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背胀痛(湿阻阳郁)
基本情况
黄某,男,48岁,武汉人。
主诉
上背部胀痛5年余,头上长疮3年。
病史
患者平素爱吃辣椒及水果。2009年患者上背部开始出现胀痛不适,在当地门诊拔火罐治疗,背部拔出黄浊污水后症状减轻,但此后时有反复。2011年患者头皮上开始长红疮,有凸起的脓点,不痒,但时有疼痛不适,且症状持续。遂于7月12日前来就诊。
现症
上背部胀痛,伴有胸闷。头部有散在红色疮点,部分有脓头。痰多,胃纳可,吃凉东西则胃不舒服。大便黏而不畅,日行一次,肛门潮湿而痒。平时出汗少,汗后则觉身体舒服。
舌象
舌质淡,舌苔黄腻,舌尖红。
脉象
双脉上越,左寸脉不畅,左关脉郁滑,右关脉偏濡。整体脉气疲怠。
手诊
指甲颜色泛红,月牙尖而大。
处方
苍耳子30克 乌梢蛇30克 生乳香8克 羌活5克(后下) 扣子七15克 炙甘草8克 生没药8克 薄荷6克(后下 )连翘20克 丹参50克 柴胡8克 3剂
分析
此案病机当为热郁不发兼有湿浊内停。
患者平素爱吃辣椒,辛辣之气太过则引动阳气上行宣发。平素多吃水果,水湿之气太过则伤阳气而生湿浊。这些生活习惯容易导致气血上越以及湿浊内停。阳气上越带动湿浊循督脉上行,在背部及头部被湿气郁闭不能宣发,故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患者指甲月牙尖而大,结合双手脉上越,提示气血上逆不降;左寸脉不畅,提示患者气血虽然上越,但却在头胸部流通受阻;患者指甲颜色泛红,结合左寸脉不畅,左关脉郁滑提示阳气上升受阻,
郁困化热,背部阳气不通,因此患者觉得背部胀痛不适;头部阳气郁久则化生热毒,故头皮长疮起脓;浊气上逆不降,故见胸闷、痰多;湿浊内停,故大便黏,肛门潮湿。
方中苍耳子及乌梢蛇通督脉阳气,祛肩背及头部风湿。扣子七、连翘、柴胡、薄荷、丹参共用透发郁热。乳香、没药活血消肿,祛腐生肌,善治各种疮肿。无论是脸上痤疮,还是躯干肢体的疮肿,只要疮色红,疮形肿,老师都会随手用上这个药对。羌活升阳透湿。炙甘草解疮毒,和药性。
二诊
7月29日患者复诊,诉头部红疮明显减少,背部疼痛也有减轻。但仍有胸口闷,大便黏。
处方
肠六味(火麻仁20克,猪甲5克,艾叶5克,苦参5克,鸡屎藤30克,红藤20克) 生大黄10克 威灵仙30克 柴胡10克 黄芩15克 葛根30克 法半夏30克 扣子七15克 鬼针草30克 红参片20克 银杏叶20克 3剂
分析
患者背部疼痛减轻,说明督脉阳气已经通畅,头部红疮明显减少,说明头部郁热宣发。仍有胸口闷,大便黏,提示任脉不通,肺胃大肠浊气不降。所以治疗思路改为降浊为主。用肠六味、大黄、鬼针草、法半夏降六腑浊气;用红参、银杏叶补足心气,增强心脏推动力量,促进排浊;用扣子七、威灵仙透郁热及湿浊外出;再加柴胡、黄芩清少阳热,配葛根升清气,两者于降浊中升清,使得降中有升,升降循环。
评注
该患者头部有湿浊,郁热不宣,肺胃又有浊气不降,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要注意处理的顺序。应该先宣发头部郁热,再降下肺胃浊气,或者宣降并行也可以。但是最好不要先单独降下肺胃浊气,因为上焦郁热未除,但用攻下,会使得邪气内陷,使得阳气更加郁闭。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41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