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2025
10-21

常见病中医针灸处方指南

第一节 急性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发热1.大椎、曲池、合谷;2.大椎、曲池、复溜;

(二)昏迷1.人中;2.十宣;3.合谷、太冲;4.百会、人中、涌泉。

(三)虚脱1.百会、神阙、关元;2.关元、命门、足三里;3.气海、足三里、膏肓;

(四)抽搐1.百会、印堂、大椎;2.合谷、太冲;3.风府、曲池、涌泉;

第二节疼痛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头痛前额痛1.印堂、太阳、列缺;2.拈竹、阳白、合谷。

偏头痛1.风池、外关、阳辅;2.悬钟、中渚;

后头痛1.风池、后溪;2.天柱、束骨;百会、至阴。

巅顶痛1.百会、太冲;2.行间、三阴交。

(二) 耳痛 1.听宫、翳风、外关;2.耳门、液门、太溪。

(三)眉棱骨痛1.拈竹、鱼腰;2.阳白、丝竹空。

(四)牙痛1.合谷、内廷;2.昆仑、太溪。

(五)三叉神经痛,1,风池、翳风、合谷;2.眼痛加拈竹、阳白;

3.上颌支痛加四白、下关;4.下颌支痛加颊车、承浆;

(六)喉痛1.合谷、少商;2.列确、照海;

(七)项痛1.后溪、大椎;2.列缺、天柱;3.落枕、昆仑。

(八)胸痛1.膻中、内关;2.郄门、丰隆。

(九)心绞痛1.郄门、巨阙;2.大陵、心俞。

(十)胃痛1.中脘、足三里;2.内关、公孙;悬枢、脊中、胃俞。地仓;3.劳宫。

(十一)胁肋痛1.支沟、阳陵泉;2.日月、丘墟;3.期门、太冲。

(十二)胆绞痛1.中脘、胆俞、阳陵泉;2.日月、阳刚、胆囊俞、3.丘墟、太冲。

(十三)腹痛1.中脘、天枢、足三里;2.气海、上巨虚、大横;3.内关、三阴交、公孙。

(十四)肾绞痛1.肾俞、三阴交;2.志室、大溪。

(十五)腰痛1.命门、腰眼、昆仑;2.肾俞、委中、次膠。

(十六)尿道痛1.大赫、中极、曲泉;2.关元、然谷。

(十七)肛门痛 1.孔最、长强;2.腰俞、束骨。

(十八)足跟痛1.大陵、女膝、2.肾俞。

第三节一般症状对证处方选穴

(一)寒战1.气海、关元;2.大椎、间使。

(二)头晕1.风池、印堂;2.太冲、内关、侠溪。

(三)失眠1.神门、三阴交、大溪;2.百会、身柱、肝俞;3.照海、申脉(补阴泻阳)

(四)嗜眠1.血海、足三里、心俞;2.申脉、照海(补阳泻阴)

(五)多梦1.心俞、神门、太冲;2.厉兑、隐白。

(六)多汗1.合谷、复溜;2.肾俞、后溪、通里。

(七)盗汗1.后溪、阴郄;2.大椎、合谷。

(八)失音1.扶突、合谷、间使;2.廉泉、通里、太溪。

(九)嚼肌痉挛1.下关、颊车、合谷。

(十)喉头痉挛1.廉泉、扶突、合谷;2.列缺、照海。

(十一)鼻塞1.通天、迎香、合谷;2.风池、上星、列缺。

(十二)鼻衄1.上星;2.百会、手三里;3.天府、合谷。

(十三)口苦1.阳辅、灵道。

(十四)口臭1.大陵、前谷;

(十五)流涎1.人中、颊车、合谷;2.承浆、

(十六)梅核气1.天突、照海;2.膻中、内关;廉泉、太冲。

(十七)胸闷1.中脘、内关;2.大陵、太冲;3.山.中、期门

(十八)气短1.膻中、气海;2.太渊、肺俞

(十九)呃逆1.中魁;2.膈俞、内关;3.中脘、期门、足三里。

(二十)泛酸1.上脘、太冲、足三里;2.梁丘、公孙、内关。

(二十一)恶心呕吐1.内关、足三里;2.中脘、公孙;

(二十二)心悸1.内关、神门;2.郄门、通里;

(二十三)腹胀1.中脘、天枢、足三里;2.气海、内关、公孙;3.章门、建里、阴陵泉。

(二十四)便秘1.支沟、照海;2.天枢、上巨虚;3.合谷、阳陵泉、行间。

(二十五)尿潴留1.三阴交、阴陵泉;2.关元、委阳;3.中极、阴谷。

(二十六)尿频1.曲骨、三阴交;2.中极、大赫、曲泉。

(二十七)肛门瘙痒1.百会、长强、次膠;

(二十八)外阴瘙痒1.少府、蠡沟;2.行间、三阴交。

常见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第一节消化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口腔、食道病例(一)口腔炎1.劳宫;2.地仓、合谷。

(一)口腔溃疡1.地仓、曲池、少府;2.合谷、足三里、

承浆。

(二)食道炎1.天突、内关、梁丘;

二.胃肠病证(一)胃痉挛1.中脘、内关、梁丘;2.梁门、足三里、公孙。

(二)慢性胃炎1.中脘、足三里、脾俞;2.建里、内关、胃俞。

(三)胃下垂1.中脘、气海、足三里2.梁门、天枢、气海;3.百会

(四)胃、十二指肠溃疡1.胃俞、脾俞、足三里;2.梁门、太冲、丰隆。

(五)幽门梗阻1.幽门、内关、足三里;

(六)胃神经官能症1.上脘、间使、太冲。

(七)急性胃肠炎1.中脘、内关、足三里;2.曲泽、委中;

(八)急性肠炎1.天枢、气海、上巨虚、阴陵泉;2.合谷、曲池、足三里、公孙。

(九)慢性肠炎1.脾俞、肾俞、大肠俞;2.肾俞、命门、关元;3.脾俞、大肠俞、天枢。4.天枢、气海、大肠俞。

(十)消化不良1.中脘、章门、足三里、公孙;

(十一)疳积1.四缝;2.身柱;3.脾俞、胃俞;4.脾俞、大肠俞、关元俞、八膠穴。

(十二)肠功能紊乱1.大横、归来、足三里;2.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十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天枢、上巨虚;2.大巨、阑尾穴;3.合谷、曲池、足三里、内庭。

三、胆、肝、胰病证

(一)急性胆囊炎1.丘墟、太冲;2.胆囊穴或腓后点;3.肝俞、胆俞;4.日月、阳陵泉。

(二)胆道蛔虫症1.四缝;2.中脘、胆囊穴;3.胆俞、阳刚。

(三)胆结石 1.日月、期门;2.丘墟、太冲。

(四)慢性肝炎1.太冲、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2.肝俞、至阳、神门。

(五)急性胰腺炎1.中脘、梁门、太白;2.天枢、内关、支沟。

三.其它病症

(一)肠道蛔虫症1.四缝;2.迎香、四白;3.天枢、气海、百虫窝、足三里。

(二)习惯性便秘1.支沟、大横、照海;2.气海、天枢、上巨虚。

(三)直肠脱垂1.百会;2.长强、承山。

(四)痔出血1.长强、二白、承山;2.百会、次膠、孔最。

第二节呼吸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支气管炎1.天突、尺泽;2.列缺、丰隆;3.肺俞、孔最。

(二)哮喘1.孔最、膻中、足三里;2.内关、列缺、太渊、风门;3.大椎、肺俞。(三)上呼吸道感染1.身柱、风门;2.风池、鱼际、合谷、尺泽。

(四)慢性咽炎1.列缺、照海;2.太渊、太溪。

(五)胸膜炎1.内关透外关;2.肺俞、膻中;

(六)肺炎1.大椎、曲池、尺泽;2.肺俞、膈俞、鱼际;3.膏肓俞、内关、太溪。

第三节心脑血管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心血管病证

(一)冠心病1.心俞、内关、膻中、神门。2.厥阴俞、巨阙、郄门。3。膈俞、通里、丰隆。

(二)心肌炎:1.心俞、内关、曲池。2.心俞、神门、三阴交。3.大椎、厥阴俞、郄门、足三里。4.脾俞、膻中、气海。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1.心俞、胆俞、内关、神门。2.脾俞、膈俞、足三里。3.肾俞、太溪、三阴交。4.心俞、肝俞、太冲、丰隆。

(四)风湿性心脏病1.内关、郄门、心俞。2.间使、大陵、足三里。3.通里、神门、少府。4.太渊、尺泽、侠白。5.肺俞、膻中、风门。

(五)肺原性心脏病1.心俞、列缺、气海。2.肺俞、天突、膻中。

(六)心动过速1.内关、神门。2.心俞、少海。

(七)心律不齐1.内关、通里、少海。2..郄门、支正、膻中。

(八)心房纤颤1.厥阴俞、内关、通里。2.心俞、神门、大陵。

(九)心绞痛1.内关、神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