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必色变
“肺癌假阳性达99.6%”“实际上,采用越先进的诊断技术。就会发现越多的癌症病人”“美国一个检测机构对于非癌症死亡者,70岁以上死者82%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这类癌就是懒癌,不致命”,
《医学的温度》一书点出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早诊断、早治疗,对某些癌症而言,效果可能被高估了。这话听着像离经叛道,细想却是有道理的。这书简直震碎了我,仔细查了下作者,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今的体检项目确实是越来越多了,仪器也越来越精准了,基因检测都可以了,恨不得把每个人都里外照个透。结果呢?查出一堆“疑似”、“早期”。许多人就为此寝食难安,立刻踏上了漫漫求医路。可您知道吗?有些所谓的“早期癌症”,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发展成要命的病。
这就是医学上说的“假阳性”——本来没什么大事,却被仪器“误判”了。像某些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进展极慢,对生命质量几乎无影响。然而过度诊断带来的是过度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一套组合拳下来,好人也能给折腾出病来。
听过一个医生说:“现在我们是把’癌症’这网撒得太大了,捞上来不少本可以继续在海里自在游的小鱼。”
这话不是让大家讳疾忌医,而是提醒我们:面对癌症,需要更理性的态度。
人就是个几十年的老物件,多数癌细胞就像偶尔出现的霉斑,有的无伤大雅,有的会自行消退,只有少数才会蔓延成灾,非处理不可。问题是,以我们现在的手段,还很难准确区分哪些霉斑危险,哪些不足为虑。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两个人同样查出“早期癌症”,一个积极治疗,五年后还是走了;另一个因害怕治疗而选择继续观察,五年后还好好活着。虽然个案不能代表全部,但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那么,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
首先,别自己吓自己。体检异常不等于死刑判决。拿到可疑报告,找靠谱的医生解读一下,必要时换家医院听听第二意见。医生和出租车司机一样,水平也有高低,观点有差异。
其次,认真了解自己的情况。如果有家族史,针对性筛查是有必要的;如果啥症状也没有,只为求个心安,那些过于精细的癌症筛查,或许就没必要。
再者,关注生命质量。如果治疗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疾病本身,如果治疗只是为了延长几个月躺在床上的时间,这样的治疗意义何在?医学不该只是冷冰冰地延长生命时长,更该有温度地改善生命质量。
医学应该有温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也应该有深度。在与疾病共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根治”,更是与不完美共存的智慧和勇气。
【苗姑娘大实话时间】:人吃五谷杂粮,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与其成天提心吊胆防癌,不如把日子过舒坦了——好好吃饭,适当运动,心里不搁事儿。许多癌症与长期抑郁、焦虑密切相关,快乐或许是最好的抗癌药。
(如果这篇文章给了你一点力量,请点个“赞”和“在看”,把这份“相信”传递给你在乎的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76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