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颈椎X线影像基础与诊断学习笔记
2025
09-23

颈椎X线影像基础与诊断学习笔记

颈椎X线基础学习笔记

一、 常用投照体位及其临床意义:

(一)常规体位

正常颈椎X线片:(A)正位, (B) 侧位, (C) 斜位

1钩椎关节, 2钩突,3侧块, 4棘突, 5上关节突,6下关节突,7关节突关节, 8椎间孔。

1. 正侧位片:颈椎检查基础体位

2. 双斜位片:适用于神经根症状患者

3. 张口位:专门用于观察寰枢关节结构

4. 过屈/过伸位(动力位):用于评估脊柱稳定性

颈椎动力位片示C6滑脱

(二)常见投照方法要点

⑴正位片:

  · 站立位投照

  · X线中心线对准C4椎体水平(约喉结位置)

  · 向头侧倾斜10-20°

  · 标准片应清晰显示C3-C7椎体及棘突

· 侧位片:

  · 中心线水平对准C4椎体

  · 标准片要求双侧下颌骨完全重叠

  · 需清晰显示寰椎前结节、齿状突及椎间隙

二、颈椎X影像解剖观察

(一)正位片观察要点

1. 椎体序列:C3-C7椎体形态规整,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2. 棘突:呈水滴状与椎体重叠,注意有无先天变异

3. 钩突(C3-T1):椎体上缘侧方的骨性突起

   · 与上位椎体下缘侧方构成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 功能:防止椎体侧方滑脱及椎间盘侧向突出

4. 横突:短小,横突孔通常不显影

5. 胸椎鉴别特征:与肋骨相连的椎体为T1

6.观察椎体序列:颈椎稍向右侧弯畸形

(二)侧位片观察要点

1. 生理曲度:

   · 测量方法:齿状突后缘与C7椎体后缘连线至椎体后缘最大距离

   · 正常值:7-17mm(12±5mm)

2. 椎体序列:

   · 椎体后缘连线光滑连续

   · 椎体形态完整,边缘光滑无骨质增生或破坏

示例

3. 椎间隙:

   · 高度均匀,反映椎间盘状态

   · X线不直接显示椎间盘,狭窄提示退变

4.椎间孔:

5.关节突关节:呈叠瓦状排列,关节间隙均匀

6. 寰枢关节:

   · 寰齿前间隙:寰椎前结节后缘与齿状突前缘间距

   · 正常值:<2.5mm,增宽提示半脱位

7.韧带结构

(三)斜位片观察要点:

1. 投照方法:站立位,身体旋转45°

2. 椎间孔观察:

   · 构成:相邻椎体后外缘、椎间盘、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

   · 形态:椭圆形,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 读片技巧:面部朝向侧即为显示的椎间孔(前斜看同侧,后斜看对侧,颈椎右前斜位片与左后斜位片显示的内容是一致的,都是显示的右侧椎间孔)

(四)张口位观察要点

1. 显示结构:寰椎、齿状突、寰枢关节

2. 关键测量:

   · 侧齿间隙: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双侧应对称

   · 寰枢外侧关节:寰椎侧块与枢椎关节间隙,应对称等宽

三、常见异常征象分析

(一)退行性变

1. 钩椎关节增生:可导致椎间孔狭窄

2. 关节突关节增生:引起椎间孔狭窄

3. 韧带钙化:

   · 前纵韧带钙化:相对常见

   · 后纵韧带钙化:较为棘手,可导致脊髓受压

(二)结构异常

1. 生理曲度改变:变直、反弓、过度前凸

2. 椎间隙狭窄:间接提示椎间盘退变

3. 椎体滑脱:以下位椎体为参照判断移位方向

椎体滑脱程度以下位椎体分“等宽四分”,以此判断上位椎体的滑脱程度。

1度: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动下位椎体的1/4。

2度: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动下位椎体的2/4。

3度: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动下位椎体的3/4。

4度: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动下位椎体的4/4。

4. 寰椎后桥:先天变异,椎动脉沟骨环形成

(三)先天性变异

1. 颈肋:C7椎体旁可见肋骨连接

2. 棘突偏歪:需区分先天变异与旋转错位

在 X 线片上显示为:

  • 棘突:偏歪, 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而偏向一侧。
  • 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 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以上 3 个影像出现在某1或2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 说明这1或2个节段出现了异常。

四、专科诊断:龙氏正骨三步定位法

1. 诊断流程

1. 神经定位诊断:症状与神经支配区匹配

2. 触诊定位诊断:体表解剖标志触诊

3. 影像学定位诊断:X线特征性表现分析

2. 椎关节错位影像学诊断

(一)基本概念

①定义:椎间关节小于半脱位的位移,已刺激/压迫周围组织

②涉及关节: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③特征:影像学教科书无公认诊断标准(<3mm位移)

(二)错位类型及影像特征

1. 旋转式错位:

   · 正位片: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征’

   · 侧位片:关节突关节’双凸征’

2. 侧摆式错位:

   · 单个椎体侧摆:棘突偏离中线

   · 多个椎体侧摆:形成侧弯

病因:椎间盘受损或已变性,颈椎侧屈过度或颈椎侧位挫(撞)伤时易发生(习惯高枕或偏一侧睡者多见)

触诊:横突触诊颈椎向一侧偏歪或侧弯隆突,另一侧凹陷(症状常出现在错位关节的凹陷侧)

X 线:正位片可见颈轴侧弯,或某二个椎间钩突关节偏歪不对称(侧摆),病程长者常见钩突关节变尖

棘突不在同一直线上,单个椎体移动叫侧摆,多个椎体移动叫侧弯

3. 滑脱式错位:

   · 以下位椎体为参照判断滑脱方向

   · 前滑脱/后滑脱

示例:前后滑脱式错位

病因:当椎间盘损伤、退变时容易发生椎间盘关节滑移

触诊:同一平面横突左、右两侧均隆起或凹陷

X 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联线中断,上一椎体向后或前滑移

4. 寰枢关节错位:

车祸后,颈部疼痛,活动部分受限。张口位示齿状突右偏,双侧寰齿间距不等宽;CT轴位示齿状突不居中,ADI约3mm,3D重建VR图示寰椎旋转。寰枢关节旋转脱位,I型。(病例来源《医学影像园》)

   · 张口位:侧齿间隙不对称、台阶征

   · 侧位:寰齿间隙增宽(>2.5mm)

   · 特殊征象:’三边征’、’四边征’提示旋转错位

旋转脱位时,在X线张口位上,可见齿状突偏移,双侧环齿间隙不等宽(差值>2mm),双侧侧块关节间隙不对称,另外,可以发现,双侧侧块的大小和形态会不对称,不相似,向前移位的侧块增大,向后移的则显示较小,这是X线平片诊断旋转脱位的重要依据。

5. 寰枕关节错位:

寰枕间隙理论上是和寰枢间隙是等宽的,由图中可得出寰枕间隙小于寰枕间隙,这种属于上窄下宽,叫做倾位式错位

   · 仰视错位:寰枕间隙增宽

   · 倾视错位:寰枕间隙狭窄

(三)寰枢关节精准评估方法

成人寰枢椎侧位(A)及张口位(B)

1. 寰椎前弓;2. 枢椎齿突;3. 寰椎侧块;4. 寰椎后弓;5. 寰齿前间隙;6. 枢椎上关节突;7. 枢椎横突;8. 枢椎椎体;9. 枢椎下关节突;10. 枢椎棘突;11. 寰枢外侧关节;12. 寰椎横突。

1. 基准线定义:

   · 棘突线(正中线)

   · 寰底线(寰椎两侧最低点连线)

   · 寰椎轴线(寰底线中点与齿状突尖垂线)

   · 齿状突轴线(齿状突两侧外缘中点与尖垂线)

在张口位或CT正中冠状位上的测量,M为中线,正常时A=B,C和D各自平行于关节面,二者相交于M线。

2. 水平侧摆判断:

   · 寰椎侧摆:寰椎轴线与齿状突轴线不重叠,但棘突线正常

观察侧齿间隙。 (1)等宽时,说明没有水平侧摆。 (2)不等宽时,不是寰椎水平侧摆就是枢椎水平侧摆; 分清寰椎还是枢椎水平侧摆 先排除枢椎水平侧摆(枢椎水平侧摆时,枢椎棘突的偏离棘突的连线),再考虑寰椎水平侧摆(寰椎与枢椎的外侧沿出现“台阶”)。

   · 枢椎侧摆:棘突垂直线偏离中线

3. 垂直侧摆判断:

   · 观察寰枢外侧关节间隙是否等宽

   · 寰底线与水平线是否平行观察寰枢外侧关节间隙是否等宽: 

(1)等宽时,说明无垂直侧摆; (2)不等宽时,考虑枢椎垂直侧摆还是寰椎垂直侧摆;进一步观察寰底线与水平线是否平行 a平行时,说明寰椎无垂直侧摆,枢椎垂直侧摆。 b不平行时,说明寰椎垂直侧摆。

4.仰位或倾位式错位

病因:常见于急性外伤或有外伤史者(尤以挥鞭性损伤常见),有时合并有旋转错位

触诊:横突触诊兼有前后滑脱式和侧摆式的关节偏歪情况,棘突触诊间距不正常(一宽一窄)

X线:侧位 X 线片可见椎体(棘突)倾位或仰位(上宽下窄为仰位,反之为倾位)

寰枕间隙理论上是和寰枢间隙是等宽的,由图中可得出寰枕间隙小于寰枕间隙,这种属于上窄下宽,叫做倾位式错位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需排除投照体位因素造成的假象

2. 注意先天变异与 acquired 改变的鉴别

3. 微小错位影像科常不报告,需临床医生自行判读

4.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特别说明:本笔记仅供参考,临床诊断需结合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和体征,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影像学解读。

——————end——————

友情提醒:以上内容为学习笔记分享📝,内容不够完善,因个体差异较大,不构成医疗意见,仅供参考学习,欢迎大家指正🤝

文字|肌骨力学笔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