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为诸阳之会”,此论出自中医典籍之精髓。《素问·脉要精微论》明言:“头者,精明之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更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此言并非虚指,而是深刻揭示了头部乃人体阳气汇聚、经络交汇、神明所居之要地。尤其督脉总督诸阳,直贯巅顶入络于脑,使头部成为沟通天地阳气与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现代医学亦证实,大脑作为神经中枢,其功能状态直接主导全身生理病理变化。
西安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安军明主任医师深谙此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以“头为诸阳之会”为根本指引,对方氏头针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理论体系与操作要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创造性应用。
01诸阳所聚:头部作为治疗脑病至高点的经典依据
头部何以成为调治脑疾的关键?经典理论早已阐明:
阳经总会:手足三阳经皆上行头面,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其主干直通巅顶,与脑髓紧密相连。头为“清阳之府”,阳气充沛则脑窍清灵。
元神所居:《本草纲目》言“脑为元神之府”,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阳气乃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头部阳气的盛衰盈亏,直接关乎“元神”的功能状态。
气血上奉:十二经脉气血皆上奉于头面五官。气血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头为诸阳之会”保证了气血源源不断濡养脑髓,维持其正常功能。
02方氏头针:微针系统映照“诸阳之会”的现代创新
方云鹏教授创立的方氏头针,其核心智慧在于将传统“头为诸阳之会”理论与现代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巧妙结合:
1. 取象比类,穴区映射:依据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在头皮的投影,结合中医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精准划定特定治疗穴区。这些穴区成为通过调阳通络以作用于相应脑功能区域的“窗口”。
2. 调阳通络,激发元神:针刺这些特定头穴,其根本机理在于:
疏调阳经气血:刺激头部穴区,直接激发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气,疏通经络阻滞,加速气血运行,促使清阳之气上达巅顶,濡养脑髓。
醒脑开窍,安神定志:针刺信号通过经络-皮层联系,强力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起到醒神开窍(如促醒昏迷)、安神定志(如改善焦虑抑郁)、调节元神功能的核心作用。
引气导滞,调和阴阳:头针刺激能引气下行或上行,导引阻滞之气消散,调和头部乃至全身阴阳平衡,为脑功能的恢复创造内在稳态环境。
03安军明主任医师临床应用方氏头针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精要
安军明主任医师在运用方氏头针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脑外伤后综合征、小儿脑瘫、眩晕、焦虑抑郁等)时,尤其强调以下几点:
1. 精准辨证,定位选穴:严格依据患者症状(如肢体瘫痪、言语蹇涩、认知障碍、情感异常等)和中医辨证(辨阴阳虚实、经络脏腑),结合大脑功能定位,精确选取头部相应治疗穴区。例如,运动障碍首选同侧伏象和对侧倒象区,语言障碍选说话穴和信号穴,情感障碍选思维穴。
2. 注重调阳,激发督脉:特别重视选取位于督脉循行线上的穴区(如伏象的头、颈、胸、腰、臀、骶区)或靠近督脉的穴区。针刺时强调得气感(酸麻胀重)向深层或病所传导,以最大程度激发督脉阳气,通达脑府。安军明主任医师常言:“督脉通,则阳气振;阳气振,则脑髓充。”
3. 针法灵活,刺激得宜:根据病情虚实及患者体质,灵活运用捻转、提插、电针等手法,掌握刺激强度与时间。对久病、虚证或体质弱者,主张轻刺激、久留针以补养;对实证、急症或体质尚可者,可适当加强刺激以泻实通络。
4. 整体观念,综合施治:强调头针虽效捷,但不可孤立看待。常根据患者整体状况,灵活配合体针(如取太冲平肝、丰隆化痰、足三里健运脾胃)、艾灸(如灸百会升提清阳)、推拿、中药内服等疗法,形成“调阳于上,固本于下”的综合治疗体系,以收标本兼治之效。安军明主任医师尤其重视调理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为头部阳气提供物质基础。
5. 注重调神,身心同治:在治疗脑病,尤其是伴有情志障碍的患者时,安军明主任医师极其重视“调神”。在针刺伏象头、伏脏上焦、倒象上部、倒脏上焦的同时,常配合言语疏导,体现了“形神兼调”的中医特色。
04结语
“头为诸阳之会”的经典论述,为针灸治疗脑源性疾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方氏头针作为现代针灸学的重要创新,成功地将这一古老智慧转化为可量化、可定位的临床技术。在安军明主任医师的临床实践中,方氏头针不仅是作用于头部穴位的工具,更是激发阳气、通达经络、唤醒元神之力的桥梁,为众多脑病患者点燃了康复的希望。
这一融合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智慧的治疗体系,深刻印证了中医“阳主阴从”的思想在脑病治疗中的核心地位——诸阳汇于巅顶,一针可通神明;督脉贯于髓海,微调能复天真。方氏头针以其卓著疗效,持续彰显着中医经典理论在攻克脑病难关中的不朽价值。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83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