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聊聊,用气血双补之法,治疗气血两虚引发的脑鸣的故事。
患者女,35岁,刻诊,脉细弦,舌尖稍红,少苔。面色白,嘴唇不怎么红润,仔细询问,患者除了脑袋响、脑袋疼以外,经常还会头晕,心里头慌乱,心烦,腰酸,身体怕冷,尤其是腰以下部位怕冷明显。如果用脑想事儿的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眼花头胀,遇风还会流眼泪,睡眠不好,大便有时候偏稀薄。月经每一次来,历时10到15天,甚至有时候淋漓不尽。
追问病史,患者还说了,曾经有那么一段,身体莫名低热,但是经过检查没发现异常,后来自己就好了。
当然,所有这些,还是以脑袋里有响声最为要紧。这让她难以正常生活。
当时看的是谁?是刘志明,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家。
了解到这些以后,刘师给开了一张配伍。方剂如下:太子参12克,当归9克,生薏苡仁18克,茯苓12克,酸枣仁9克,丹参9克,白芍9克,吴茱萸6克,麦冬9克,阿胶9克(烊化),川芎5克,生地2克,甘草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共开15剂。
结果如何?患者复诊的时候表示,月经恢复正常,脑袋里的响声几乎消失。
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再投10剂。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之前的所有不适,完全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前些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将老专家们的验案验方做了汇总,隆重出版。刘师上头这个验案,就收录其中。
现在,我们简单看看这里的道理。这个患者的所有问题,就在于虚弱,就在于气血的不足。你别看病症多,归纳到最后,其实就在于气血二字上。
这个时候怎么办?你看当时刘师的配伍——
太子参12克,当归9克,生薏苡仁18克,茯苓12克,酸枣仁9克,丹参9克,白芍9克,吴茱萸6克,麦冬9克,阿胶9克(烊化),川芎5克,生地2克,甘草6克。
这个配伍,是四物汤的加减运用。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这是四物汤,用于补血养血。原方中熟地改生地,目的是更好地清虚热。
为了更好地补血,在四物汤的基础上,还加丹参、阿胶、酸枣仁。丹参养血活血。古人讲,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阿胶,养血止血,改善月经不尽。酸枣仁,补心肝血而安神助眠。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补血,必须补气。故而,加太子参、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气,同时利湿化浊,以免滋腻之品生湿。麦冬配合酸枣仁,养阴血而安心神。
最后,加吴茱萸,暖肝肾,散寒,以改善患者畏寒怕冷的问题。
它的基本思路,就是以四物汤为主,补养气血。气血足了,百病偃旗息鼓,患者的一系列问题,就都好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女性,或者上了年纪的人,容易受到气血不足的影响。
可以讲,气血不足,会引起各方面的问题。而以脑鸣、眩晕、乏力、心悸、眼花流泪、畏寒怕冷、心烦不眠等现象为主的人,又特别多见。面对这样的现象,如何认识和改善?医案里的思路和验方,的确给出了很好的回答。非专业读者朋友,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加减、运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46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