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重新认识三阴:太阴(表阴)、少阴(枢阴)、厥阴(里阴)
2025
10-19

重新认识三阴:太阴(表阴)、少阴(枢阴)、厥阴(里阴)

刘渡舟老先生说:“太阴为表阴,少阴为枢阴(半表半里的阴),厥阴为里阴”;胡希恕老先生说:“太阴为里阴,少阴为表阴,厥阴为枢阴(半表半里的阴)”;刘绍武老先生说:“太阴为里阴,少阴为枢阴(半表半里的阴;厥阴为表阴”。我们展开论述一下:

刘渡舟、胡希恕、刘绍武三位老先生的观点均有其合理之处,也都有可探讨的地方,不能简单地判定孰对孰错,以下是对他们观点的分析:

– 刘渡舟观点分析:刘渡舟认为“太阴为表阴,少阴为枢阴(半表半里的阴),厥阴为里阴”。从经络气血运行角度来看,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四肢,太阴经气血相对旺盛,能将水谷精微布散于体表,故有表阴之说。少阴经属心肾,心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少阴居太阴之后、厥阴之前,起着调节阴阳出入的枢纽作用,可视为半表半里的阴。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肝主藏血,心包为心之外卫,厥阴经气血相对深沉,可看作里阴。

– 胡希恕观点分析:胡希恕提出“太阴为里阴,少阴为表阴,厥阴为枢阴(半表半里的阴)”。太阴主脾,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其病多表现为脾胃虚寒、运化失常等里证,故可称为里阴。少阴病常出现脉沉、恶寒等症状,与太阳病的脉浮、发热恶寒相对应,太阳为表阳,少阴则可视为表阴。厥阴病病情复杂,常出现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等情况,其位置介于表里之间,可看作枢阴(半表半里的阴)。

– 刘绍武观点分析:刘绍武认为“太阴为里阴,少阴为枢阴(半表半里的阴),厥阴为表阴”。太阴属脾,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病则多为里证,如腹满、泄泻等,称为里阴合理。少阴为枢阴(半表半里的阴),与刘渡舟、胡希恕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均不同。即少阴在三阴中起调节阴阳的枢纽作用。而厥阴为表阴,可能是从厥阴经的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来看,厥阴经行于体表四肢末端,且与少阳经相表里,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厥阴则可相对视为表阴。

三位老先生的观点虽然不同,但都是基于他们各自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中医经典的深入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三阴经的特点进行了阐述,都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黄帝内经》里边的运气理论,更能精准表达为什么“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从 气(运气) 化角度看,太阴为开,主运化水谷精微,敷布于体表,如五运六气中长夏主湿,与太阴脾土相应,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类似于“开”的功能;厥阴为阖,厥阴经气血相对深沉,如五运六气中厥阴风木主春之始,有闭藏之余气,类似于“阖”的功能;少阴为枢,心肾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起着调节阴阳出入的枢纽作用,如五运六气中少阴君火主夏至前后,阳气盛极而转衰,阴气始生,体现了“枢”的作用 。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