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跟诊以来,师承班的我们常围站在林老师诊桌旁,看他提笔开方时的笃定,听他解析经方时的透彻。
那些在典籍中略显抽象的方剂,经他临证化裁,便成了化解病痛的钥匙。
我们悄悄记下他反复提及的方药,整理他常说的“某方最合此证”“,此处加减需留心”。
如今择取林老师门诊、病房临床最常用的一百首方,不只是罗列方药。
更想记下那些藏在处方背后的辨证思路—比如桂枝汤在他手中如何从解表方变成调理产后虚损的良方。
小柴胡汤加减如何应对不同体质的少阳证。
这些是我们跟诊时的“随堂笔记”,更是想与同路者分享的、林老师用经方的“实战心得”。
愿我们整理林老师在临床中经过21年不断打磨这100首方。
能成为大家靠近经方、用好经方的一块垫脚石。
林老师说大家要从底层逻辑,辨证思路,临床用药。
各个方子剂量去打磨,也希望能够大家在临床中,不断反馈。
我们在以后传承路上,不断优化,总结,服务更多的老百姓。
蒸附片 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5g,党参 20g,酒萸肉 30g,茯苓 30g,白术 20g,黄芪 30g,升麻 3g,北柴胡 3g,仙鹤草 75g
病位:里
病性:虚寒
六经:太阴、少阴
案例:73岁
主诉:气喘3年余2023年07月06日就诊。
现病史:3年多前开始气喘,时伴胸闷,气不足,乏力,双下肢水肿。
在我院住院治疗诊断:心衰,肺动脉高压,经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中药治疗,症状好转。
刻下:气喘,气不足,气不足以吸,乏力,无胸闷心悸,无双下肢水肿,无鼻塞流涕,无怕冷,无口干口苦,纳可,二便调,寐可,舌质淡红,苔腻浊。
中医辨证:太阴病,气虚宗气下陷。
拟方:小破格救心汤,升陷汤加仙鹤草。
蒸附片 15g 先煮1小时,干姜 15g,党参 20g,酒萸肉 30g,茯苓 30g,白术 20g,黄芪 30g,升麻 3g,北柴胡 3g,仙鹤草 75g
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3-08-14二诊:上症无明显气喘,已无乏力。
刻下:纳可,大便调,寐可,舌质淡,苔稍白腻。蒸附片 20g 先煮1小时,干姜 20g,党参 20g,酒萸肉 30g,茯苓 30g,白术 20g,黄芪 30g,升麻 3g,北柴胡 3g,仙鹤草 75g,菟丝子 15g,沙苑子 15g,炙淫羊藿 15g,炙甘草 30g
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3.10.21三诊:
刻诊:目前症状好转,无气喘乏力,胸部稍闷,纳可,大便正常,睡眠可,舌质淡,苔稍白腻,脉沉细。
处方:蒸附片 20g 先煮1小时,干姜 20g,党参 20g,酒萸肉 30g,茯苓 30g,白术 20g,黄芪 30g,升麻 3g,北柴胡 3g,仙鹤草 75g,菟丝子 15g,沙苑子 15g,炙淫羊藿 15g,炙甘草 30g
中药7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2024.01.20今日随访,诸证已,恢复正常。
按语:气喘三年,求遍中医,得不到好的效果。
从舌脉来看,那就是典型太阴病。
六经辨证:太阴病,里虚寒。
拟方:破格救心汤加升陷汤加减。
破格救心汤中组成如下: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红参、生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生磁石。
在运用心衰垂危的时候,李可老先生,大剂破格救心汤回阳救逆。
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
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师父在运用时改良了破格救心汤的剂量,称之为小破格救心汤,对于临床中出现阳虚,脱证,汗多,水肿,心衰,低血压,晕厥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破格汤常用剂量:
蒸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30-45g、人参/红参20g、山萸肉45g、生龙骨45g、生牡蛎45g、磁石30g
麝香0.2g由于麝香比较贵,患者没有昏迷,意识障碍,心衰,急性卒中等危重情况一般都不用,只用前面的药往往也能收获良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06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