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胃胀(中焦郁滞)
基本情况
李某,女,43岁,河南南阳人。
主诉
胃胀堵5个月,胸闷半月。
病史
患者平时爱生气。平素脾胃较差,一吃生冷食物就拉肚子,时有完谷不化。半年前因饮食不当,开始出现胃胀满。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予以吗丁啉、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服药时稍有缓解,停药后则反复,当心情好时胃胀也有好转。半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并伴有左下肢的灼热感。遂于8月18日前来就诊。
现症
胃胀满,纳差,常打嗝,偶有反酸胃痛。口干口苦,咽部稍有灼热感。胸闷气短,易受惊吓,眠差多梦,常梦见死人。月经提前,经量少,质稀色淡。腰酸背痛,左下肢有灼热感,常怕冷。大便不畅,小便尚可。
舌象
舌体瘦,舌苔白,舌边、尖多红点,舌下静脉曲张。
脉象
左寸细而弱,双关脉郁而弦,双尺脉沉细无力。
手诊
指甲月牙大而白,无光泽。右手中指、无名指指甲多棱线。
处方
桂枝20克 炮附子10克 枳壳15克 桔梗15克 木香3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柴胡10克 茯苓20克
白术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后下) 三棱15克 莪术15克 炙甘草8克 7剂
分析
此案病机当为肝郁脾虚,中焦郁滞。
左寸脉弱,结合双尺脉沉无力,提示心肾阳虚;左寸及双尺脉都细,结合指甲多棱线,月牙无光泽,说明精血不足;双关脉郁而弦,提示中焦郁滞不通,日久必导致血瘀,故可见舌下静脉曲张;舌体瘦,舌苔白,舌边、尖多红点,这是典型的肝郁脾虚,肝胆郁而化热的表现。中焦郁滞不通,脾土板结,肝气郁冲,胃气上逆,故可见纳差胃胀,打嗝反酸;
肝胆郁而化热,故见口苦、眠差多梦、易受惊吓;心肾阳虚,阴气来克,故常常梦见死人;肝主冲脉,肝经郁热,故见月经提前;精血不足,故见月经量少,色淡,腰背酸痛;
中焦郁滞,胸部气机运行不畅,故见胸闷气短。
处方以逍遥散为主,健脾养血,疏肝理气。加桔梗、枳壳开通胸膈,配木香理三焦气机。
桔梗、枳壳同用名为桔梗枳壳汤,功能开宣胸膈部气机。原用以治伤寒痞气,胸满欲绝,与橘皮枳实生姜汤颇有神似之处。橘皮枳实生姜汤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其曰:“胸痹,胸中气塞,或短气者,此胸中有水气也,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临床上,凡是见双关脉郁同时伴有胸闷症状的,都可以考虑加桔梗、枳壳、木香这个药组加强疗效。方中加桂枝、附子补助心肾阳气;加三棱、莪术化中焦瘀滞。
8月底电话随访,患者诉胃胀、打嗝及胸闷症状基本没有了。
评注
胃胀、胸闷是典型的中焦郁滞的症状。但是中焦郁滞有时候却不一定会以这些典型症状为表现。有的患者既无胃胀痛,又无胸闷,这样的话,仅仅从症状入手,就难以做出判断。
所以,我们在临床要“望闻问切”四诊结合。比如说,这类患者,望其形多偏瘦,手指多细长。望其舌,多舌体瘦而薄,舌边、尖多红点,舌边多有齿痕;闻其声,多偏尖细,说话较急促而不和缓;问其病情,多爱理不理;而其中,尤以脉诊最为可靠。临床上,凡是见双关脉郁的,均提示中焦郁滞。
但是,到底何为“郁”脉呢?这看似最简单的问题,有时候却会引起误解。所谓“郁”脉,就是指寸关尺三部脉中相对最大之脉。有时候,我们看到来老师这里学习的同学,将患者的脉描述为“六部脉郁”,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那么,“郁”脉到底有何临床意义呢?老师认为,“独处藏奸”,郁脉的部位和性质往往是疾病的关键所在。双关脉郁,就提示人体气机堵在肝胆和脾胃,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这个时候,在治疗的大方向上,就可以考虑用逍遥散健脾疏肝,运转中焦。但在细节上,还是有具体的区别的。比如说,如果双关脉郁而濡弱,则说明中焦湿气重;如果郁而滑,则说明中焦痰气盛;如果郁而轻取柔和,重按有力冲指,则提示气郁在里;如果郁而弦亢,
浮取有力弹指,重取反弱,则提示虚火上亢;如果郁而无力,则提示阳气不足。这些情况,处方都要在逍遥散的基础上相应做一些加减,治疗效果才会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41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