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这100条生命天机,是修行者的「护命大法」,他人还是莫要轻视,省得……
2025
10-12

这100条生命天机,是修行者的「护命大法」,他人还是莫要轻视,省得……

玄阳为仙,玄阴为鬼,半阴半阳为人。人的一生,是逐渐衰老、走向混沌的过程 —— 没了阳气,生命也就停止了。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时间应是晚 21 点到早 3 点。因为这个时段是一天中的 “冬季”,冬季主 “藏”—— 冬季不藏,春夏不长,第二天自然没精神。

一切药物对治病而言,都是 “治标不治本”,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因为所有疾病,都是 “错误的因” 产生 “错误的果”—— 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健康的根本在 “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轻。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疾病。其实人和动物一样,动物的病都靠自己痊愈,人也能做到。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就会有正确的决定,进而有正确的行为,可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圣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中生出的。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人的健康调节,靠的是人体本身的调节修复系统,而非外部因素 —— 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 “调节、清理身体垃圾” 时表现出的状态,是身体自动调节平衡的过程。所以应把这些现象当成正常生理反应,而非 “病因” 去消灭。

因此,人生病时一定不要有怨恨、愤怒之心:心里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一是足够的气血,二是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 充足的气血从何而来?
  • 靠足够的食物、胆汁,以及必要时间内的优质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

  • 畅通的经络如何维持?
  • 需要清净心 ——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进而打乱经络的正常运行。

    维持健康,不仅要 “增收”(增加气血),还要 “节支”(减少气血消耗):

    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气血,还会成为身体的垃圾负担,反而要消耗气血去清理;五脏六腑是 “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有限,但食物可无限摄入,所以食物数量必须控制。

    适当运动可帮助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靠 “松静” 来实现,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气血来清理;可气血又会因垃圾增多、血脉阻塞而减少 ——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也是人衰老的根源。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做到三点:①减少体内垃圾;②保持血脉经络畅通;③增加体内气血。

  • 相信自身调节能力
  •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身体自带的自我调节能力 —— 但这需要在 “智慧开悟” 的前提下,才能分辨是非。

  •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 为了健康,可学佛修心 —— 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 “病情显现” 是康复的前奏
  • 对有 “宿疾” 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一是通过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所以练功者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出现 “类似生病” 的现象,这时要沉住气、定下心,多做 “养气血” 的事,就能度过这个阶段。

  • 违背养生规律 = 积累风险
  • 人违背养生法则,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会大大增加得病机会 —— 这就像违背交通规则不一定出事,但危险性显而易见。

  • “虚灵状态” 是养生妙道
  • 人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感,对养生才有利 —— 这就是 “虚” 的妙用:虚则灵。就像 “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人常保虚灵状态,才能时时清醒、保持健康。

  • 饮食不节是现代人生病的主因
  • 人要健康,需体内有足够的 “气” 来气化摄入的食物 —— 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食物释放 “游离虚火” 损害脏器,而虚火又会反过来损耗气。

    人生最大的问题是 “乱”:对外乱为,会扰乱视听;对内乱心,会打乱气血运行。恼怒、恐怖、喜忧、思虑,都是 “乱”,是多病短寿的根源 —— 养病时不应乱,平时也应避免心乱。

    多怒伤肝,多恐伤肾,多食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累伤神。

    生病的根源,无不是 “心虚弱” 而 “外邪入侵”:心虚气弱时,心魂紊乱、身体虚弱,会出现种种不适;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都足以致病 —— 贪求不得,就会生怒,怒气使心气粗浮、肝胆火旺、血脉振动、五脏沸腾,外邪趁机入侵,疾病便随之而来。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先养气;欲养气,当先养性;

    人靠五行之气而生,骨肉之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绝则亡。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气与血,二者合一:凡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过度,会伤元气、伤心肾,使虚火旺盛,难以养生。

    治五脏之病,先调气:身有疾病,补气需先 “不动心”—— 心动则肝气上涌、血脉震惊、真水耗损。

    治病者需 “信心坚定、心神专注”,医患两心相合,可治百病、无不神效。

    一类人经络基本畅通,但气血不足:常表现为身体某处疼痛,是因气不足以气化食物,产生 “虚火” 随经络游走,遇堵塞处则疼 —— 这类人吃点药往往见效;另一类人经络不通,气无处存身:外表看不出毛病,一旦发病就是大病,且吃药多无效。

    “机” 是事情发生的关键:病机一开,人会进入疾病的恶性循环;生机一开,人会进入康复的良性循环。病机与生机是阴阳一体 —— 病机开则生机关,生机开则病机关,这就是辩证法。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

    夏养山(养形),冬养气(养能),春养心(养神)。

    看一个人也是如此:观形不如观气,观气不如关心。

    心神不安、性情躁急,是致病致死的总因;所以 “安心法” 是养生第一要诀 —— 心能主导一切,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足,血足则神旺;神旺则身体抵抗力强,病邪自退,无病能防、有病能治。

    养病治病不可求快,性急会助火生燥、损耗元气,反而适得其反;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降则水升,水火相济则正气内发,机体运动正常,可保健康。

    从舌头可观察身体状况:舌无水则不活(“活” 字以三点水为旁),舌能反映内部病状深浅,甚至判断生死。

    • 不要怕死:坚信病能养好,身体能更健康、长寿 —— 机体本有自愈能力,绝非空言安慰;
    • 相信自愈:不靠医药或特殊营养,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方法;
    • 无视疾病:从今日起,不纠结病情好坏,做个 “无视病” 的人;
    • 专心静养:修养期间不想工作、不悔恨错失,专心调理,不耽误康复。

    安坐或卧床,把身心完全放下,感觉浑身 “如融化般”,不用一丝气力(仿佛没有身体);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用力(一用力就落了执念);把意念放在脚底板,使火气向下、水气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关键时段的养生禁忌子时(23 点 – 1 点):属水,此时若有思想不能安睡,切勿在枕上辗转思虑,最耗心神;午时(11 点 – 13 点):属火,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能强心气;寅时(3 点 – 5 点):属木,此时切记勿怒,否则必损肺伤肝,务必注意。

    环境对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能养好顽疾,正是因为清净环境利于气血调和、心神安定。

    一切修身修心的法门,只有两点:一是放下,二是回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这是无量的福报。

    心过牢(心态固执、不虚心)的人,心脾肝易燥:心不纳肝木生的火气,肝气必郁结,进而克土(脾胃受病),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气更弱,肺病渐成 —— 可见内部脏腑相互关联,一处动则全身动,而扰乱这一切的,正是 “妄心”。

    所以治病在 “安心”,安心在 “觉悟”,觉悟在 “自觉”—— 健康的关键在静坐:静坐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有病可去、不足可补、有余可长,既能治当下病,又能防未来病。

    更深远的是,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 —— 静坐能让心思敏锐、随机应变、处乱不惊、渐入不惑,无主观偏执之弊,进而开启大智大用。

    别贪小便宜,更别贪大便宜 ——“贪” 中藏火,患得患失会导致心脏病,也是不懂 “道法自然” 的表现。

    不要天天想着 “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运动可生阳,静坐可生阴,阳为用、阴为体,顺应规律即可。

    人在气不足时,不能盲目补气:

    • 若因血不足,需先补血(血为气之余),否则会成 “干烧气”,烧坏内脏;
    • 若因气滞不通,可气血同补,才能起到补气效果。

    大病初愈,切记勿理发、勿劳累 —— 此时气血虚弱,需静养以复元气。

    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耗神的人,本身就是养生大忌,包括一些所谓 “名医”;若自己都保不住健康,又怎能医人?

    养生的本质,是养一颗 “清净心”—— 心清净则气血和,气血和则经络通,经络通则百病消。愿你读懂这些养生智慧,从养心开始,活出健康自在的人生。

    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如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状态下的深呼吸被吸收到人体内,从而滋养、运化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一点重要却常被常人忽视:人不仅仅通过口鼻呼吸,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能呼吸,正是它们在吸取天地间的精华。

    人在松静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与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吸气时,除了肺部在吸气,整个身体其实是在 “向外释放浊气”—— 把体内的废气排到天地间;呼气时,人则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就像一个大风箱,能量在其中循环往复)的道理。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时运动(此时运动易耗损元气),二是不能在污浊环境中运动(会吸入有害物质,损害身体)。运动的作用有二:一是加快气血运行速度,促进体内垃圾排出体外;二是按时打开皮肤毛孔,帮助身体吸收天地精气。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看待、处理一切事物。可有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做复杂。“繁” 与 “简” 其实是一回事,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简单的本质,愚蠢的人纠结复杂的表象。人治不了的病,要靠 “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 “心治”(佛治)。佛是什么?佛就是一颗清净、觉悟的心。现代的医院,有时和法院有点像 —— 动不动就给病人下 “死刑判决通知书”,可很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 “死刑” 的人判了 “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就以癌症为例:“癌症” 在人们心中几乎等同于 “绝症”,可如果我们不把它叫做 “癌症”,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留下了生机。

    现在的癌症患者,有大半是被 “吓死” 的 —— 被精神压力折磨死,同时也可能被过度治疗折磨死。一旦被诊断为癌症,有些治疗就变得 “肆无忌惮”,哪怕治不好生命,也会以 “癌症” 为借口持续干预。

    事实上,没有治不了的病,关键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 —— 只要你还活着,就有生机;找到这股生机,对症调理,就能康复。

    如今的 “竞争”,打乱了所有秩序,把人引入了 “魔道”。竞争是什么?是把人们拖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一方面提倡 “竞争”,一方面又谈 “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根据 “阴阳互抱” 的原理,清与浊、正与邪相互吸引。所以人摄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的污浊之物相抱,进而把它们排出体外。体内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物不干净,但更主要的是 “摄入过多食物”—— 体内无法运化,导致食物堆积成垃圾。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命运就有一定定数: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顺着这个 “定数” 去做,就能平安无事。

    有悟性的人,会发现自己的 “天命”,知道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所以养生绝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内心找到悟性。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 “顺其自然”?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生病了、不舒服了、不自在了,就是违背了自然。既要顺应外在大自然的规律,也要顺应自己内在命运的定数,二者缺一不可。

    很多人在被告知得了重病时,往往会表现出 “无辜” 的模样,希望通过手术、药物等外来方式 “切除” 病灶。可疾病真的会 “没来由” 地产生吗?世上绝没有 “好好的就突然生病” 的事。

    以感冒为例:如果让患者自我反省,通常会发现感冒前曾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或吹了冷风、淋了雨,或工作压力大、常头痛失眠 —— 这些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换句话说,若患者的敏感度和警觉性足够,本可以做到 “防患于未然”。

    病的初始,多是风邪入侵:当身体气血虚弱、作息失调,或因忧思、惊恐、纵欲、劳累耗损真气时,外邪就会趁机进入体内。

    真正的科学,离不开 “因缘果报”—— 不相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没有 “怕吃亏” 的心,也没有 “占别人便宜” 的心 —— 换句话说,你能吃亏,哪怕别人要 “你的命”(比喻极端利益冲突),你都舍得退让,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贪便宜,这样你的心怎能不定?常人难做到,但觉悟的人(如佛)能做到。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会真正享受到 “无需担心疾病” 的自信 —— 这种感觉真好,但愿你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顺。所以对一个 “得道之人” 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困难,这也是 “相随心转” 的结果(心境决定外在状态)。“名、利、色、财、睡” 是人生五欲,其中 “名” 最难破除,其次是 “利”,再其次是 “色”,然后是 “财”,最后是 “睡”。若 “名利心” 不死,就无法入 “养生之道”。治五脏之病,先要补气:身体有疾病时,补气的前提是 “不动心”—— 心动则肝气上涌、血脉震惊、真水耗损。心若向善,就不会被外邪牵引;风气一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脾胃(土)受损。对医生而言,“心定则神医”:治病者需信心坚定、心神专注,医患两心相合,就能治疗百病,无不见效。从当年希特勒试图依靠 “大西洋壁垒”(盟军攻克的马奇诺防线)却失败的案例中,我领悟到:对付一些顽固病症,不能 “正面硬攻”,要从相关方面突破。比如治疗肾病、肝病等顽固疾病,可通过调理肺、脾等脏腑,间接达到治疗效果。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会导致瘀滞,易引发肿瘤、血栓等病;气过盛则易导致脑出血等急症。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人只有悟到 “什么是自然”,才算 “得道”;知道自然规律,然后顺其自然,这样的人就是 “明白人”(神一样通透的人)。懂得阴阳、顺应自然,你就一定会成为懂养生、有德行的人。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历 “生、长、收、藏” 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调节身体平衡,怎会治不好病?“简单” 和 “复杂” 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能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并不容易,即便付出极大努力也未必成功。这就像 “刚柔相济”—— 柔能克刚,刚却难防柔。

    所以解决问题时要有这样的思路:遇到复杂问题,找简单方法;遇到简单问题,不忽视、引重视。“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对问题本身保持从容,对解决过程保持严谨。

    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吃饭、睡觉这么简单的事,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遵守规律?你遵守不了,恰恰因为它太简单 —— 正因为简单,才容易被忽视,这就是辩证法。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足,都会失去平衡,进而损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状态,元气就能保持充足,人就衰老得慢。阴阳之道,是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任何一对矛盾,若一方脱离另一方、不受制约,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

    看当今社会,有些领导者不喜欢被制约,喜欢独断专行、我行我素,甚至贪污受贿,其结果可想而知。阴阳也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出现,总有使其产生的因素,也总会出现制约它的因素 —— 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制约、平衡的规律。

    养生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导致生病的因素,也一定有制约疾病、让它消失的因素。就像自然界中,有毒蛇的地方,附近必定有解蛇毒的草药。

    什么叫 “人得意忘形”?就是失去了 “阴” 的制约,变得不受控制,其下场往往不好;人也不能一味消沉,这是失去 “阳” 的推动与制约。如何拥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俗语说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 “应时”—— 到什么年龄,就学这个阶段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顺其自然。

    看看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 “该学的内容”?小时候应学 “孝悌之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学如何做事;青年时学如何修身立业、经营家庭幸福;中年时学养生之道;老年时则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就该学这些本质的东西。

    情志与疾病的关联性极强,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失调而起,用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 不良情志能致病,良好情志也能治病。养生有一条重要原则:不能怕死。“怕死者” 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比喻疾病风险)就容易找上门。这就是道家所讲的 “修炼”:人要有英雄般的气度,“智、仁、勇” 三者缺一不可。当你把某种学问理解到 “非常简单朴素” 的程度,才是真正掌握了它的精髓;若你还觉得它高深、复杂、深不可测,说明还没触及核心 —— 只看到茂密的树叶,没看到扎根的根本。这时你仍处于 “有相” 的阶段,未达到 “无相” 的境界。

    一切事物都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的根本就是阴阳之道。

    “宁神定气,物我两忘”,这是养生的真谛。顺应民心(或自身规律),小则能安身;以此养生,能守住本源、不被外物所扰;以此治理天下,能使天下昌盛。若违背民心(或自身规律),则会导致脏腑失调、经络闭塞,情志大伤 —— 以此养生则招灾,以此治天下则有大险。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原则:凡是因五脏 “太过”(某一脏腑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可用五行相克的方法调理;凡是因五脏 “不足”(某一脏腑功能虚弱)引起的疾病,可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调理疾病的根本原则。现代人往往在 “提高物质生活” 上下功夫,可这种追求的后果很可怕 —— 人对物质的欲望无止境,一旦失控,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

    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的疾病,心理疗法也能。所以,与其用一生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培养好心态,让精神达到超凡的境界。

    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会真正享受到 “无需担心疾病” 的自信 —— 这种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自信。

    先天真意采气法:学会这一招,高能量就会不断涌进你的体内(注:此处为传统养生理念中的 “采气” 说法,需结合科学认知理性看待)。

    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身体里有很多 “哨兵”—— 比如牙齿、阑尾、扁桃体,它们本是身体的防御机制。一旦身体出现异常,这些 “哨兵” 会立即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此时会调整心态、自我检讨,让自己平和下来;可现在的西医有时会怎么做?

    你疼?那就把这些 “哨兵” 通通切除;更有甚者,发明仪器解决 “症状”—— 比如得了过敏性鼻炎总打喷嚏,就把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以后再怎么刺激都不会打喷嚏。可这样做的后果是:未来生病时,可能要切除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

    记住: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以免干扰自愈过程。

    很多重病或绝症,都源于一个字 ——“恨”。当 “恨” 消失了,病也会随之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正因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