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里的6个经典药对,存好少往医院跑!
2025
10-15

中医里的6个经典药对,存好少往医院跑!

中医里面有很多经典的药对,搭配起来能起到1+1>2的功效,很多人看到中医就划走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今天先给大家分享6个,记不住的一定要收藏下来,让你少往医院跑。

第一个,黄芩和黄连。

它是《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的关键药对。黄芩善于清上焦肺热、中焦胃火;黄连苦寒专清中焦胃火、下焦湿热,尤善清心火。

二者搭配,增强了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覆盖上中下三焦湿热与实火,像湿热痢疾、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胃痛口苦都可以用。

第二个,砂仁和枳壳。

砂仁性温,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同时擅长升提脾气,还能理气安胎。枳壳,性微寒,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更侧重降气,缓解胸腹间的胀满感。

两者搭配的核心是 “一温一凉、一升一降”,相互配合能更全面地调理脾胃气机。、

第三个,羌活与川芎。

羌活擅长祛上部风寒湿邪,尤其针对后头部、颈部疼痛;川芎能 “活血行气、通利血脉”,可缓解因气血不通导致的头痛、肩颈酸痛,而且川芎本身有 “引药至头面部” 的特性,能引导羌活的药力更精准地作用于上半身,如头部、肩颈,让药效更集中。

两者结合能同时解决 “邪阻” 和 “血瘀” 两种致痛原因,比如风寒感冒头痛,血瘀头痛、气滞头痛等。

第四个,桃仁和红花。

它是 “活血化瘀第一药对”,也是血府逐瘀汤的核心。桃仁善于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二者配伍,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力更强。

第五个,人参和黄芪。

这组药对是补中益气汤的核心。人参,是 “补气第一要药”,善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偏于 “补先天元气”;黄芪,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偏于 “补后天脾肺之气”。

二者搭配,补气之力倍增,而且能 “补元气、固肌表”。像气虚重症: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脉微弱;和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或者是表虚自汗等都可以用到它。

最后一个,当归和熟地。

它是“四物汤”的核心药对。当归,偏于 “补血行血,性动;熟地偏于 “补血滋阴,性静”。

二者搭配,“动静结合”,补血之力更强,且能兼顾 “补血” 与 “滋阴”,适用于血虚和肝肾阴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