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前后后接诊了数十例被医院诊断为“抽动症”的孩子了,发现个问题,就是这些得了所谓“抽动症”的孩子,症状差别太大,基本无规律可寻;有莫名其妙喜欢耸肩的、有喜欢挤眉弄眼的、有喉部不由自主的发出“嗯嗯”声音的、还有一刻也坐不住并集中不了注意力的……这些孩子去医院统统被诊断为“抽动症”,但这个诊断结论不重要,因为反正医院一个也没治好。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广大家长要学会分析症状,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得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一听说孩子被诊断为“抽动症”就马上把镇定神经的西药给孩子吃上!
先说一例莫名的儿童“耸肩症”。男孩8岁,近一个月来莫名其妙的会耸肩并头部后仰,饮食及作息均无异常,唯大便偏干难解,去医院被诊断为抽动症并被告知“不算严重,不必管他,目前没有药可治”,遂无奈求治于中医。
诊其脉,指下觉得浮弦,寸部略紧,于是问其父母最近孩子是否患过感冒。答曰,上个月曾因咳嗽而住院输液一周,目前已无咳嗽症状,但是每晚睡觉出汗很严重,并且耸肩频率越来越高。
又观其舌像,白润略腻,这是孩子得咳嗽后没有宣肺解表,反而选择了输液,导致表症未解的同时又徒增寒湿,虽暂时已无咳嗽症状,但其实是寒湿内陷的表现。耸肩及头部不由自主后仰,这就是《伤寒论》太阳病的“项背强几几”症,因其目前出汗很多,所以不适合葛根汤原方,而改用桂枝加葛根汤为底方加减,方剂如下:
葛根20,桂枝15,生姜30,白芍15,大枣20,炙甘草5,炒白术15,薏苡仁30,黄芪15,当归10,草果10
桂枝加葛根汤专为松解颈部肌肉而治耸肩抽动,加炒白术和草果以健脾燥湿,薏苡仁舒筋活络舒缓肩颈肌肉,黄芪建中固表止汗,当归润燥而通其大便。三付药服完,耸肩症完全消失。可见,这孩子所谓的“抽动症”绝非“目前没有药可治”。
第二例是“挤眉弄眼”版“抽动症”。这是个6岁的孩子,但这个病例被医院诊断为抽动症就很让我纳闷了,你要知道,孩子是最单纯的,哪里有不舒服绝对不会藏着掖着,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孩子挤眉弄眼不就是表示面部有不适吗?
那么面部有不适,要么就是眼部觉得不适,要么就是鼻子两侧觉得不适;于是我仔细询问才知道,这孩子有鼻炎的病史。诊其脉为一寸独大,显然鼻腔部位的不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此孩童睡觉时鼻腔有口哨音,略张口呼吸,显然呼吸道还未通畅。所以,抽不抽动先丢一边,我直接开的是治鼻炎的方子,如下:
白芷15,辛夷花10,细辛5,连翘5,桂枝15,生姜20,炒白术15,茯苓20,白蒺藜5,黄芪15,半夏10,甘草5
5付药后,鼻腔完全通畅,服药期间有青绿色鼻涕排出,此后,睡觉时再无口哨音,面部也没有再挤眉弄眼。可见,绝不是一听说“抽动症”就要用天麻钩藤饮的。
第三例是喉部莫名的会发出“嗯嗯”的声音而无法自控。这也是个我无法理解的病例,因为这个12岁患儿的声音是从喉部发出来的,病灶区就肯定集中在呼吸道附近啊,怎么会被诊断为抽动症呢?其父母的解释是,因为医院给孩子做了肺部CT没有发现异常,所以就说不是呼吸系统的问题,“怀疑”是抽动症。
本人哭笑不得。因为这类不由自主的“嗯嗯”声,我在临床上遇到的远不止一例两例了,其主要病灶区就在呼吸系统,也就是肺部,此类患儿一般都经历过伤寒病的错治,比如该宣肺解表却误用寒凉药、抗生素或风热感冒药以至肺气受损,肺中寒气不得宣发,时而上冲咽喉触动声带而使人不由自主的发出“嗯嗯”声。
当感冒治,该宣肺的宣肺就是了,处方如下:
麻黄5,桂枝10,杏仁10,桔梗10,陈皮15,生姜20,半夏10,炒白术15,茯苓20,黄芪15,南沙参15,甘草5
3剂后,“嗯嗯”声音出现的频率减少很多,遂去掉麻黄以防发汗太过,加草果以增强温中化湿之力;再3剂后,已无“嗯”声出现。
病例讲完了,处方剂量也公布了,但是注意,请不要盲目套搬药方使用,毕竟患者年龄和体质差别很大;重要的是要学会分析病情和病灶区,不然,盲目的给孩子吃镇定神经的西药,这伤害该是有多大!
————————–
由于本人诊务繁忙,所以一概不接受网诊、也没有办法每天更新公众号和一一查看留言,请各位在有疑问时多翻翻前面的文章,本人针对各个时期的疾病典型症状,都有真实的临床经验和中成药使用方法分享,全部来源于临床实践。
—————————
丹清中医,姓胡,名儿不叫丹清;
湖北省十堰市人;
湖北清大国医堂基层中医师一枚;
脾气好的不明显;
无职称、无头衔、无师承、无高学历;
能在临床上混,全靠仲景那本治感冒的书。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52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