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清通窍汤:(主治脾虚清陷之慢性鼻炎、鼻窦炎)【组成】
君药:炙黄芪20g,党参10g臣药:升麻6g,柴胡6g,白术10g佐药:陈皮6g,当归10g,辛夷10g,白芷10g使药:甘草3g
【方义解析】
此方充分体现了干老“从脾胃论治鼻病”的学术思想,是补中益气汤在鼻科的精妙化裁。
君臣共建,补气升阳:以黄芪、党参为君,大补脾胃之气,固护中州。以升麻、柴胡为臣,轻清上行,升举下陷之清阳,引药力直达鼻窍。白术助君药健脾燥湿。
佐使相协,通窍和营:陈皮理气,防补药之壅滞;当归养血活血,符合“久病入络”之理;辛夷、白芷为通鼻窍之要药,引诸药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
【核心病机】
慢性鼻炎、鼻窦炎迁延不愈,非尽属外邪,更多是“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上踞,鼻窍失养”。治疗关键在于“健脾益气,升清通窍”。
【适用症候清单】
主症:鼻塞时轻时重,流黏白或清稀涕,遇风冷加重。兼症:头晕头昏,气短乏力,食欲不振,便溏。关键体征:鼻黏膜色淡、肿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弱。
【验案赏析】
(以下医案基于干祖望学术思想及典型临床报道整理)
患者:张某,男,42岁。主诉:反复鼻塞、流清涕伴头晕5年。
病史:患者5年来鼻塞反复发作,涕多清稀,遇风寒则症状加重。平素自觉气短乏力,食欲不佳,大便时常溏薄。屡用鼻喷激素及抗过敏药,初用有效,久则效差。
检查:双下鼻甲肿胀,黏膜色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弱。
诊断:鼻鼽(脾肺气虚,清阳不升)。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通窍。
处方:升清通窍汤。
炙黄芪20g,党参10g,炒白术10g,升麻6g,柴胡6g,陈皮6g,当归10g,辛夷花10g(包煎),白芷10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患者自述鼻塞减轻,清涕减少,精神好转,食欲增进。查鼻甲肿胀减轻。效不更方,续服14剂。
三诊:鼻塞已通,清涕止,头晕、乏力诸症均显著改善。嘱其常服补中益气丸巩固,并避风寒、慎生冷。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语:
此案展现了干老从脾胃论治鼻病的深厚功力。患者一派脾虚清陷之象,干老并未见鼻治鼻,而是抓住“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这一核心,以升清通窍汤健脾益气以治本,佐以辛夷、白芷通窍以治标,标本兼治,故而收获良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23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