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的规格不少
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
何不先学一下
针具最容易获得
患者接受度最高
相对容易练习的毫火针呢?
毫火针学会了
火针还会远吗?
黄石玺《实用毫火针疗法》
全书还是不少实践干货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笔记
0.35✖️25
最常用的毫火针针具
《实用毫火针疗法》作者黄石玺
在某次出国行医期间
想用火针确没有专用针具
所以产生了用普通毫针烧灼
代替火针的想法
经过反复的实验
0.35✖️25规格的针具
作为毫火针使用比较理想
欲练火针
绝情断义,封心锁爱
《针灸聚英》曾言:“火针甚难,须有屠儿心,刽子手,方可行针。”
总之,心要狠
首先对自己狠
一般建议先给自己扎过
并且熟练后
只有胸有成竹
临床扎针才能稳住
烧针
火针练针第一步
之前观摩火针治疗
没想到烧针也是要练的
烧针练习的重点是观察
1⃣️针体处于火焰何处,可使针体速红
2⃣️烧针时针尖针体颜色的变化:(一般针体通红并发白为温度最高)
其他书上提过在火焰的上三分之一
烧针比较好
我觉得练习阶段没必要墨守成规
自行探索观察还是很有趣的
贺普仁总结火针进针:“红”“准”“快”。
我之前没做过定点练习
对普通针刺没太大影响
火针的话,还是要做定点练习的
深度练习
隐藏的练针要点
比起普通针刺
火针的浅刺似乎应用的更多
这个浅也不是随便来的
而是非常精细的划分
练习进针的深度很重要
这种用力的感觉是用毫米来计的
这是火针的精细之处
夹持1寸毫针从1支到7支
针体烧至通红
进针1mm、2mm、3mm、4mm、5mm
练到一定程度
进针不同深度时
手指、腕的用力程度都要心中有数
绝对不能躲避
火针操作时最重要的医嘱
火针医嘱与一针刺类似的地方很多
因为火针的恐怖程度很大
尤其是初次治疗的患者
一定提醒:不能逃避、躲避
可叫喊、握紧拳头
如果将火针不小心刺到别的地方
后者不堪设想
体验感也会很差
进针深度约2mm。一般每周治疗1~2次,10次为一疗程。
黄石玺双针点刺
书中疗法选摘
书中第六章第三部分介绍了8种针刺方法
特色是双针点刺特定部位
切记是用两根毫火针进行点刺
我觉得两根针是关键所在
可以扩展运用到几乎所有的点刺治疗中
我已经打算好了
除非特殊情况都用双针
进针深度约1-3mm
❤️🔥1. 毫火针项排刺
从两耳垂后缘引一连线,经后项发际,连线中排列有翳风、风池、安眠、天柱、风府等穴.
进针深度1~3mm。一般每周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急性发作可以每日治疗1次,连续3次后隔日或隔周治疗。可结合体针辨证取穴治疗。
功效:健脑益髓,温通经脉,促进后颅循环,改善后颅、颈项的血液供应,改善后脑功能。
主治病证:帕金森综合征,脑干、小脑病变,脊髓小脑变性病,椎动脉供血不足之眩晕,颈椎病椎动脉型,脑动脉硬化性痴呆,脑鸣,耳鸣等。
❤️🔥2. 毫火针大椎
进针深度约3mm
配合大椎穴拔罐放血治疗.
功效:通阳活络止痛,或清热散邪。主治病证:背凉,虚汗,哮喘,颈背疼痛;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落枕;感冒发热,咽痛,咳嗽等。
❤️🔥3. 毫火针夹脊刺
用毫火针点刺夹脊穴治疗
进针深度约2mm。一般每周治疗1~2次,10次为一疗程。
功效:温阳,通利,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按夹脊分期治疗
❤️🔥4. 毫火针脐周刺四穴
水分(脐上1寸)
阴交(脐下1寸)
肓俞(左、右各距脐0.5寸)四穴并快速出针。进针深度约3mm
功效:健脾固本,利水调经。
主治病证:便秘,腹泻,腹痛,宫寒,月经不调,脾肾阳虚诸证。
❤️🔥5. 毫火针神聪刺
功效:益髓宁神,醒脑通脉。
主治病证:中风偏瘫,失眠,头痛,头晕,脑鸣健忘,痫病等。
❤️🔥6.毫火针臂丛刺
臂丛穴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界处上1寸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处
深层布有臂丛神经
功效:通经活络,养血舒筋。
主治病证:上肢瘫痪,手臂麻木等。
❤️🔥7. 毫火针臂中刺
用毫火针点刺臂中穴治疗
在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中点,两骨之间,正当正中神经及前臂掌侧皮神经处。
操作功效:通经活络,养血舒筋。
主治病证:正中神经损伤,上肢瘫痪,前臂神经痛,前臂麻木等。
❤️🔥8. 毫火针太阳刺
功效:通阳活络止痛,养眼润目。
主治病证:干眼病,头痛,面瘫,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梅杰氏综合征,结膜炎等。
【书里还有很多值得参考的疗法,是本不错的火针参考书,目前微信读书可以免费读哦!】
🥳🍡🌴🎈🫣
习医爆款如下
奇病用奇方
针灸绝招汇总(一) | 没有虚招
针灸绝招汇总(二)|特效穴就是实在
渐渐失落的皮内针,其实是增强疗效的利器
便秘绝绝绝招
🌑🌒🌓🌔🌕🌖🌗🌘🌑
请将习医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
习医公众号3.23坚持日更至今
主理人以身作则
践行本号理念
Dayday Xiyi Goodgood Up
陪伴大家共同学习医书
《针灸秘验与绝招》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微信: meleyan
仅限医疗专业人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非专业人士勿擅自使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914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