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后,很多人常会感觉浑身发紧、手脚发麻,甚至偶尔头晕乏力,这在中医看来,多是身体“淤堵”的信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自然会受影响。
其实不用靠复杂按摩,中医推拿里一个简单到人人都会的动作,就能帮你疏通气血、预防疾病,那就是“搓”。
搓耳朵:养肾调血压,上火全赶跑
中医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更是肾脏健康的“晴雨表”——耳朵红润有光泽,往往肾气充足;若耳朵干瘪、发凉,可能是肾气亏虚的信号。而且耳朵上分布着大量末梢神经,经常搓耳既能强肾固精,还能调节血压,对缓解“上火”也有帮助。
正确搓法:双手拇指与食指捏住耳轮,从耳垂开始,慢慢向上搓至耳尖,再从耳尖向下回搓,反复操作直到耳轮发红发烫。注意力度要轻柔,别用指甲刮擦皮肤,每天早晚各搓1次,每次3-5分钟即可。
小贴士:上火时多搓耳尖,耳鸣、眼干时可重点搓耳垂,坚持一周就能明显感觉身体更清爽。
搓鼻子:润肺抗鼻炎,呼吸更顺畅
鼻炎、鼻塞是很多人的“老毛病”,尤其换季时,一遇冷风就打喷嚏、流鼻涕,不仅难受,还会让空气中的灰尘、细菌趁机进入肺部,影响呼吸系统健康。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经常搓鼻子能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增强鼻腔抵抗力,既缓解鼻炎症状,又能让吸入的空气更清洁湿润,间接保护肺部。
正确搓法:先在鼻翼两侧抹一点润肤露(避免搓伤皮肤),双手食指指腹抵住鼻翼,从眉头正中的印堂穴开始,顺着鼻梁向下搓至鼻尖,再向上回搓,动作缓慢轻柔,直到鼻翼微微发红。每天早上起床后、外出前各搓1次,每次1-2分钟,坚持下来能减少鼻炎发作频率。
搓额头:醒脑防头晕,打通任督脉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但随着年龄增长,脑部血液循环会变慢,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脑梗等问题。额头是任督二脉的重要通路,搓额头能直接刺激太阳穴、印堂穴等穴位,增加大脑供血量,促进气血循环,起到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的作用,对改善失眠、记忆力下降也有帮助。
正确搓法:双手掌心搓热,用掌根或指腹从额头中间向两侧太阳穴搓,左右侧各搓100次,力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
小贴士:搓完后注意保暖,别马上吹冷风,避免受凉。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用手指从额头向后梳头发,全面刺激头部穴位,效果更好。
搓双手:调五脏功能,随时随地养生
手上藏着人体的“健康密码”——合谷穴对应肠胃、少商穴对应肺部、鱼际穴对应心脏,不同穴位对应不同脏腑。经常搓手能刺激这些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而且双手是人体最灵活的部位,不管是看电视、等公交,还是睡前,都能随时搓,非常方便。
正确搓法:双手手心相对,用力快速互搓,直到手心发热;再换手背相对搓,同样搓至发热;最后用一只手的拇指搓另一只手的指缝、指尖,每个部位都搓到。每天只要有空就搓,每次30秒到1分钟,坚持下来能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肠胃不适等问题。
搓腰部:强肾防腰痛,越搓越挺拔
很多老人到了七八十岁,腰依然笔直不弯,秘诀之一就是常搓腰。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的腰眼穴位于带脉之中,是肾脏的“门户”,经常搓腰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不仅能增强肾功能,还能改善腰肌血液循环,提高腰肌耐力,预防因劳累、风寒引起的腰痛、腰酸。
正确搓法:双手掐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拇指抵住的位置就是腰眼穴。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用拇指指腹按揉腰眼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50次;再双手握拳,用拳眼抵住腰眼,缓慢旋转按摩,直到腰部发热。每天晚上睡前搓1次,每次5分钟,坚持半个月就能感觉腰部更有力。
搓双脚:防百病助长寿,寒从脚走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但它位于身体最下端,气血供应相对较少,皮下脂肪薄,容易受凉,所以有“寒从脚起”的说法。脚部有60多个穴位、多条经络,经常搓脚能刺激这些通路,调整人体机能,改善手脚冰凉、失眠等问题,长期坚持还能延缓衰老,助人长寿。
正确搓法:分干搓和湿搓两种。- 干搓:坐姿,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右手掌心抵住左脚心,从脚跟向脚尖搓,上下反复搓100次,直到脚心发热,再换左手搓右脚心。- 湿搓:先将双脚泡在温水里(水温40℃左右,没过脚踝),泡5-10分钟至脚发红,再按干搓的方法搓脚,既能清洁脚部,又能增强养生效果。
小贴士:睡前搓脚最好,搓完后马上穿上袜子,别让脚受凉,还能帮助入睡。
6个简单的养生动作,就能帮助你疏通气血,日常一起来试试吧!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19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