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味地黄丸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2.知柏地黄丸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症。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成分:知母、熟地黄、黄柏、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3.杞菊地黄丸
功效: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成分: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4.明目地黄丸
功效: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成分:杞菊地黄丸+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
明目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区别
(1)成分不同:明目地黄丸含煅石决明、白芍、蒺藜、当归等成分,强化清肝明目、活血润目功能;杞菊地黄丸则以枸杞子、菊花为核心,搭配六味地黄丸基础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侧重肝肾同补。
(2)功效区别:明目地黄丸具有滋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状。杞菊地黄丸则偏重于滋肾养肝,主要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情况。相比之下,明目地黄丸在明目方面针对性更强,而杞菊地黄丸更注重肝肾阴虚引起的全身性症状如眩晕耳鸣等。
(3)适用人群:如果眼部症状比较突出,如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较为明显,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导致肝肾阴虚引起的眼部不适,更适合选用明目地黄丸。而杞菊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不仅出现眼部症状,还伴有头晕、耳鸣等全身性表现的人群。
5.麦味地黄丸
功效: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成分:麦冬、五味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6.都气丸
功效:滋肾纳气。
主治:肺肾两虚,咳嗽气喘,呃逆,遗精,腰痛。
成分:五味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7.归芍地黄丸
功效: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主治:肝肾两虚,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也可用于妇女肾虚引起的崩漏,头晕目眩,乏力,腰腿酸痛,耳鸣。
成分:当归、白芍、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8.桂附地黄丸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膝痠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成分:肉桂、制附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9.金匮肾气丸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成分:桂枝、制附子、干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桂附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鉴别:
(1)成分不同,桂附地黄丸有肉桂、熟地黄,金匮肾气丸是桂枝、生地黄。(2)功效不同, 金匮肾气丸在温补肾阳基础上还可以行气利水,桂附地黄丸有肉桂,温补肾阳更强,而金匮肾气丸相对补肾阳的功效就要差,但是行气利水的效果尤于桂附地黄丸。所以桂附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肾阳不足,而且寒象表现明显的患者,而金贵肾气丸适用于肾气不足,但更多的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寒象不明显的患者。
10.左归丸
功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成分: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怀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
六味地黄丸与左归丸鉴别:
(1)组成不同:左归丸去六味地黄丸中的丹皮、茯苓、泽泻,加枸杞子、龟板胶、牛膝、鹿角胶、菟丝子成分。(2)功效不同: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为主,具有平和的补药力量;而左归丸则是纯补无泻,补力较强。 (3)适用症不同:六味地黄丸适于肝肾阴虚有轻微虚火;左归丸则适合真阴不足、精髓亏损。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1.加味肾气丸(《济生方》)
功效: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成分:炮附子、茯苓、泽泻、山茱萸、山药、车前子、牡丹皮、肉桂、川牛膝、熟地黄。
12.右归丸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成分: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制附子。
13.地黄饮子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喑”值舌强不能言语,“痱”指足废不能行走)。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成分: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去心)。
14.四神丸
功效: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成分: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炒)、(生姜、大枣)
15.金锁固精丸
功效:涩精补肾。
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遗精滑泄,神疲乏力,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沙苑子、芡实、龙骨、牡蛎、莲须。
16.桑螵蛸散
功效: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
17.易黄汤
功效: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主治:肾虚湿热带下。带下粘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成分: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18.萆薢分清饮
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成分: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
19.独活寄生汤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20.五子衍宗丸
功效:补肾益精。
主治:肾精不足证。久不生育,遗精早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须发早白,牙齿动摇,舌淡红,脉细。
成分: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83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