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张仲景《金匮要略》代表方剂和功效
2025
10-05

张仲景《金匮要略》代表方剂和功效

一、外感与痹证类方剂

1. 桂枝附子汤组成: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与药理:温经散寒,通痹止痛。附子中乌头碱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桂枝挥发油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协同缓解风湿性关节炎。主治:风湿相搏之身体烦疼(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2. 乌头汤组成:川乌、麻黄、黄芪、芍药、甘草。功效与药理:温经除湿,散寒止痛。乌头碱镇痛作用显著(需久煎减毒);黄芪多糖调节免疫,减轻关节肿胀。主治: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痛风急性发作)。

3. 麻黄加术汤组成:麻黄、白术、桂枝、杏仁、甘草。功效与药理:发汗祛湿。麻黄碱促进汗腺分泌,白术内酯增强水液代谢,适用于表实湿痹。二、内科杂病类方剂(一)胸痹心痛4. 栝蒌薤白白酒汤组成:栝蒌、薤白、白酒。功效与药理:通阳散结,豁痰下气。栝蒌皂苷扩张冠状动脉,薤白含大蒜素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主治:胸阳不振之胸背痛(心绞痛)。5. 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实。药理:枳实挥发油促进胃肠蠕动,厚朴酚缓解胸腹气滞,用于胸满胁逆伴胃肠胀气。(二)痰饮咳嗽6. 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功效与药理:温阳化饮,健脾利湿。茯苓三萜促进水液代谢,桂枝醛抑制气道炎症,白术内酯增强胃肠蠕动。主治:心下水饮之胸胁支满(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水肿)。

7. 甘遂半夏汤组成:甘遂、半夏、芍药、甘草。药理:甘遂刺激肠黏膜致泻,半夏抑制呕吐中枢,合用攻逐水饮(肝硬化腹水)。(三)黄疸8. 茵陈蒿汤组成:茵陈、栀子、大黄。功效与药理: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素促进胆汁分泌,栀子苷降低血清胆红素,大黄蒽醌泻下排毒。主治:湿热黄疸(急性肝炎、胆道梗阻)。9. 大黄硝石汤组成:大黄、黄柏、硝石、栀子。药理:硝石(硫酸钠)导泻力强,黄柏抑制肝内胆汁淤积,用于黄疸里实重症。(四)水气病10. 防己茯苓汤组成:防己、黄芪、茯苓、桂枝。药理:防己碱利尿,黄芪多糖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桂枝挥发油改善微循环(特发性水肿)。

三、妇科与产后病类方剂11. 当归芍药散组成: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功效与药理:养血调肝,健脾利湿。芍药苷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当归多糖促进造血,泽泻萜醇B利尿。主治:妊娠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12. 桂枝茯苓丸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药理:桃仁苦杏仁苷抗纤维化,丹皮酚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13. 温经汤组成:吴茱萸、当归、川芎、人参、桂枝等。药理:吴茱萸碱调节子宫平滑肌,阿胶促进造血,用于冲任虚寒型崩漏。四、急救与外科类方剂14. 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功效与药理:泻热破瘀,散结消肿。大黄鞣质抑制肠道细菌移位,冬瓜子多糖促进脓液吸收(急性阑尾炎未溃期)。15. 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甘草。药理:附子强心升压,干姜姜烯酮改善微循环障碍(休克、心力衰竭)。16. 薏苡附子败酱散组成:薏苡仁、附子、败酱草。药理:薏苡酯抗炎,败酱草皂苷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痈成脓期)。

五、特色方剂解析17.肾气丸(崔氏八味丸)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附子等。药理:附子提升肾上腺皮质功能,地黄多糖延缓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18. 鳖甲煎丸组成:鳖甲、䗪虫、蜣螂等23味。药理:鳖甲胶原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䗪虫蛋白酶抗纤维化(肝硬化、疟母癥瘕)。19. 酸枣仁汤组成: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药理:酸枣仁皂苷延长慢波睡眠,知母皂苷调节GABA受体(虚烦不眠)。

六、配伍规律与药理机制寒热并用:半夏泻心汤(黄连、干姜):黄连小檗碱抗菌,干姜促进胃肠蠕动,修复消化道黏膜。攻补兼施:十枣汤(甘遂、芫花、大枣):大枣多糖保护胃黏膜,减少逐水药毒性。多靶点调节:防己黄芪汤:黄芪提升NK细胞活性,防己抑制自身免疫(慢性肾炎)。辨证核心:同病异治:胸痹“心中痞”用人参汤(虚证)或枳实薤白桂枝汤(实证)。毒性管控:乌头、附子需久煎水解乌头碱;甘遂、大戟中病即止,防电解质紊乱。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