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仙鹤草,我曾经看到过很多公众号文章吹嘘此药“益气补虚”“抗癌神药”“妇科神草”等等神奇功效。我自己也曾去试过仙鹤草50g单煎服用,并没有体会到有如黄芪,人参,当归,附片之类传统补虚药的补虚效果。由于此药缺乏古代本草论述,以前也一直没怎么系统研究过,只当成一个适合虚证的止血药在用。
最近让小助理收集古今文献,近现代医家经验,临床及药理研究论文,才发现仙鹤草药性也还是非常奇妙,可用“通涩调衡”来概括。
太长不看版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
仙鹤草之妙,全在’通涩调衡’四字:苦能泄降通利,涩可收敛固脱,性平而无寒热之偏。
止血又活血不留瘀,止泻痢又消痞满。
昔《滇南本草》称其别名’脱力草’而非’补虚草’,其补在止血固脱存元,复脾胃运化,非甘温滋补也,可以说是“不补”之“补”。
诚为通涩兼备之良药奇药,值得临床深入发掘应用。
药用来源
其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
性味归经及用量
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
药典剂量:6~12g。
临床常用剂量:15~30g
大剂量:30~120g。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仙鹤草用于补虚消癥时,仙鹤草用量宜大,非宏无效,大剂量应用仙鹤草时可煎汤代水。对于虚劳兼见血瘀、肿瘤等重症顽疾者,仙鹤草的用量常达80~100g,甚至150g;对于各种炎症、出血、自汗盗汗、消渴等,15~30g仙鹤草即可起效。
临床功效
1、止血固脱,通涩相济
核心机制:通过收敛固涩防止气血津液耗散,实现’涩中寓补’。但仙鹤草除了涩,又味略苦可燥湿健运脾胃,其之’补’益,非甘温滋补之谓,实为涩而止血固脱存元、苦而健运脾胃之效,正合《滇南本草》称其为’脱力草’而非’补虚草’之深意,可谓“不补”之补。虽然有很多公众号文章都在吹仙鹤草的补虚效果,但实际上早期的80-90年代关于仙鹤草各种千奇百怪的功效的论文报道也是基本找不到仙鹤草治疗疲倦类的功效报道。主要是从1994年名医干祖望先生发论文开始仙鹤草“补虚”的功效方才多见于文献。但此药苦涩,基本没有甘味,我自己试吃也完全不像人参,黄芪等可以显著振奋精神,疲倦改善。给非出血和胃肠疾病的一些患者当补气药用也没见到明显的补气补虚缓解疲劳乏力的效果。所以仙鹤草的补虚效果我是觉得是其可以止血,调胃肠,涩而固脱,复脾胃运化来间接实现补虚效果的。毕竟止血,止泄痢调理肠胃都是可以保存元气从而产生类似“补虚”的效果。干祖望认为仙鹤草善治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疲劳怠惰,或重劳动则乏,故拟“三仙汤”(仙茅、仙灵脾、仙鹤草)以治疗诸虚百损。吴雄志用八味回阳饮(制麻黄15-30、制附子9-30、制甘草15-30、升麻15-30、红参6、淫羊藿30、仙鹤草90、牛蒡子9)治疗阳虚疲乏,称之为中药兴奋剂。仙鹤草之“涩”,主要体现在止血上面,但其止血又可活血,可谓通涩相济。
现代研究证实仙鹤草素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加速凝血,并且还有抗凝血作用,可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时间,其抗凝作用是由于对第V因子的灭活。
因此仙鹤草具有既促凝止血,又抗凝活血的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仙鹤草具备’止中有行,止血而不留瘀’之特性,民间验方中常用于祛瘀生新,补虚强壮。
仙鹤草既可用于妇产科崩漏、月经过多、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性病症,也可以用于治疗紫癜这类出血后也需化瘀的病症。
国医大师朱良春善用仙鹤草配伍治疗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虚证者,在阴虚血热、气血亏虚、脾肾两虚等证型紫癜的医案中皆可见其加入仙鹤草用于治疗紫癜。其认为仙鹤草味苦辛而涩,涩则能止,为止血要药,止中有行,兼擅活血。
国医大师周仲瑛也常在加味阿胶饮、茜根散、二至丸基础上加用仙鹤草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80年辽宁中医杂志有安徽中医沙炳义发表论文《仙鹤草合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急慢性患者各一半,主要以仙鹤草、红枣、牡蛎、甘草、连翘、丹参治疗,一般5-10剂即有显著疗效。2001年浙江中医应武也报道其用《仙鹤草治疗过敏性紫癜2例》案,就仅用仙鹤草60g,红枣5g,皆1-2周即痊愈。
2013年陕西中医杨云红报道《仙鹤草汤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2例》其自拟仙鹤草汤,组成:由仙鹤草、五味子、枸杞子三味组成。仙鹤草用量:2岁患儿30g,每增长1岁增加药量5g左右(根据体质强弱适当增减,体质偏胖的大于5g,体质素弱的小于5g)。五味子2岁患儿5g,每增长1岁增加1g。枸杞子2岁患儿3g,每长2岁增加1g。口服,每次l剂,1天2次。3个月为1疗程,患者治疗前停用一切激素类药物1周以上。对照组为口服强的松3mg/kg·d,分2~3次口服,至血小板达安全水平。
1.1杨云红用仙鹤草汤治疗血小板减少紫癜案
李某,女,10岁,学生。2008年9月15日初诊。2年前突然出现双下肢出血点,颜色鲜红至青黑,融合成片状。经当地社区门诊对症治疗无效,后经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渭南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治疗,均无效。停用一切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半个月后,来我附属医院就诊。查体:双下肢轻度水肿,密布青黑色出血斑、点,直径0.2~4cm不等。尿常规检查:尿RBC(十十),血常规检查正常,血小板计数:45X10°/L。
诊断: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方用自拟仙鹤草汤治疗。
处方:仙鹤草70g,五味子10g,枸杞子7g,水煎服,每次1剂,1天2次,连续服30天.
10月18日二诊:双下肢水肿消失,青黑色出血斑、点颜色变淡。血小板计数:73X10°/L。尿常规:尿蛋白(一),尿RBC(士)。续服30日,
4月10日三诊:双下肢青黑色出血斑、点颜色消失。血小板计数:110X109/L。尿常规:尿RBC(一),尿蛋白(一)。随访2年半未复发。
从这些论文和国医大师经验中不难看出,仙鹤草用于紫癜疗效是非常显著的,值得重视。其余还有很多在出血病症中的运用,但因为不像紫癜这种最能提现其止血又化瘀的特性,而且缺乏单用重用的文献,就不赘述了,总之仙鹤草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症,尤其适合虚证止血,且又可化出血后之瘀血。
2、止泻消痞,涩中寓通
仙鹤草有很多文献包括兽医方面都在讲仙鹤草治疗各种胃肠疾病的功效。但即有说其擅长收涩止泻,也有言其擅长下气消痞满的,看似有点矛盾,但这也正是仙鹤草之妙,通涩调衡,涩中寓通的特点。
而在临床用药时,经常想要固涩止泻脱止血又担心担心用酸涩收涩药会收敛邪气、壅滞气机的副作用时,就可以选择仙鹤草。比如用于治疗痔疮、急慢性肠炎、痢疾、湿热下注导致的下阴慢性炎症等情况时。仙鹤草味涩而可涩肠止泻,止血,现代药理研究又提示仙鹤草可以改善微循环 ,消除黏膜水肿、促进溃疡愈合,减轻黏膜炎症,又有多种抑菌效果,所以常用于消化道溃疡,肠炎痢疾等治疗。有一个中成药叫复方仙鹤草肠炎胶襄(仙鹤草1250g黄连375g木香375g蝉蜕375g石菖蒲375g桔梗250g比例)常用于脾虚湿热内蕴所致的泄泻急迫、泻而不爽,或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这可以说是仙鹤草治疗胃肠疾病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因为非名方的中成药一般是经过临床试验验证以及药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没有显著效果一般是不会生产的,所以仙鹤草在治疗肠炎方面应该是有显著效果的,结合下面诸多文献的记载也可佐证。
刘苏勇重用仙鹤草100~120g煎汤调败酱草、三七粉、附子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脓血便效果明显,连用十天后大多脓血便消失,腹痛腹泻好转。
此外国医大师朱良春创立仙桔汤,以仙鹤草为主药,取其排脓止泻之功,治疗慢性痢疾及结肠炎等,历验不爽。
2.1朱良春用仙鹤草治慢性结肠炎案
钟某某,女,52岁,1984年10月26日初诊。慢性结肠炎已历2年余,体重减轻十余斤,溏泻每日 35 次,夹有不消化食物、黏液,脘腹胀闷,时有嗳气,服土霉素之后腹泻次数略有减少,但停药诸症复见。舌苔薄白,根微腻,脉细弦。
辨证:肝脾不调,湿热蕴阻肠间,
治法:疏肝调脾,清肠止泻。
处方:仙鹤草、煨葛根各30g,桔梗、煨木香各9g(后下),生白芍药、炒白术、白槿花各15g,徐长卿12g,甘草6g。5剂。
二诊:药后便溏次数显减,大便渐见成形。前方合拍,效不更方,续以上方进之。
三诊:连进10余剂,腹泻已止,大便亦转正常,唯稍有饮食失宜,则便溏又作,久泻脾虚,湿滞易停,续进上方10剂,嘱其隔日1剂以资巩固,治疗后观察半年,腹泻一直未发。
《百草镜》言仙鹤草:’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江西老中医陈远路还曾撰文介绍了《仙鹤草治痞满的经验》。
其在文中介绍,他早年因胃病,饱受脘腹痞满之苦。当初亦按书论证,照证套方,总不得其治,服之平平。后试增1 味既活血且消痞满之仙鹤草30g,药后肠鸣始作,矢气频频,顿觉轻松,之后以此治法广泛用于临床,屡屡获效。兹举病例如下:
例1.黄某,女,40 岁,营业员,1992 年春诊。因患慢性胃炎,胃脘痞满之苦已3个月余,曾在某医处中药治疗,收效不大。余细阅病历,均为平胃散加行气之属。审察病证:胃脘痞满,纳呆口淡,恶心欲呕,苔腻,脉濡。确认前医辨证立法处方无误。遂加仙鹤草30g、三七15g,患者试服1剂,即矢气频作,胃脘痞满十减八九,先后服药共5剂,诸症平息。
例2.李某,男,12岁,学生,1993年秋诊。腹胀如鼓半月余。其父(乡村医生)代诉:患儿因中秋节进食月饼过多后出现腹胀纳呆,便溏馊臭。其父给服保和丸未效,又投枳实消痞汤无功。余根据病史诊为食积。嘱其父书保和丸+仙鹤草20g、丹参20g、桃仁10g服2剂。月后路遇患孩之父,告进药后矢气频频,且大便解出黄色稀便甚多,奇臭难闻。自此病愈。
例3.温某,女,60岁,家务,1995年冬诊。因患慢性肠炎腹胀10余年,因惧腹胀之苦,每餐仅食一小碗饭,曾服中药百余剂,取效甚微。刻下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脉虚。诊为脾胃虚弱,治以健脾益气,佐以活血。处方:红参10 g,白术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炙甘草3g,仙鹤草30g,姜黄8g.试服3剂。二诊时患者告:’药已中病,十几年的腹胀好多了。’上方稍作增损进退,服20 余剂,诸症若失。半年体重增加4 kg。
其体会到:仙鹤草为血分药,诸书多云收敛止血,而活血下气、散中满者言之甚少。但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载’散中满,下气’之妙用。笔者认为,使用仙鹤草治痞满,成人剂量须在30g 以上,多时可用至60g。若加三七、丹参,姜黄,助其活血之力,治痞之效更佳。
这也是体现了仙鹤草既可收涩止泻止痢疾,又能治疗胃肠气滞痞满的神奇“通涩调衡”的特性。3、内服外用,解毒杀虫此外仙鹤草还有解毒杀虫之效果,内服外用皆可用。现代研究证实仙鹤草可驱杀多种寄生虫 , 如绦虫 、滴虫 、阿米巴原虫及血吸虫等, 可治疗各种肉绦虫病 、滴虫性阴道炎以及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也有明显效果。王琦用仙鹤草配伍败酱草、马齿苋、苦参、蛇床子治疗滴虫性前列腺炎;以仙鹤草与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益母草、茜草等配伍,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治疗血精、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与苦参、百部等配伍外洗, 治疗外阴搔痒, 湿疹等。李丽斌等用鲜仙鹤草茎叶煎煮浓缩液(新鲜的仙鹤草茎叶,洗净切碎,煎煮制成200%的浓缩液,使用前用新洁尔灭棉球洗净阴道,然后将浓缩液均匀地涂抹于整个阴道壁上,再塞以饱蘸药液的特制带线的大棉球,约塞3~4小时方可取出,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用药3个疗程以后的治愈率达96%)用于妇科滴虫性阴道炎疗效较好3.1 李丽斌用仙鹤草外治滴虫性阴道炎案吴某,女,34岁。症状:阴痒 ,夜间难以入睡,小腹酸痛,带下有血,呈米泔样。妇科诊断及化验为滴虫性阴道炎。口服灭滴灵。外用洁尔阴等药物,半年多不见好转,反复发作,用仙鹤草外用3周后一切症状消失,又用2周随访1年多没有复发。3.2 骆洪道用仙鹤草治孕妇滴虫性阴道炎案
王某 , 女 , 29岁 , 2003年 5月 3日初诊 。停经 56天 , 白带增多 , 外阴瘙痒 。检查尿 HCG(+), B超示早孕见胎心 , 孕囊33mm×28mm, 白带检查念珠菌 (—), 滴虫 (++), 清洁度 Ⅳ度。带下色黄而稠 、气臭秽 , 外阴瘙痒有灼热感 , 腰酸楚 , 小腹时隐痛 , 脘腹微胀 , 纳谷不振 , 口苦 ,尿频而色黄 , 舌红苔薄白腻, 脉细滑 。
辨证:脾肾两亏 , 湿热下注 , 气机受阻 。
处方:仙鹤草 50g, 炒白术、炒白芍、焦山楂、焦神曲各 12g, 生薏苡仁 、金银花、凤尾草各 20g,续断、茵陈、蛇床子各 15g, 黄柏 8g, 苦参、香附各 10g,生甘草 3g。水煎 400ml, 分 2次温服 , 每日 1剂。
二诊:服 5剂后脘胀腹痛减 , 纳谷已振 , 白带量减 , 白带复查滴虫( ++), 清洁度 Ⅲ度 。前方去焦山楂、焦神曲、香附、凤尾草,加冬瓜仁、生黄芪各 30g,车前子15g, 以加强益气扶正 ,化湿排脓之力 。
三诊:服 14剂后临床症状消失 。白带复查念珠菌 、滴虫均(-)、清洁度 Ⅱ度 。病虽康复 , 为防复发 , 用仙鹤草 60g、红枣 20g,水煎 400ml,分 2次温服 ,每日 1剂 ,服 10剂以巩固疗效。同年 12月 17日生下一健康女婴 。
按 :滴虫性阴道炎一般用甲硝唑类药物疗效较好 , 但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 故孕妇忌用。治疗孕妇滴虫性阴道炎 , 重用仙鹤草配合清化湿热、补益脾肾之品疗效显著 。
常用配伍
1.仙鹤草-三七: 治疗诸型兼瘀之崩漏。
2.仙鹤草-白芨: 鲜仙鹤草200 g捣汁加白及50g加糖适量煎服治疗肺癌、肺结核咳血;仙鹤草50g,白及15 g治疗诸黏膜组织破损出血、失蛋白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肾病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
3.仙鹤草-马齿苋:治疗湿热蕴肠型细菌性痢疾以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4.仙鹤草+三七、丹参、姜黄:治疗顽固痞满。
其它药理研究
仙鹤草主要含仙鹤草素和鞣质等成分。
(一)止血作用
仙鹤草素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加速凝血。仙鹤草尚有抗凝血作用,可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时间。其抗凝作用是由于对第V因子的灭活。因此仙鹤草具有既能促凝止血,又能抗凝活血的双向调节作用。民间既用其收敛止血,又用其祛瘀生新,补虚强壮。
(二)其他作用
1.动物实验中有仙鹤草有抗疲劳作用,但无扎实的临床或人体实验报道。
2.抗菌、驱虫:仙鹤草尚有抗菌、驱虫作用。
3.抗癌作用: 可以阅读《仙鹤草抗肿瘤作用的临床研究概况》一文,仙鹤草可能存在抑制癌体增殖、改善临床症状、增强化疗敏感性等作用,但感觉证据不够有力,而且仙鹤草如果真的对肿瘤如此有用,近年来不太可能查询不到相关临床药理研究,而且癌症的中医治疗本身是高度复杂且差异很大的,也不可能存在一个药适合很多癌症的情况。所以关于其抗癌方面药效,笔者持谨慎态度,期待以后看到更多有说服力的临床依据文献报道。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05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