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眼袋,终于找到古人治疗的验方|人参|当归|甘草|眼袋|蔓荆子|陈皮|黄芪
2024
04-02

眼袋,终于找到古人治疗的验方|人参|当归|甘草|眼袋|蔓荆子|陈皮|黄芪

眼袋yǎn dài:下眼皮因疲憊、哭泣、年老而呈現浮腫,稱為「眼袋」。下眼皮古代称为“肉轮”,人体部位名,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土轮。即眼睑。《银海精微》:“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故眼睑疾患多与脾胃有关。《银海精微》:“胞睑为肉轮,属脾土。”《证治准绳·杂病》:“肉轮者,目睥是也,中央戊己、辰戍丑未之土,脾主肉,故曰肉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医书记载:

五轮肉血气风水,肉轮两胞血轮眦,气轮白睛风轮黑,水轮瞳子自当知。

【注】五轮者,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也。谓之轮者,目睛运动如轮之意也。上、下两胞为肉轮,内、外两眦为血轮,白睛为气轮,黑睛为风轮,瞳人为水轮,此明五轮之部位,分属五脏也。

肉轮属脾主肉,血轮属心主血,气轮属肺主气,风轮属肝主筋,水轮属肾主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袋在中医则称其为“胞虚如球’,指胞脸肿胀,皮色如常,虚软如球为主要表现的外障性眼病。又名脾虚如球(《证治准绳》),至《眼科临证笔记》称胞虚如球。又名悬球。多见于成年人,女性为多,现代研究眼袋呢主要是指下眼睑有个三角区皮肤松弛了出现了下垂感,眼袋大和脾有关系;脾主肌肉,脾气虚以后运化无力导致水湿潴留在肌肤之间,损失运化不畅,皮肤和肌肉缺乏营养,松弛而失去了弹性,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眼睑下垂,形成了眼袋,造成脾气虚的原因:—是饮食不洁、二是劳力过度、三是思虑过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治眼袋

1、加减黄芪汤

出处【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处方】黄芪9g,党参1.5g,炒白术9g,甘草6g,陈皮1.5g,蔓荆子3g。

煎服法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除湿。主胞虚如球。初起不痛不痒,不热不红,胞睑浮肿如悬球状,举脸无力,稍有下垂,按之绵软,没有硬结之处,有的可兼发痒,日久渐渐发红,或觉胞睑稍有胀痛,白睛淡赤,结眵稀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古书记载“悬球二十八”

上睑胡为胀?阳衰湿令游,个中浑是气,此外若为球,颜色未全易,风光能久留。辛温惇治理,无效亦休休。

此症目不赤痛,但上睑虚起若球,久则始有火,睑或红、或内生此脉。湿痰与火夹缚者,则有泪而眦烂。乃脾肺阳变自病,不可误认为覆杯、蚌合之实邪。试以手掌擦热拭之,少平,顷复如初,可见其真元不足,而泛火壅于肌理也。治用异功散、补中益气汤、神效黄芪汤、助阳活血汤,立愈。

异功散(脾胃论)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人参(1.5g)茯苓(1.5g) 白术(1.5g) 甘草(1.5g)橘皮(1.5g)

煎服法: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相,温服,食前。先用数服,以正其气。

主治:治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

神效黄芪汤

出处《医学正传》

古代剂量

蔓荆子(二分)陈皮(五分)人参(八分)炙甘草(一钱)白芍药(一钱)黄芪(二钱)

煎服法: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稍热服。

主治 :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胎背腿脚麻木,并皆治之,及两目羞明畏日,隐涩难开,视物昏花,睛痛,亦皆治之。

助阳活血汤

出处《内科摘要》卷下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黄芪甘草(炙)防风当归(各1.5g)白芷蔓荆子(各1.2g) 升麻(2.1g)

煎服法:上水煎,食后热服。

主治:眼睫无力,常欲垂闭。风热上壅,眉棱骨痛,或头目眩晕。

3、参苓白术散(现有中成药)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

【别名】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 缩砂仁 桔梗(炒令深黄色)各500克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750克 白茯苓 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 山药各1千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塞,腹胀肠鸣,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细缓。现用于慢性胃肠炎、糖尿病、贫血、小儿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蛋白尿久不转阴及其它消耗性疾病,辨证属脾胃气虚挟湿者。亦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脾虚痰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酌减。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补中益气汤(现有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脾胃论》卷中:补中益气汤

【处方】黄耆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0.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耆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耆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