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是外科常用经典方剂,历代医家在它的运用中不断推陈出新,效果颇丰,其方最早见于《校注妇人良方》,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作用,《校注妇人良方》云:“治一切疮疡,未成者即散,已成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良剂也”,多用于热毒壅盛,痈疡肿毒初起。
阳证痈疡病,大多起势迅猛,蔓延扩散,邪火炽盛,蓄毒不去,又极易与素体虚弱之顽邪纠结,内外夹煿,使气机失调,火湿热毒无以出路,进而继发壮热、神昏等全身症状。
以致病情严重,病程迁延,有鉴于此,阳证的初期阶段在此类病症的治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早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是阳证疮疡诊治的关键所在。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有头疽、肛痈、丹毒等疮疡阳证,凡察病审证确切,常起沉疴,屡有效验,兹结合临床验案,总结遣方用药经验,以飨同道。
一、医案分析
原某,主因颈部皮肤红肿疼痛10d,加重3d入院。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弱,发热,体温38℃,颈后部正中皮肤红肿疼痛,红肿面积约10cm×10cm,皮温偏高。
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质硬,按之无明显波动感,压痛明显,红肿部位正中可见多个粟粒样脓头,高出皮肤表面,局部破溃伴浅黄色分泌物渗出,有异味。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入院化验检查示:白细胞22.56×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19.9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8.5%,SAA>320mg/L,C-反应蛋白:155.69mg/L,降钙素原12.03ng/ml,分泌物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病当属有头疽,火毒凝结症,西医诊为颈部痈。
中医治以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法,予仙方活命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连翘10g,白芷15g,皂角刺15g,天花粉15g,防风10g,当归20g,穿山甲10g,乳香6g,没药6g,赤芍15g,浙贝母10g,陈皮10g,炙甘草10g。
配合院内制剂芙蓉膏外用以消肿止痛,西医治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配合超级光线等物理疗法。
7剂药后,患者体温正常,伤口红肿面积明显缩小,按之有波动感,行“十”字切开排脓后,上方去野菊花、蒲公英,加党参、黄芪各30g,继服7剂,术后伤口腐肉部分脱落,可见新鲜肉芽组织。守方14剂,患者伤口基本愈合。
按语:有头疽相当于西医的“痈”,是指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本案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形体肥硕,饮食不节,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痰湿水盛,胃肠郁结化火,湿热火毒内蕴,风火湿邪内外搏结,以致经阻络隔,气血凝滞发为此病。
治当以扶正祛邪,仙方活命饮合益气中药,标本兼治,透脓外出,以加快创面愈合。
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连翘解毒清热;乳香、没药和皂角刺合奏消肿透脓之功;浙贝母、白芷、防风、天花粉、陈皮凉血开壅。
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重用当归活血养血调经之功,有祛邪不伤正之意。
一旦大热已退,后期配伍党参、黄芪以扶其正,固其本,意在益气健脾生新。
纪某,女,65岁。主因“右下肢红肿疼痛伴发热2d”入院,体温最高达39℃,未予系统治疗。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恶寒发热,体温38.6℃,右下肢小腿皮肤红肿疼痛,皮色鲜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皮温偏高,按之疼痛,无水泡及渗出,纳食差,夜寐可,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既往足癣病史。化验回报示:白细胞数目:11.69×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16.25×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2.1%,C-反应蛋白:96.21mg/L。
此病属丹毒,湿热毒蕴证,西医诊为急性右下肢网状淋巴管炎。
中医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20g,蒲公英15g,天花粉20g,当归15g,赤芍15g,浙贝母12g,防风10g,白芷15g,皂角刺15g,苍术15g,牛膝10g,黄柏10g,薏苡仁30g,牡丹皮15g,玄参10g,甘草6g。
西医治以抗感染治疗,配合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治疗。
7剂药后,患者右下肢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无恶寒发热,炎症指标等未见异常,上方去野菊花、蒲公英继续治疗2周后,患者右下肢皮肤基本正常,诸症消失。
按语:《圣济总录》云:“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该病病因多由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于肌肤而发。
此病发病急骤,起势凶猛,往往症状较重,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迅速控制局部病情为先,方拟仙方活命饮加减,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
浙贝母、天花粉清热散结,且天花粉入血分,消散瘀血;当归、赤芍活血化瘀,配合牡丹皮凉血散瘀止痛;防风、白芷祛风除湿,散邪消肿,使毒热从外而解;生甘草泻火解毒消肿。
皂角刺通络引经直达病所,配合四妙丸加大清热利湿功效。
外敷乳酸依沙吖啶溶液药布,减轻炎性肿胀,诸药合用,内外兼达,而获良效。
二、讨论
仙方活命饮组方精当,效力得彰。
本方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及陈皮组成,被前人称为“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
方中金银花甘寒,既能泄热清气,又能清解血毒,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故为君药,药理研究分离出的绿原酸可异绿原酸发挥光谱抗菌作用,有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
袁静烨发现金银花可有效减轻实验小鼠足水肿,能够对急性炎症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地塞米松在疗效上有相似之处,具有良好的抗炎、脱水作用。
当归甘温,尤擅补血,辛性温通,为活血行气之要药,《神农本草经》:“诸恶疡金疮,煮饮之”,药理研究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镇痛、抗炎、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泻郁热,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能有效地抗血小板聚集,具有抗凝、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乳香、没药辛香走散,并治气血,《本草纲目》言二者相须而用,皆能消肿生肌,治疗一切痈疽肿痛或疮硬不痛,且无论血瘀在脉络,抑或内凝于脏腑,二药合用皆可疏通导滞。
另有研究表明乳香和没药具有抗炎、抗菌、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等积极作用。
陈皮辛散,疏散气机,气行血畅,肿消痛止,又兼能健脾清肺,化痰祛瘀,《日华子》言其“破癥瘕痃癖”,现代药理学表明其具有很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陈皮五药合用,经络气血条达,邪无滞留之所,共为臣药。
白芷辛温通散,对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典型者,具有收散消肿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芷对于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除能够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抑制病原微生物外,还具有美白抗氧化、调节中枢神经等多种作用。
防风辛温发散,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在解热、抗炎抑菌、镇痛、抗过敏方面能力卓著。
浙贝母苦寒,《本经逢源》有云:“治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切痈疡”,具有清热散结消痈的作用。
天花粉甘苦,微寒,既能清热泻火解毒,又能消肿排脓疗疮,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活杀灭作用,此外天花粉中含有的天花粉蛋白是其专属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用活性。
皂角刺辛温,《本草求原》:“能出风毒于血中,治风杀虫,破散痈疽恶疮,腹内肠脏生疮”,凡痈疽未成者能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行脓,为疡毒第一要剂,配合白芷增加消肿排脓之效。
穿山甲善走散,活血消痈,消肿排脓,常配伍金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用于疮痈初起。
《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能有效抗炎、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白芷、防风相配,导滞开壅,透邪散结,贝母、天花粉化痰散结,消脓于未成,穿山甲、皂角刺通经活络,透脓软坚,为佐药。
甘草甘平,缓急止痛,长于解毒,毒药以之解毒,刚药以之和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神经保护、肝脏保护等药理作用,为使药。
该方诸药配伍巧妙,活血行气止痛而不伤正,清热解毒消痈而不伤胃,消肿散结溃坚而不伤阴。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仙方活命饮水提液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菌种的活性,能降低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具有抑菌、抗炎的作用。
有头疽、肛痈、丹毒等虽疾病不同,均属于疮疡阳证疾病,均由湿热毒蕴、气血凝滞而发病,临床认证精确,随症斟酌,以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为治则,积极运用仙方活命饮化裁,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思维,卓有疗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2824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