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樱(1951一),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党共中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2023年全国最美医生,2022年感动中原人物,第四、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紫癜-肾病协同创新共同体主席等职。2022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丁樱工作室整理形成了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方案,并推广运用于临床,已研制安全有效的院内制剂一一凉血退紫合剂、祛风消癜合剂、清热止血颗粒、肾必宁颗粒,主要用于辨证属于血热妄行型和风热伤络型过敏性紫藏、气阴两虚型的肾病和蛋白尿、阴虚火旺型血尿,服用方便,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01凉血退紫合剂(院内制剂)
药物组成:生地黄、牡丹皮、白芍、紫草、忍冬藤、川芎、络石藤、炙甘草。
功效:凉血消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主治: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型)
理、法、方、药分析:小儿体属纯阳,六淫外袭,皆从火化,灼伤络脉,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外渗肌肤而见皮肤紫癜,如《景岳全书·血证》日:“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可见热毒壅盛,灼伤脉络是病机关键,治疗当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丁樱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凉血退紫合剂,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以复已失之阴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营分、血分之热,共为君药。臣以咸寒之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苦寒之忍冬藤、络石藤与之共为臣药,清热凉血、祛风通络。反佐以性温之川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芍为手足太阴引经药,与川芎相配以生血脉、贯营阴;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相伍,共成清热凉血、活血消斑之剂。
02祛风消癫合剂(院内制剂)
药物组成:忍冬藤、荆芥、防风、海风藤、徐长卿、丹参、茜草、甘草。
功效:祛风消癜,清热止痒,化瘀通络。
主治:过敏性紫癜(风热伤络证)
理、法、方、药分析:《外科正宗·葡萄疫》日:“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风热邪毒由口鼻而入,内伏血分,灼伤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见紫癜。“风热不散,作祟不断”故早期应投放疏风散邪之品;“无毒不生斑、有斑必有瘀”,故适时加用凉血活瘀之品,拟祛风消癜合剂以彰显其意。方中忍冬藤清热疏风通络,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血,共为君药。防风祛风止痒,海风藤深入经络,祛除留滞之风邢,共为臣药。徐长卿祛风止痒,与藤类相配,使风邪得去,经络通达,气血畅行;丹参祛瘀生新、凉血活血,茜草凉血止血、化瘀通经,共为佐药。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散,全身血络得通,紫癜得以消散。
03清热止血颗粒(院内制剂)
药物组成:生地黄、牡丹皮、丹参、墨旱莲、赤芍、三七、小蓟、茜草、甘草。
功效:清热养阴,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紫癜性肾炎(阴虚火旺型)。
理、法、方、药分析:石寿棠《医原·小儿论》云:“小儿春令也……稚阴未长,则脏腑娇嫩,易于传变,易于伤阴。”小儿乃稚阴之体,且少阳及阳常有余学说中亦突出小儿阴津尚不足,小儿为纯阳之体,久病之后、温病后期或长期大量使用激素,阴液易亏,虚火易亢,灼伤血络,血溢脉外而瘀,循溺道而出,则发为尿血之证。治疗上应清其热,养其阴,化其瘀,凉其血。针对其病机研制了清热止血方。方中生地黄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为君;墨旱莲凉血止血、益阴补肾,牡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臣药;三七活血散瘀,止血而不留瘀,小蓟、茜草凉血止血、清热散瘀,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九味药物相合,共奏清热养阴、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功。
04肾必宁颗粒(院内制剂)
药物组成:黄芪、菟丝子、五味子、生地黄、白花蛇舌草、甘草、水蛭。
功效:健脾固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型)。
理、法、方、药分析:NS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虚指脏腑本身之虚,尤以脾肾为主;其实是指因虚而致水湿、湿热、血等邪实之证。故治疗以标本同治、扶正祛邪为原则,拟肾必宁颗粒,方中黄芪、五味子、菟丝子益气养阴、健牌补肾,以顾其本,为君。臣以苦寒之生地黄,以助五味子滋阴补肾,并可佐制黄芪、菟丝子温燥之性,具有养阴清热之功。菟丝子阴阳双补,有“阳中求阴”之意;白花蛇舌草助生地黄清热,且有解毒、利湿之效;水蛭活血化瘀,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综观全方,补气养阴并举,扶正与祛邪兼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固肾、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之功,组方严谨。
05创升板方一一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自拟升板方:生地黄、玄参、麦冬、鸡血滕、当归、红花、炒桃仁、藕节、板蓝根、重楼、甘草。
方中生地黄甘苦性寒,清热凉血、滋阴止血,可解血分热毒,为君药;臣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生津,麦冬养阴生津、清心泄热,两者寓泻于补,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与君药共入于血分、阴分,养阴增液而清热凉血,且清热而不苦寒伤胃,养阴而不滋腻碍脾。当归味甘苦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之力,《景岳全书》认为“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鸡血滕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可补血、活血、通络,《本草纲目拾遗》认为其可“大补气血”,《饮片新参》谓其“去瘀血,生新血”,两者合用,既可补血以固其本,又能活血以祛其瘀。红花、桃仁活血祛瘀,藕节收敛止血,与当归、鸡血藤共为佐药,合用以达养血、止血而不留瘀之效。板蓝根、重楼清热解毒利咽,以防内外热毒相合为患,亦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合理配伍,共奏清热凉血养阴、养血活血化瘀之功,临床颇有疗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98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