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王安生,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擅长治疗各类肝炎(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自免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肝囊肿等肝脏疾病;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胆汁淤积症等胆系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等胰腺疾病;同时擅长运用中医药调理慢性疲劳、失眠、消化不良、体质虚弱等亚健康问题。45岁的张先生,患慢性乙型肝炎18年,近2年肝功能反复异常,虽一直服用护肝药,却总在劳累后出现不适。3个月前,他因出现明显乏力;食欲差;肝区持续隐痛;尿液颜色深如浓茶前来问诊。我诊脉时发现其脉弦滑而数,观舌象舌红苔黄腻,结合检查报告:ALT 538 U/L,AST 312 U/L,TBIL 45.7 μmol/L,乙肝小三阳,B 超提示肝内回声增粗。西医诊断: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重度)中医诊断:肝着,毒瘀蕴结证治则:解毒化瘀、清肝护脾我给他开了以下方子,重用叶下珠:叶下珠 30g、茵陈 20g、虎杖 15g、丹参 15g、赤芍 12g、蒲公英 15g、柴胡 10g、茯苓 15g、炒麦芽 15g、甘草 6g每日 1 剂,水煎 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叮嘱继续遵医嘱服用恩替卡韦,忌辛辣油腻。方解:▶叶下珠,味甘、苦,性凉,归肝、脾、肾经,作为此方核心药,针对肝内毒瘀蕴结、ALT与AST等肝酶大幅升高的情况,其凉性可清泻肝热、解毒,专门对抗乙肝病毒引发的“毒邪”。同时还能利湿退黄,改善尿液深黄的症状,减少肝内毒素堆积。▶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作为“退黄要药”,其微寒之性可清肝胆湿热,促进胆汁排泄,缓解尿液深黄问题,同时还能辅助叶下珠增强清肝毒的效果,改善因湿热瘀阻肝络导致的肝区隐痛。▶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兼具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通便的功效,针对肝区“针刺痛”(由瘀阻肝络引起),其散瘀作用可疏通肝血。同时能清泻内热,改善因内热耗伤津液导致便秘的情况,通过排便辅助排出肝内毒素,帮助降低肝酶。▶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其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改善肝内血液循环,减轻肝区隐痛。且微寒之性还能辅助清肝热,避免毒瘀互结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擅长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针对舌红(提示内热)、肝区痛(提示瘀阻)的症状,轻肝脏炎症反应,帮助降低ALT、AST等肝酶指标。▶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作为“天然消炎药”,其性寒可强效清热解毒,减轻肝内炎症。同时利湿作用可改善腹胀(因湿热困脾导致运化失常),缓解食欲差的问题。▶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缓解因肝气郁结导致的乏力、食欲差,同时还可引导其他药材“入肝”,增强清肝毒、化瘀血的靶向性,避免药性分散。▶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由于长期肝病易损伤脾胃,出现食欲差、乏力的症状。其能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健脾可增强脾胃运化,改善食欲不振,利湿可辅助退黄。▶炒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肝经,擅长消食和中、疏肝解郁。针对肝病导致脾胃虚弱、厌油恶心的情况,可促进消化,改善食欲。同时能辅助柴胡调畅肝气,缓解因肝气犯胃导致的腹胀、乏力。▶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作为“国老”药,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益气可改善乏力症状,清热解毒能辅助清肝毒,最关键的是可调和叶下珠、蒲公英等寒凉药材的药性,避免损伤脾胃。二诊:14天见效,关键指标大幅下降服药 14 天后,张先生复诊时明显精神好转:▶乏力减轻,能正常上班;食欲恢复,一顿能吃一碗米饭;▶肝区隐痛消失,尿液颜色变浅,大便每日 1 次。再次诊脉,脉弦缓,舌淡红苔薄黄,复查结果显示:ALT 182 U/L,AST 89 U/L,TBIL 28.3 μmol/L。毒邪已去大半,现在要侧重健脾,故继续调整药方:叶下珠减至 25g,去掉蒲公英,加陈皮 10g、白术 12g,叶下珠继续用,巩固清肝效果。▶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肺经。改善因脾胃气滞导致的腹胀,让脾胃运化能力进一步提升,解决 “能吃但消化弱” 的问题;同时 “燥湿化痰” 作用能清除体内剩余的湿邪,配合白术增强健脾祛湿效果,为肝脏减负。▶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其 “益气健脾” 功效能直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脾虚导致的乏力,“燥湿利水” 作用可辅助清除体内湿热。与陈皮搭配形成 “健脾 + 理气 + 燥湿” 的组合,既解决脾胃运化弱的问题,又避免湿邪残留加重肝脏负担。三诊:42天肝功能正常又坚持服药 28 天,张先生第三次复诊时,已无任何不适,精力充沛,连以前容易累的加班都能应对。复查报告显示指标全部正常,B 超显示肝内回声均匀,与之前的 “增粗” 相比,肝脏状态明显改善。我给出最后调整:叶下珠减至 20g,去掉虎杖,加太子参 15g,嘱咐再服 14 天巩固。之后可停中药,但需继续定期复查,日常也可用 5-10g 干叶下珠煮水当茶喝,辅助护肝。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既能益气又不燥热,适合 “虚不受补” 的体质:▶“益气健脾” 功效可延续白术、陈皮的健脾效果,进一步增强脾胃功能,为身体持续补充营养;▶“生津润肺” 作用能改善气阴两虚导致的口干,缓解身体疲惫感,帮助身体从治疗期平稳过渡到巩固期。不过提醒大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肝病治疗需根据个人体质、病因(如乙肝、脂肪肝等)、症状(如黄疸、乏力等)及证型(如毒瘀蕴结、肝肾阴虚等)个体化配方。上文药方仅针对特定证型,并非通用。若不对证使用,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或引起腹泻等不适。如有肝脏问题,务必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制定个人方案,切勿自行用药。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02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