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常吃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补中益气丸,有哪些危害?
2025
09-30

常吃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补中益气丸,有哪些危害?

中成药因服用方便、疗效确切,成为许多人调理身体的选择。但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若不根据体质盲目长期服用,即便经典方剂也可能引发健康问题。以下为大家详解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及不当使用的潜在危害。

一、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明星药”,并非人人适宜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是滋阴补肾的基础方。适用于肾阴虚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现代研究显示其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常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肾病等属肾阴虚者。

不当使用危害:脾胃虚寒者服用后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因方中熟地黄滋腻,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肾阳虚者(畏寒怕冷、精神萎靡、夜尿多)服用会“雪上加霜”,导致阳虚症状加重;体内湿气重者(舌苔厚腻、肢体困重)服用后会使湿气滞留,引发痰湿积聚。

二、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的“动力源”,忌用于热证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附子、肉桂(或桂枝),属“阴中求阳”之剂。功效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适用于肾阳虚证,症见腰膝酸冷、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舌淡胖苔白等。临床用于慢性肾炎、前列腺增生、糖尿病肾病等属肾阳虚者。

不当使用危害:阴虚火旺者(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痛)服用会引发“上火”症状,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体内有实热者(如感冒发热、咽喉肿痛、便秘尿黄)服用会加重热象;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附子中毒,出现口唇麻木、心悸、血压异常等。

三、杞菊地黄丸:清肝明目的“护眼方”,脾虚者慎用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功效为滋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尤其适合长期用眼过度、干眼症、高血压属肝肾阴虚者。

不当使用危害: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服用后会加重腹泻、腹胀;肾阳虚者服用会导致畏寒怕冷、精神不振等症状加剧;感冒期间服用会影响感冒痊愈,因滋补药物可能“敛邪”。

四、补中益气丸:升阳举陷的“补气剂”,实热者忌用

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组成,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证,表现为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临床用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属中气不足者。

不当使用危害:实热证者(如高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服用会“火上浇油”,加重热象;阴虚火旺者(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服用会导致虚火更旺;感冒发热期间服用会使病邪滞留体内,延长病程。

中成药的“危害”多源于“不对证”。上述四方虽为经典方剂,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和症状辨证选用,不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

若用药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才是维持健康的根本之道。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