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复方蒲公英煎剂
复方蒲公英煎剂
技术领域
传统中医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岐伯,故有“不崇岐黄,岂可业医”之说。
俗说:“灵药不如秘方,名医不如祖传”,这是人们对我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医药的科学性肯定和赞扬,复方蒲公英煎剂正是民间传统医药我家的祖传秘方。在近300年临床延用史的基础上,通过几十年的临床验证,在夏秋大旱季节蚂蚁为求生存,奋力吸食蒲公英精神的鼓舞与启迪下,用纯内服药外用的民间特殊疗法和复方配制方法,在祖传秘方13味药的基础上,又精选了9味药。配药时坚持药性相生、相须,无相恶、相杀,功能与疗效相同或相近的复方配方原则,每一味药的科学依据,通过几十年临床反复验证,确实疗效显著,再从古今医学典籍工具书中寻求的科学根据,确认后,针对性摘取相关内容,分别组合而成。用蒲公英等二十二味纯中药研制成的淡黄色液体煎剂。其味微苦、甘、咸、寒,是老少皆宜的专治皮肤病速效药。有凉血活血、止血化瘀、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消炎镇痛、杀虫止痒、抑制真菌、抗感染和润肤等功能。其疗效社会上同类药物无可伦比,速效是其主要特征,敷药后一分钟许,可见红肿肤色渐渐暗淡,渐渐收敛,痛痒渐止,患者渐感舒适。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疗效尤为显著。如带状疱疹、湿疹、痤疮、肿毒、创伤、水痘、皮疹皮炎等,每日涂药一次,2-5天即可治愈,疗效基本上100%;治疗荨麻疹、毛囊炎、青春痘、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念珠菌病、疔、疽、痈、疖、烫创伤、血瘀溃疡、疥癣、痤疮顽固性皮肤奇痒等疑难杂症,每日涂药一次,在较短时间治愈,疗效98%以上。此药可含化、点眼,治疗口、眼炎症、溃疡有明显疗效而不损土。
治疗时,必须将疱疹挑破后再涂药;无名肿毒患处宜用药液反复涂擦,促使表皮发热、毛细血管扩张,使药液迅速吸收,增强疗效;涂药时,破溃患处有短时间刺激性,宜用如意金黄散、炉甘石、冰片合剂研末敷之,痛痒渐止,无大痛苦,无后遗症,根治。
发明内容
本品原祖传秘方十三味药:即蒲公英、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漏芦、全蝎、冰片、薄荷、黄柏、黄连、升麻、白敛、雄黄。制药时,将13味药等量配方一起放到砂锅里加水后烧熟、烧烂,然后倒入盆器中用木棒捣成糊状药膏。制药时不知道捣坏了多少盆器,带来不少苦恼和笑话。替患者治病时就将此糊状药膏敷于患处。
通过几十年临床验证,发现家传秘方治疗急性渗性皮肤病特别灵,确有药到病除之功,如急性皮疹皮炎,疔、疽、痈、疖、带状疱疹等;但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就不那么灵验了。如湿疹、顽固性皮炎、青春痘、毛囊炎、血瘀溃疡等。特别是炎症遍体或大面积皮肤损坏就无法进行了,总不能将患者全身用药膏都涂糊起来。我经常为此犯愁,总想纠正这些缺陷,那就必须想办法对家传秘方进行改革创新。
通过临床试验,在蚂蚁启迪下研发成功,陈述说明如下:
一、1984年4月,用家传秘方13味药仍然等量配制,想将药膏试制成药水方便于患者:每味药7克,(13×7)计92克的基础上,用水1500毫升,水和药同时倒入砂锅中煎熬,熬得锅里药稍浓稠时才停火,冷却后榨挤出成品药水300毫升。用此药替患者治疗皮肤病。
通过大半年的临床试用,结果对大面积红肿炎症有疗效,患者反应还可以;但对疔、疽、痈、疖、暴块红肿就不如家传秘方灵验了。由于疗效不佳,经常受到患者的指责。总之,这次创新以失败而告终。但我并不为此而灰心。
二、1984年10月底,对家传秘方重新开始创新。便想起童年挖蒲公英等野菜充饥时的趣事:发现只要是炎热的大旱时节,总看到蚂蚁伏在蒲公英的叶片上一股劲地先吸其浆汁,然后食其叶和根。同时还沿着一棵棵蒲公英的周围掘土打洞,每一棵蒲公英的根部就有一个蚂蚁窝,掘起的土垒得高高的像一座座小土丘。它们还将吃剩下来的碎片断根忙碌着拖进窝里储存起来。当时我看了很好奇。
我长大后,由于制药之需,即使炎热的盛夏也得到田野里采集蒲公英等药材。采药时,带着童年之疑,对蚂蚁与蒲公英留心观察,多次发现,只要是炎热的大旱夏秋季节,蚂蚁和往日一样,仍然吸食蒲公英,有些场面简直是动人的奇观。看了勾起我 很多遐想,蚂蚁喜欢啃骨头,又为什么在这天气炎热的大旱时节就特别喜欢吸食蒲公英呢?于是我联想到家传秘方的首味药就是蒲公英展开联想。我想,为了弄懂蚂蚁如此举动的科学道理,就必须认真看书学习,在书中寻求科学道理。从而,我翻阅了很多古今有关蒲公英的医学论著,写了近千篇读书笔记。经过认真探究,结合临床对蒲公英进行全面考证。从而发现蒲公英含众多对人体有益元素和对皮肤病的疗效(见前面单味药介绍),小蚂蚁的举动正好证实了这样的科学道理。由于大旱,天气炎热得蚂蚁血热、血瘀、缺水、火毒盛旺而无法生存,它们选取吸食蒲公英是为了凉血活血,止渴泻火,清热解毒,力求生存,否则就会被血热、血瘀、缺水、火毒攻心而致死。很有个性的小蚂蚁在特定的环境里,在难以生存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既科学而又合乎体需的求生之道赖以生存。动物亦然,何况人乎?
综上述,蚂蚁吸食蒲公英之举对我很大启迪,激励我重新对家传秘方的研发。
将蒲公英在原方药中和其他药等量配制的剂量提升10倍。即70克鲜蒲公英全草和其余12味药(12×7)计84克,(84+70)合计154克,用3公斤水,水和药合并倒入砂锅里煎熬成淡黄色液体药,成品药600毫升,以后将其用于临床。
通过大半年的临床试用,结果不太如人愿。涂敷大面积皮肤患处使用方便,对皮肤红肿疮疹皮炎有明显疗效。经调查,45%患者反应良好;30%患者反应有疗效,就是太慢,急性渗出性皮肤炎1-2周还不能完全痊愈,止痛效果也不好;25%患者认为对治疗疔、疽、痈、疖不如祖传秘方灵验。我分析这仍是药物分散功力不集中的原因,必须再度更新。
三、为了创新,还必须从蚂蚁吸食蒲公英上动脑筋。我反复深思,蚂蚁吸食蒲公英时,为什么总是先吸其浆汁而后食其根叶呢?我认为这是因为蚂蚁严重缺水、体虚。聪明的小蚂蚁先吸蒲公英的营养精华是为了在体内“充电”,吸浆汁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止渴、活血、凉血。我认为对家传秘方的创新必须从鲜蒲公英的全草中榨取精华——浆汁。而且我坚信,用其纯浆汁代替水熬成的药肯定疗效比家传秘方好得多,而且使用方便。
1985年10月,我将50克鲜蒲公英全草提升为50公斤,按蒲公英老则入药的药理性特点,用花其后连根挖起的鲜蒲公英全草,先将其机粉成糊糊,然后用榨干机榨取其纯浆汁36公斤,将原等量配方的5克安需要分别提升为100-40克,用蒲公英的 纯浆汁代替水,放到非铁锅中煎熬,用1∶3的比例煎熬,制成12公斤成品药。为了增加疗效,在多年临床验证的基础上,在众多药物中,又精心筛选了常用的内服药物9味,即增配甘草50克、金银花70克、红花70克;为了纠正家传秘方治急病易而治顽症难的缺陷,增配乌蛇60克,大青叶60克,鱼腥草50克;增配升麻、苍术、连翘、白鲜皮各40克。在家传秘方13味中药中,删去紫草40克,增配苍术40克,这样的调整是一次重大创新,促使药物大大提升药效,达到发明创新的目的。
一分耕耘,总有一分回报。由于我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5年秋成功地研制成复方蒲公英煎剂这一治疗皮肤病的特效药,速效是其基本特征,通过几十年的临床验证,本方药有独特的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通过近27个春秋的临床验证,治疗带状疱疹、皮疹皮炎等急性皮肤病疗效基本上是100%;治疗青春痘、毛囊炎、溃疡窠囊、痤疮、皮肤奇痒、疥癣痈疡等顽固性皮肤病在短时间治愈,疗效98%以上。
综上述,由于药物的更新,有力地纠正了家传秘方治急病易而治顽症难的缺陷。在配方时既考虑到综合性疗效,又重点突出,各有所指;既外彻腠理,又内健脏腑,表里合一而不损土;既补阴升阳,又追其病因,治病除根。对蒲公英的大量使用是我一大创新,只增强疗效又不损土。方中侧重性治疗配:金银花、红花、大青叶、白鲜皮、蛇床子、冰片、黄柏、黄连、薄荷;配地肤子、乌蛇、苦参杀虫止痒,抑制真菌;甘草素甜,诱虫杀虫,解方药诸毒;白蔹、连翘祛腐生新、收敛;升麻、苍术、鱼腥草升阳发表,止痒、透发瘾疹难出;全蝎、漏芦逐风除湿、消炎排水;雄黄专治蛇、虫、犬、兽诸毒、带状疱疹等。
我在药物研制中走了不少弯路,在初研制的药物总是先要在自己和家里人身上试用。1985年春,我12岁的女儿患大疱型带状疱疹,我替孩子敷药,挑破的伤口被药物刺激得嚎啕大哭,剧痛不安。我立即改进方法,用冰片、如意金黄散、炉甘石合剂研末敷于患处。片刻,孩子不哭不闹了,垂着泪水说:“不疼了,不疼了!”
同年夏,我做药时由于天太热,汗水流失太多,致使全身药物过敏,突然红疹遍布,全身皮肤奇痒得不能自己,抓挠不止,即使抓得血津津的也无济于事。然而,我便想起女儿镇痛用的药。我分析药能镇痛就能止痒,因为都属刺激神经。于是用上面三味药合剂敷之,渐渐止痒。从此,凡是奇痒剧痛的患者,我就配如意金黄散40克、冰片30克、炉甘石30克合剂研末敷之,起到了良好的疗效。
药源广泛,制作简易,疗效独特,使用便捷,使用范围广,社会需求量大,经济实惠,是惠及患者之良药。
鲜药渣可喂猪;熬过的药渣可拌饲料喂猪,生猪食其不痒、不癞、不泻、皮毛光滑。亦是农作物的有机肥。
缺乏防腐能力,制作时宜加适量的食品防腐剂。
配方与制作
1、配方:鲜蒲公英全草50公斤;金银花、苦参、薄荷、红花、各70克;冰片100克;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大青叶、乌蛇各60克;甘草、黄连、雄黄、鱼腥草、全蝎、白蔹各50克;连翘、苍术、漏芦、升麻、白鲜皮各40克。
2、制作:备50公斤花期后连根挖起的鲜蒲公英全草,洗净去杂,凉干后机粉成糊状,榨取其浆汁36公斤。将其浆汁倒入非铁锅中烧开,取出浮在上面的杂质,除药引子冰片外,将其他20味药一起放进锅里用文火煎熬;当药液熬耗1/3时,将炉火升旺,用大火煎熬;当药液熬耗近2/3时放进冰片,用小火煎熬,慢慢停火。停火后取出药渣,榨取药渣中的药液,药已制成,用1∶3配制比例,制成成品药12公斤,冷却后加入适量的食用防腐剂,密封包装,储存于清凉干燥处。
鲜药渣可喂猪,生猪食之不痒不癞,不泻、皮毛光滑;鲜药渣和煎熬过的药渣是农作物的有机肥。即将药渣剩潮堆捂10-15天,使其发酵,长满白色毛绒绒,是很好的酵母菌速效肥。
Claims (2)
Hide Dependent
1.一种外敷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原料为:鲜蒲公英全草50公斤;金银花、苦参、薄荷、红花各70克;冰片100克;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大青叶、乌蛇各60克;甘草、黄连、雄黄、鱼腥草、全蝎、白蔹各50克;连翘、苍术、漏芦、升麻、白鲜皮各40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为:备50公斤花期后连根挖起的鲜蒲公英全草,洗净去杂,凉干后机粉成糊状,榨取其浆汁36公斤,将其浆汁倒入非铁锅中烧开,取出浮在上面的杂质,除药引子冰片外,将其他20味药一起放进锅里用文火煎熬;当药液熬耗1/3时,将炉火升旺,用大火煎熬;当药液熬耗近2/3时放进冰片,用小火煎熬,慢慢停火,停火后取出药渣,榨取药渣中的药液,药已制成,用1:3配制比例,制成成品药12公斤,冷却后加入适量的食用防腐剂,密封包装,储存于清凉干燥处。
Help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34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