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似深潭之水静谧幽深。然《理虚元鉴》有云:“肾水之生,不由于三经而肾水之化,实关于三经也。”此语如惊雷贯耳,揭示先天肾气之运化,实赖后天肝、心、脾三经如鼎之三足,共启肾关玄机。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肝为肾关开阖枢,疏泄得宜肾气通
肝木肾水,母子相生。《黄帝内经》明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肾生骨髓,髓生肝。”此水生木、木涵水之循环也。肝主疏泄,如春风启冻,其气条达则肾关得开,精气得布。若肝气郁结,犹锁闭幽门,则“气不入于肾之中”,肾气闭而不宣。故赵献可《医贯》言:“木郁则达之,不止疏肝也,实所以通肾关之枢。”
二、心火下煦肾水暖,坎离既济气自扬
心居上焦属火,肾处下焦属水。《周易参同契》云:“坎离匡郭,运毂正轴”,心肾相交乃生命之轮。心阳如日,下照肾水,则肾中真阳得温,气化蒸腾。张景岳在《类经》中精辟指出:“水火不相射,而实相为用…心火下交于肾,则肾水不寒。”若心阳不振,或心肾不交,则肾气失其升腾之机,如“肾非心气之相交,则肾气不能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脾土转输养肾精,后天沃灌先天成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玉机真脏论》明言:“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脾胃健运,水谷精微如江河灌注,滋养肾精,充养肾气。李中梓《医宗必读》更点明:“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若脾气困顿,运化失司,则肾失所养,气化无源,“肾非脾气之相养,则肾气不能成”矣。
三经郁滞,肾关自闭: 此三经者,如环无端,共启肾关。肝气郁则疏泄不及,心气郁则君火不明,脾气郁则转输不力——三经有一经之郁,则气机壅塞,肾失开阖升降之助,犹鼎之三足折其一,焉能稳固?肾气“闭塞而不宣”,百病由生。故《丹溪心法》强调:“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此郁非独情志,实指三经气机之滞也。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欲使肾气充沛,贵在调畅三经:
· 疏肝以启关: 取法逍遥散、四逆散,使木气条达,则肾关自开。
· 温心以助化: 可参交泰丸(黄连、肉桂)、引火汤,使心火下煦,肾水得温。
· 健脾以资养: 宗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则肾气有源。
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善用“通补”之法,云:“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补肾不在滋腻,而在宣通气血。”此实深谙三经调和以启肾关之妙谛。肾气之生发,非独肾家之事,乃肝、心、脾三经共奏之生命华章。通三经之郁,启肾关之闭,则肾水沛然,气化周流,生生不息矣!#中医##养生#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86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