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铁涛:强心方(又名暖心方)【组成剂量】 五指毛桃 30-60g(或黄芪 30g)、党参 15g、炙甘草 6g、熟附子 10g(先煎)、丹参 15g、红枣 5枚。
【使用抓手】症状: 患者感到极度疲劳,“气短喘息”,动一下就喘,说话声音低微。
【舌脉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气虚典型表现)
【适用人群】 冠心病心衰、久病体虚导致的心脏无力
附子有毒性,必须先煎(煮沸30-60分钟,尝之无麻舌感),再放入其他药物共煮。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 陈可冀:愈梗通瘀汤
【组成剂量】 生晒参 10g(另炖兑入)、丹参 15g、赤芍 15g、川芎 10g、全当归 10g、红花 10g、延胡索 10g、陈皮 10g、半夏 10g、藿香 10g、佩兰 10g。
症状: 胸口像有大石头压着一样闷痛,且疼痛位置固定不移。伴有胸闷恶心、舌苔厚腻。
【适用人群】 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或冠心病心绞痛伴有血瘀湿阻者。
生晒参比较贵重,建议单独隔水炖汁,药液煎好后兑入,以免浪费药效。水煎服。
3. 张学文:通脉舒络汤
【组成剂量】 丹参 30g、川芎 10g、葛根 15g、山楂 15g、稀莶草 15g、川牛膝 15g、水蛭 6g(冲服或入丸散)、地龙 10g。
症状: 中风后半身不遂,或者肢体经常发麻、发硬。头晕头痛,面色晦暗
【关键点】 强调“通”,不仅通血管,还要通经络。
【适用人群】 脑梗死后遗症、脑动脉硬化、高血压伴肢体麻木。
水蛭(蚂蟥)是破血猛药,通常打成粉末冲服效果最好,煎煮会破坏部分活性。
4. 颜德馨:衡法治瘀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剂量】 柴胡 9g、枳壳 9g、赤芍 15g、甘草 6g、桃仁 12g、红花 9g、当归 9g、生地 15g、川芎 9g、牛膝 15g、桔梗 6g。
(注:此为基础方,颜老常用此方加减温阳或滋阴药)
症状: 浑身哪都不舒服,但检查不出大毛病。皮肤粗糙、有瘀斑、黑眼圈重、嘴唇发紫。
【适用人群】 老年综合征、久病不愈者、血管老化
常规水煎服。若偏寒(怕冷)加桂枝;若偏热(心烦)加丹皮。
5. 裘沛然:养心通脉方
【组成剂量】 黄芪 30g、黄精 15g、葛根 15g、丹参 15g、川芎 10g、延胡索 10g、桂枝 6g、甘松 10g、生山楂 15g。
症状: 心慌心跳,时快时慢(心律失常),伴有胸闷。
【特色药】 甘松(理气止痛,对心律失常有特效)
适用人群: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早搏。
水煎服。如果有失眠,加酸枣仁;如果便秘,加大黄(后下)。
6. 晁恩祥:苏黄止咳方
【组成剂量】 炙麻黄 6-9g、紫苏叶 10g、地龙 10g、枇杷叶 10g、紫苏子 10g、蝉蜕 6g、前胡 10g、牛蒡子 10g、五味子 6g。
症状: 嗓子极痒,一痒就咳,干咳无痰或少痰。晚上或接触冷空气、油烟时加重。
【适用人群】 咳嗽变异性哮喘、感冒后久咳不愈(风咳)
水煎服。如果血压高,麻黄需慎用或减量。现在市面上有成药“苏黄止咳胶囊”,即源于此方。
7. 周仲瑛:清瘟败毒饮加减
【组成剂量】 生石膏 30-50g(先煎)、知母 10g、水牛角 30g(先煎)、生地 20g、赤芍 15g、丹皮 12g、黄连 6g、栀子 10g、连翘 15g、玄参 15g。
症状: 高烧不退,面红耳赤,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神昏),皮肤上有出血点。
【适用人群】 重症流感、病毒性肺炎的高热期。
此为急救重方,石膏和水牛角必须大火久煎,才能析出有效成分。需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
8. 洪广祥:温肺化纤汤
【组成剂量】 炙麻黄 6g、细辛 3g、制附子 6g(先煎)、干姜 6g、法半夏 10g、五味子 6g、紫菀 12g、冬花 12g、丹参 15g、桃仁 10g、生黄芪 30g。
症状:怕冷,背部发凉,咳出的痰清稀色白,动则气喘。
【关键点】 肺纤维化不是“火”,而是“虚寒痰瘀”。
【适用人群】 肺间质纤维化、慢阻肺(COPD)稳定期。
细辛有微毒;附子先煎。长期服用需监测身体状况。
9. 朱良春:益肾蠲(juān)痹丸(方)
【组成剂量】 熟地 20g、补骨脂 12g、骨碎补 15g、淫羊藿 15g、全蝎 3-6g、蜈蚣 2条、乌梢蛇 10g、蜂房 10g、僵蚕 10g。
症状: 关节骨头剧痛、变形、僵硬,晚上疼痛加重,关节处不红肿但摸起来发凉
【适用人群】 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强直性脊柱炎
虫类药味道腥臭且力猛,建议打成粉装胶囊吞服,或者水煎时加入生姜大枣调和药性。
10. 郭子光:康脑灵
【组成剂量】 制首乌 15g、黄精 15g、枸杞子 15g、益智仁 10g、淫羊藿 10g、丹参 15g、川芎 10g、石菖蒲 10g、郁金 10g。
症状: 记性极差,丢三落四,反应迟钝,头昏沉,舌下静脉青紫。
【适用人群】 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早期、脑萎缩
水煎服。这是一张“缓补”的方子,需要长期坚持服用(1-3个月)才能见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87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