反映肺膨胀的程度。

2、肺压缩厉害时,胸腔内残腔大,水柱波动也较大。

3、随着肺的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也变小。

4、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仅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

5、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拔管的重要指征之一。但是,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要考虑可能是引流管不通畅或者堵塞。

复张性肺水肿:

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萎陷性肺迅速复张时或复张后所产生的的急性肺水肿,多见于气胸或胸腔积液患者大量排气、排液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特点是急性间质性肺水肿。发生的常见原因是从胸腔内大量快速抽液抽气,少数可发生于支气管阻塞得以解除及开胸手术后肺复张,确切机制不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