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站桩的真谛:执着于身体是一道墙,放下它便见整片天
2025
10-28

站桩的真谛:执着于身体是一道墙,放下它便见整片天

#站桩分养生桩和功夫桩吗#

你是否曾在站桩时,苦苦追寻体内的气感?是否不断调整细微的姿势,渴望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完美角度”?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么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一句箴言,或许能为你劈开迷雾:

“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

这看似矛盾的十八个字,道尽了中国内家拳修炼的核心奥秘,也是意拳(大成拳)能卓然成家的根本所在。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身之内”的辩证哲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 困境:为何“执着己身”是死路?

初学者踏入站桩之门,首要任务自然是认识自己的身体。我们纠正间架,感受筋骨的变化,体会气血的流动。这个阶段,“关注自身”是必要的。

但很多人就此停步,陷入了“执着己身”的深渊:

  • 纠结于局部: 总觉得肩膀没松透,腰胯没到位,意念始终在身体内部打转。
  • 追求特异感: 刻意追求热、麻、胀等气感,一旦没有就觉得功夫没长进,心生焦躁。
  • 形神僵化: 为了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全身紧绷,精神紧张,失去了站桩最核心的“舒适得力”的原则。

这种状态,王芗斋先生一针见血地评价为“一无是处”。因为它将我们禁锢在了这具皮囊的方寸之地,精神与力量内卷、自我消耗,永远无法爆发出真正的潜能。这好比一个人终日对镜自照,纠结于每一处细节,却忘记了推开门窗,去拥抱整个世界。

二、 破局:何为“反向身外寻”?

在具备了基本的“体认”基础,明白了松紧、虚实、动静的内在逻辑后(即“见性明理”),王芗斋先生指引了我们一条向上的通路:“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寻。”

这个“寻”,不是离开身体,而是将精神的焦点,从对内体的执着,转向与外部空间的连接。

  • 从“体内纠结”到“体外呼应”: 不要再想着你的胳膊是不是抬高了半寸,而是去想象双臂怀抱一棵参天古树,感受树干的粗粝与伟岸;不要再去纠结重心是否在脚跟,而是去想象自己如浮于温泉之中,感受水的浮力与阻力。
  • 建立能量的通道: 身体是修炼的载体,是力量的发射台。但力量源泉,却来自于与外界能量的交换与共振。通过“身外寻”,我们意在建立一个“神、意、气、力”与外界相连的通道。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如何“寻”?这里有几种具体的法门:

  • 神光照射: 目光不再内收或呆滞,而是“远望”,如探照灯般扫视远方,将你的精神提领出躯壳。眼神所到之处,意便到了。
  • 意念假借: 这是意拳的核心。假借周身毛发与大气摩擦;假借立于齐腰深的水中,感受水波的涌动;假借与人搏斗,感知对手的存在。这些“假借”是为了激发神经系统的本能反应,调动出沉睡的身体潜能。
  • 与环境共融: 站桩时,感觉自己是一棵根系深扎大地的巨树,枝叶在风中摇曳;或如高山耸立,与天地同呼吸。你的身体,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整个环境的一部分。
  • 三、 升华:矛盾的统一——“离开己身无物可求”

    这时,我们再回头看后半句“离开己身无物可求”,便能豁然开朗。

    这句话不是对前一句的否定,而是完美的统一。它告诉我们:

    修炼的终点,不是抛弃身体,而是让身体回归其在宇宙中的正确位置——一个连通内外、吞吐能量的“通道”。

    你所有的“身外寻”,最终都要通过身体来体现和验证:

    • 当你意想怀抱大树时,你的臂弯是否感受到了更饱满的撑抱力?
    • 当你意想浮于水中时,你的身体是否更加松沉,脚下更加稳固?
    • 当你神光远放时,你的精神是否更加焕发,感知是否更加敏锐?

    这一切的成效,最终都“求”于你的身体。你不再“执着”于它,但它却因为与外界建立了连接,而变得更强、更灵、更通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结语:从“有我”之境,入“无我”之境

    站桩的修炼,就是一个从“执着己身”(有我),到“反向身外寻”(破我),最终达到“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无我而真我显现)的螺旋上升过程。

    当你放下对内在细微感觉的执着,勇敢地将精神向外拓展,你会发现,你获得的不是一个更僵硬的躯体,而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你的力量将不再是局部的肌肉力,而是与天地相合的“浑元力”;你的境界,也将突破维度的限制,迈向一个全新的层次。

    为助大家实践,特别福利如下:本文的“身外寻”法门虽已点出,但一个系统性的入门指导能让你事半功倍,避免走入误区。

    在评论区留言【您的感悟或疑问】,前50名读者将免费获赠两份绝佳的站桩入门电子资料:

  • 《夜听雪浑圆桩修炼》前五节: 这份资料价值在于其 “由松入静”的核心心法,带你一步步拆解桩架,从脚到头顶尖感受“骨松肉坠”,特别适合帮助初学者打破身体僵硬,快速找到“体感”,为后期的“身外寻”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 《活力站桩:六根归一》前五节: 这份资料的精华在于 “收摄心神”的独家法要。它教你如何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从外驰的状态收回来,专一于桩功之内。这正是从“执着己身”过渡到“反向身外寻”的关键桥梁,能有效解决心神散乱、杂念纷飞的问题。
  • 两份资料,一体一用,一松一静,相辅相成。希望能助力您的站桩之路,早日踏入“内外相合,天人相应”的妙境。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