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坐骨神经痛验方
2025
11-15

坐骨神经痛验方

                                              

本病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外侧的疼痛。其病发生原因可以是由上呼吸道感染,牙齿及鼻窦炎症经血液传播侵入神经外衣,或由受寒湿而诱发;除此,也可继发于腰椎间盘脱出、椎管内肿瘤压迫及神干走行部位邻近组织的炎症所侵及。起病常先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数日后沿坐骨神经通路剧烈疼痛,或为钝痛,或为刀刺及烧灼样痛。夜重昼轻。在移动肢体,或直腿上举时可引起疼痛。本病属中医“腰腿痛”、”寒湿痹”、“寒腿”、“寒腰”、“肾府虚”等范畴,以下炒方,供治疗时选用。

1号方

治疗方法

蛇蝎散蕲蛇、全蝎、蜈蚣各等份。研细末,每日3克,分1~3次服下。

治疗效果

治疗5例,获卓效。

2号方

治疗方法

水蜈蚣合剂水蜈蚣鲜品(或干品150克)、生姜(切成块)、红糖各250克。共置铝锅中,加水2000毫升,文武火煎至5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治疗效臬

治疗32例,全部有效。一般服1~2剂时,局部疫痛加重;第3剂后疼痛渐减。疼痛完全销除,肢体劳动力恢复时间5~23天,平均8天。

治疗方法

同名经疗法取患侧对侧的小肠经穴,如少泽、后溪、腕骨、少海、天宗等。针刺天宗时采用强刺激的提插捻转,并嘱忠者对患侧肢体做屈伸,旋转动作,每隔5分钟捻转提插1次。其余穴位均留针20分钟。每天1次。

治疗效果

经治12例。针4次后,临床症状消失11例,疼痛减轻1例。

4号方

治疗方法

祛风活血定痛汤羌独活、桂枝、全蝎各5克,防风、防己、当归、川芎各10克,细辛2克,乳香、没药各6克,炙米壳、鹿角片各9克,仙灵脾15克。水煎服,15剂为1疗程。加减法:局部怕冷,加附子5~10克;屈伸不利,加木瓜10克;下肢发麻,加白芥子10克;素体阴虚,加白芍10~15克。

治疗效果

治疗88例。显效77例;无效11例。

5、6号方

治疗方法

①内服药黄芪30克,当归、赤芍、羌活、独活、防风各15克,乌梢蛇12克,蜈蚣2条,苡仁29克,细辛、甘草各6克。加减:气虚明显者黄芪加至60克;血虚者当归加至30克;阳虚者加附子;肾虚者加川断、五加皮;局部发冷疼痛剧烈者加川乌、草乌;湿邪明显者加防己;顽痛不已者加地鳖虫等虫药;局部麻木者重用当归、加鸡血藤。②外用药麸粉1000克,食盐500克,川椒100克,食醋、黄酒各50克。将轧碎的川椒、食盐、麦麸粉置铁锅内炒黄,加入食醋同炒,至焦黄后加人黄酒,即装布袋趁热(约60℃)外敷疼痛部位,每日1次。

治疗效果

经治30例。痊愈23例;基本痊愈4例;显效2例;无效1例。

7号方

治疗方法

血马散血竭(另研末)15克,制马钱子(砂炒黄,研末,勿炭化)5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木瓜、独活、木通、木防己各12克,蜈蚣3条。共研细末,与血竭、制马钱子混匀,贮瓶备用。黄洒或温开水冲服,每次2克,渐增至3克,每日2次。忌食鱼腥物。服完1料药为1疗程。

治疗效果

治疗62例。痊愈58例;好转2例;无效2例

8号方

治疗方法

方药白芍、木瓜各40克,并酌加鸡血藤、地龙、参三七、全蝎、川芎、香附、川牛膝引药下行,常能获得较好效果。煎脑。

治疗效果

治疗多例,效果甚佳

9号方

治疗方法

吴柒萸止痛汤吴茱萸12克,郁金、全蝎、炙甘草各10克,木瓜30克,牛膝、白芍各15克,蜈蚣2条。偏热者加忍冬藤、木通;寒甚者加制川乌、桂枝;湿盛者加苍术、苡仁;剧痛者加元胡、乳香、没药。水煎服。

治疗效果

治疗62例。痊愈40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5例。

10号方

治疗方法

八味柔肝散白芍、生地黄各30~60克,枸杞子、制首乌、当归、木瓜各15克,川芎10克,怀牛膝20克。水煎温服,日服2次。加减法:偏风者加防风10克,秦艽12克;偏寒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克;偏湿者加苡仁30克,苍术12克;偏热者加忍冬藤30克,络石藤12克;兼气虚者加生黄芪30~40克;疼痛日久不愈者加蜈蚣4条,蕲蛇15克。

治疗效果

治疗45例。痊愈20例: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3例。

11号方

治疗方法

加味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兰归尾各15克,附子20克,赤芍、制地龙各12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肉桂、蜈蚣、全蝎各6克(后两味研细末另包)。上药除后2味外,均用水煎3次,分次冲服蜈蚣及全蝎粉末,每日2~3次。

治疗效果

治疗53例。治愈42例;好转8例;无效3例。

12号方

治疗方法

芍药甘草汤加味白芍15~30克,当归、桂枝、乳香、没药、制川乌各10~15克,威灵仙10~13克,细辛5克,甘草10克。水煎服。加减法:疼剧者,加蜈蚣1~2条;风重者,加秦芜10~

15克;湿重者,加苡仁15~30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5克;血虚者,加当归15~20克:腰痛者,加川断、牛膝各15克,狗脊12克;肢麻木者,加木瓜12克。

治疗效果

治疗61例。痊愈55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3例。

13号方

治疗方法

温肾通络汤黄芪、熟地、仙灵脾、巴戟天、杜仲、桑寄生、当归、赤芍、怀牛膝、白芍各15克,炮附子12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加减法:疼痛剧者,加川草鸟;病程久者,加全蝎、蜈蚣、岛档蛇。

治疗效果

治疗50例。痊愈24例;好转25例:无效1例。

14号方

治疗方法

按摩①病人取俯卧位,两手沿身体自然下垂,肌肉放松。

②分筋:术者双手拇指沿梨状肌表面投影由上向下垂直分筋4~5次。③理筋:一拇指按压梨状肌上端,另一拇指沿肌纤维方向由上尚下理顺肌筋5~6次。④镇定:以拇指力量由轻至重向梨状肌.深压,时间不超过1分钟。⑤嘱患者进行压腿、松腿、弯腰等适.当的功能锻炼。

治疗效果

15号方

治疗方法

马钱子丸马钱子300克,炙麻黄、制川乌、制草乌、炒牛膝、炒苍术、制乳香、制没药、炒僵蚕、炒全蝎、炙甘草各35克。随症加减:伴肾虚腰痛者加炒杜仲35克;上肢疼痛者加姜黄.20克;湿邪偏重者加木防己30克。将马钱子放砂锅内加水3000毫升,放绿豆少许同煮,待绿豆开花,取出浸泡冷水中,去皮切成薄片,晾于,用沙土炒至棕黄色。同余药共研细末,过80目筛,装空心胶囊(每粒重0.25克),备用。每晚睡前服1次,成人.4~6粒,重者可服至10粒。用白酒一盅为引,不能饮酒者可用黄酒一盅为引。服药后夜间不要独白下床活动。服药期间禁食猪肉、茶叶、秋南瓜,注意避风,孕妇忌用。15天为1疗程,痛减继服,不减停服。

治疗效果

治疗33例。痊愈24例;显效7例;无效2例。

16号方

治疗方法

加味九分散制马钱子46克,制乳香、制没药、麻黄、肉桂、全蝎各30克。共研细面,装入空心胶囊内,每粒重0.25克。每次2~4粒,每日2次,早晚用温开水送服。3周为1疗程。注总;服药期间一旦出现口唇麻木、舌僵等,立即停药或减半服用。开始服药宜小景,无不适,可渐加量至每次4~5粒。

治疗效果

经治38例。痊愈27例;显效9例;无效2例。

17号方

治疗方法

藤蚣汤青风藤、海风藤、雷公藤、鸡血藤、龙须藤各15克,虎杖、炮山甲、乳香、没药、当归各10克,桃仁、全蝎各7克,蜈蚣2条。体弱者加党参、白术。水煎,日服1剂。

治疗效果

每治,疗效明显。

按:对病程长,病性重或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者可结合针灸、推拿、坐骨神经痛点减压术,以加强疗效。本方系蔡俊经验。

18号方

治疗方法

黄藤蹄筋汤黄芪、当归、牛膝、鲜鸡矢藤各30克,防风、寻骨风各15克,猪蹄筋一对。先将猪蹄筋切成半寸长小节,洗净。再将余药一起浸于2000毫升冷水中30分钟,用文火煎1小时许,取药汁800毫升,过滤去渣,将猪蹄筋入药汁内,用文火煎熬,以熟为度,吃筋喝汤,1~1.5天1剂。

治疗效果

王某,男,35岁。腰及左下肢疼痛,沿大腿后外侧放射至足跟,伴琳木、无力3月余,经多方治疗无效。经检查,诊为坐骨神经痛(根性)。投上方加狗脊、苡仁、丹参各30克,5剂痛止。随访至今未复发。

19、20号方

治疗方法

方药①龙胆草、甘草各6克,元参、赤白芍各24克,生苡仁、桑枝、豨签草各30克,地龙125克。每日1剂,水煎服。②元参、白芍各24克,甘草6克,丹皮9克,地龙12克,龙骨、牡蛎、豨签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效果

梁某,男,48岁。沿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背孪痛如割,已四个多月。夜卧痛更甚。治疗三个月无效。诊见患者扶拐而行,右腿娄缩,食少面形瘦,口苫,溲黄便干。舌边尖红,苔白厚;脉弦滑。按清热养肝法治之。予方①2剂后,苔薄白而质红,腿牵痛未减,不能平卧。改用育阴缓肝法,予方②4剂后,腿痛减,可平卧。原方加人生地30克,麦冬12克。再服8剂后疼痛明显减轻,不需扶拐。继连服半月

21号方

治疗方法

阳和汤加减熟地、黄芪各15克,鹿角胶9克,麻黄5克,桂枝、炮姜、白芥子各6克,甘草3克,牛膝、制川乌各10克。水煎服。加减法:如遍身微微汗出,疼痛明显缓解者去川乌、麻黄,加川断12克。

治疗效果

李某,男,52岁。半月前始觉右侧髋关节疼痛,继则扩大到大、小腿外侧及足跟部。诊见跛行,坐立时须持右髋关节前屈位,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面色少华,倦怠,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涩。证属肾阳不足,寒凝关节筋肉。治宜温阳补肾,散寒通滞,兼以益气。服上方20剂,愈。

22号方

治疗方法

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川芎、当归、赤芍各10克,红花5克,蜈蚣6克(研细求兑服),生改仁20克,青风藤15克。水煎服,1日1剂。

治疗效果

龙某,男,28岁。两个月前突感腰背部疼痛,继面腰部医直,数月后出现腰腿疼痛,行走困难。诊见面晦黯,步行艰难。舌质红,苔薄黄3脉弦数。证属湿热下注,痹阻脉络。治宜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服上方10剂,愈。

23号方

治疗方法

四藤二活艽健汤(自拟)鸡血藤、椿根藤各30克,石楠藤、络石藤,千年健、钻地风、半风荷、威灵仙、当归、川牛膝各15克,羌活、独活、秦艽各10克,丹参20克。水煎服,1日1剂。另用当归针、风湿1号针混合肌肉注射。

治疗效果

刘某,男,58岁。右下肢间歇性疼痛5年。新近疼痛加剧,呈烧灼感或刀割样疼痛,遇寒冷与潮湿则痛更加剧,多方治疗不效。疼痛由右下肢坐骨神经走向之臀点、胭点、腓肠肌点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为痛痹。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服上方8剂,肌注5天,愈。

24号方

治疗方法

阳和汤化裁熟地50克,炮山甲、鹿角胶、白芥子、麻黄、川岛、桂枝、千姜、引断、木瓜各10克,细辛5克,蜈蚣1条,甘草4克。水煎服。

治疗效果

庞某,女,40岁。患者左侧腰腿疼痛,不能行走,疼痛性质按坐骨神经走向,痛有定处,反复发作。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久治效果不佳。息者形瘦,下肢行动困难,无红肿,肌肉娄缩,疼痛时从腰部、臂部、大腿后面、小腿外侧波及足外侧,尤其夜问痛甚。寒则痛,嗳则舒。脉沉细而涩;舌淡苔薄。饮食、二便正常。此为因阴寒凝滞而致之痛痹,现已寒湿沉积于筋骨之间。治宜温经散寒,疏通经络,兼顾其正。服上方10剂,疼痛大凝,能弃杖而行,续进10剂,病痊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