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专门补脑补心补肾,让你头脑清明,身强体壮的“读书方”
2024
04-09

专门补脑补心补肾,让你头脑清明,身强体壮的“读书方”

图/文/闲云感恩生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现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代,读书好可能是每位家长的愿望吧。

在博大精深中医药学中,出过很多强心益智,增强记忆力的方子,其中有一个方子就叫“读书丸”。

“读书丸”不仅可以用于青少年和一些脑力工作者,用脑过度引起的神经衰弱。

明代大医孙一奎所著的《赤水玄珠》里记载了一张方子,叫读书丸,根据书中记载此方“健忘服之,日记千万言”。

名字取的够直白,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家:这个方子是为读书人准备的,读书人吃了能益智。

原方剂量为:石菖蒲一两,远志一两,菟丝子(酒煮)一两,地骨皮二两,生地黄一两,五味子一两,川芎一两。

把以下这些药材打成细细的粉末,每日服用10克。

读书丸:石菖蒲30克,远志30克,菟丝子30克,生地黄30克,地骨皮60克,五味子30克,川芎30克

《神农本草经》里总结得很全面,说石菖蒲“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石菖蒲入孔窍,像耳窍、鼻窍它都可以到,也能入心孔,药性走的还是蛮深的,能把心孔打开。

中医认为,记忆力不好,健忘,大多和心肾有关。

心孔不开,人就容易昏昏欲睡,容易忘事,严重的癫狂、痴呆,总之就是神智不清,中医有一种说法叫迷途众生。

当它走到心脏这个地方,发现心孔有被痰湿堵住,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痰给豁出去了,这样一来,心孔是不是就打开了,心孔开了,人的这个意识就能摆脱混沌的状态,就能恢复正常,或者说变聪明了。心主神明,大脑的思维和意识是由心而起的,假如一个人心气不足,或心血受阻,大脑就会失养,记忆力就会减退。

说到石菖蒲,不光中医喜欢,文人墨客也喜欢,中医用它的根茎入药,文人墨客更看重它的气节,把石菖蒲往书案上这么一摆,平添了几分雅致,又能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的同时,这香味啊还是特别好的提神之物。

远志,性微苦、辛温,入心肾二经。具有安神益智,除邪气,利九窍。开窍豁痰。

川芎,上行头目,行气活血,能让气血通畅,上行头目,滋养大脑。

菟丝子阴阳双补,可以补阴,也可以补阳。生地的立场很明确,就是养阴生津。

生地黄,滋阴补肾,地骨皮,清热除烦。用脑过度,容易伤阴耗血,心情烦躁。

菟丝子、五味子,滋补肝肾,因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五味子比较酸,酸味特别突出,酸在中医上来讲具有收的特性,可以把药性收住,不让它流失。同时它也是一味非常好的补药,在这里可以补肾益精。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脑髓是由肾的精华所化,如果肾精不足,则骨骼空虚,脑髓亏少,人就容易健忘。

当我们感到读书特别吃力或者明明读书很用功但成绩却始终提不上去,这个时候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得从身体内部调理调理?或者说最近一段时间用脑过度,劳伤心肾,脑袋不灵光了,那么考虑一下是否需要用它补一下心肾了。

读书丸有中成药,但有一点要提醒下,买药别老是看名称买药,历史上同名的药方数不胜数,同名不一定同方。

这个方子也叫“读书丸”。是出自明代徐春甫所著《古今医统大全》,也就是在上一方的基础上加入酸枣仁、当归、人参,三味药。汤药正常剂量在,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菟丝子10克,地骨皮20克,生地黄10克,五味子10克,川芎10克。如果是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加炒酸枣仁15克、当归10克、人参6克。

可以治疗老年人脑髓渐空,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等症。凡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心肾不交皆可用。

古往今来,读书都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有一首古诗,它是这么写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这就是读书丸,顾名思义,专门为读书人准备的,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讲,其实是为心肾两亏的人准备的。

谢绝问诊!本文仅代表个人一些见解。

具体请根据各人体质对症调整,切记在执业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