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通行版为清代潘霨编撰《内功图说》中的“易筋经十二势”,但专家严蔚冰认为本衙藏版官方刊印版本更为权威。对比如下:
1、韦陀献杵第一势
本衙藏版:两脚并拢站立,两手合十,通行版,是两手相叠(环拱)于胸前。
2、韦陀献杵第二势
通行版第二势口诀符合本衙藏版第二图。本衙藏版第一图口诀没有“两手平开”这个动作。因此,将第二图也归为第一势不恰当。这图应为韦陀献杵第二势。
3、韦陀献杵第三势
本衙藏版没口诀,动作一致:胸前托掌向上,目视两掌,脚跟离地;舌抵上腭,咬紧牙齿;然后两掌变拳收回。
4: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口诀有别。单手高举,掌心向下,“吸气不呼”,另一只手背后腰,用力收回手掌。
“目注两掌”,右手举看右掌,左手举看左掌。
通行版“频调息”指托掌几个呼吸。
5:第五势——出爪亮翅势
顺序不同,本衙藏为:出爪亮翅势,通行版为倒拽九牛尾势。
按本衙藏版,出爪亮翅势动作为:脚跟离地,两掌上举;脚落地,收回两掌。
通行版出爪亮翅是站立,两掌前推,收回,连续七次。
6:第六势——倒拽九牛尾势
本衙藏版为:倒拽九牛尾势,通行版为出爪亮翅势。
“倒拽九牛尾势”,两则口诀基本一致,都是前腿弓,后腿直,一拳在前,一拳在后,眼看前拳。
7: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一手抱颈项左转(右转),一手背后后腰。
8: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马步站立,两手抓地,然后翻掌托起,两腿站立。
9: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口诀有区别:站立,身体左(右)转动,右掌平伸左(或相反),然后弯腰按掌,起身收回。
差别在于,本衙版掌下按到脚;通行版掌下按过膝即可。
10: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本衙配图后腿为跪,通行版后腿伸直。通行版配图更准确。
11: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手曲肘抱头掩耳,鞠躬头探,牙咬舌抵上腭,自然呼吸。
通行版更强调头探胯下,是尽量下探。本衙版则说,抵头至腿。
12:第十二势——工尾势和掉尾势
本衙版叫“工尾势”,通行版叫“掉尾势”:腿直上身拉伸,两手交叉推按地上,头上抬,目专注。然后脚跟颠足21次。
13:收势
包含动作和静坐功。动作:左右膀伸,一上一下拉伸各7次。严蔚冰据南怀瑾传,增:合十守中,再相叠腹部,松静站3-5分钟,后合掌搓手,依次拍打内关、外关、环跳、足三里、三阴交,各七次。
静坐功:盘膝静坐,闭目调息后,缓慢起身,才算完成功法。
卫昌国学2023年5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854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